咳嗽

中医内科学 常见病方药治疗 常见病饮食疗法 呼吸科 常见病推拿疗法 内科 常见病耳针疗法 咳嗽 闻诊 常见病艾灸疗法 中医学 常见病针灸治疗 中医诊断学 中医常见病 听声音 中医病名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é sòu

2 英文参考

cough[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ugh[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hawk[朗道汉英字典]

3 中医·咳嗽

咳嗽(cough[1][2])为病名[3]。是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3]。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肺系疾患的一种常见病症[4]

宋以前,咳、嗽同义[4]。《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有声有痰为“咳嗽[5]。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6]

咳嗽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本证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发病较急,除咳嗽主症外,常兼见表证,但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慢性咳嗽迁延日久,或年老体弱,脏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成为咳喘[6]

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凡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文治疗[6]

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因久咳致喘,表现肺气虚寒或寒饮伏肺等证者,参阅喘证痰饮

针灸疗法咳嗽发作期或初发期疗效较满意,久病患者可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3.1 咳嗽分类

咳嗽分类,历代所用名称甚多。《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并且描述了各类不同证候的特征。《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明·张景岳执简驭繁地归纳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而尽之矣。”至此,咳嗽辨证分类始较完善,切合临床实用。[6]

3.1.1 按病邪分类

咳嗽从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从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从咳嗽的时间与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呷嗽哑嗽顿嗽[6]

3.1.2 病因分类

根据发病病因咳嗽概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大类[6]

外邪犯肺所致者,多属急性咳嗽,有风寒风热之分[6]风寒者,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发热形寒无汗风热者,咳嗽痰黄、身热咽痛[6]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6]。由脏腑内伤涉肺而咳者,多属慢性咳嗽[6]。主要有湿痰侵肺和肝火灼肺两型[6]湿痰者,咳嗽黏痰、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肝火者,咳引胁痛气逆而咳、痰少而稠、面赤咽干[6]

内伤者,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6]

3.2 咳嗽病因病机

咳嗽多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导致肺气不宣、肺失通降所致[6][6]。《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子肺也。”《黄帝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6]。后世医家对此续有阐发[6]

咳嗽病因外感内伤两大类[6]外感咳嗽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6]。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6]。内、外可相互影响为病,外邪迁延日久可转为内伤咳嗽肺虚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两者可互为因果。

外感咳嗽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六淫外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主气的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挟有寒、热、燥等邪,张景岳曾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之说,认为以风邪挟寒者居多。[6]

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所致;或由饮食不当,嗜烟好酒,熏灼肺胃;过食肥厚辛辣,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千于肺致咳。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而致气逆为咳。[6]

从上可知,无论外感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故《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因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为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如《医学三字经·咳嗽》篇说:“肺为脏腑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清气,受不得脏腑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医学心悟》亦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6]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时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演变转化,表现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痰热)等情况。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热),火能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如肝火犯肺见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肺者,多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壅塞,,上逆为咳。若久延脾肺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甚则病延及肾,由咳至喘。如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表现为痰热咳嗽。至于肺脏自病的咳嗽则多为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6]

外感咳嗽内伤咳嗽还可相互影响为病,久延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气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转寒时尤为明显。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于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6]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多在受寒或过度疲劳基础上,受病毒细菌感染而致。其次为物理、化学性刺激寄生虫移行于肺,以及年老防御功能退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3.3 咳嗽辨证分型

外感咳嗽  外邪束肺,肺卫不宣,肺失肃降而致咳嗽

风寒咳嗽咳嗽声重,咽喉作痒,咳痰稀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形寒无汗,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咳嗽咳痰粘稠,身热头痛,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

燥热伤肺干咳无痰,咽痛喉痒舌红苔黄,脉浮数。

内伤咳嗽  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痰湿阻肺咳嗽粘痰,胸脘作闷,神疲纳差,苔白腻,脉濡滑。

肝火烁肺:气逆咳嗽,引胁作痛,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弦数。

肺虚阴亏: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两颊红赤,神疲乏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4 咳嗽辨证治疗

咳嗽辨证,首当区别外感内伤,治疗应分清邪虚实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形证,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6]

临证应当了解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如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风热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气虚;咳声粗浊者多为风热或痰热伤津所致;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时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咳而声低气怯者属虚,洪亮有力者属实。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属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因于气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6]

同时还需注意痰的色、质、量、味。咳而少痰的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的常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的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粘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的属虚、属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阴虚;如脓血相兼的,为痰热瘀结成痈之候。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6]

3.4.1 外感咳嗽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不耐邪侵。一旦遭受外邪侵袭,遂使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使肺气上逆而为咳。由于六淫中风、寒、燥、热等邪性质不同,因而临床可出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咳嗽[6]

外感咳嗽,治宜祛邪利肺。因肺居高位,用药宜清扬,以使药力易达病所;宜重视化痰顺气,痰清气顺,肺气宣畅,则咳嗽易愈。

3.4.1.1 风寒袭肺

外感咳嗽·风寒证(exogenous cough)是指风寒犯肺,以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苔白,脉浮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6]

外感咳嗽·风寒证可见于西医学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等[7]

3.4.1.1.1 症状

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7][7]

3.4.1.1.2 证候分析

风寒袭肺,壅遏气道肺气失宣[8]

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得宣通,故咳而声重、气急;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痰咯稀薄色白;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邪阻经络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8][8]

3.4.1.1.3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8]

3.4.1.1.4 方药治风寒咳嗽

三拗汤[备注]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止嗽散[备注]止嗽散(《医学心悟》):荆芥桔梗甘草白前陈皮百部紫菀加减。二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前方用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适用于初起风寒闭肺。后方用紫菀百部润肺止嗽;荆芥桔梗甘草陈皮祛风宣肺化痰利咽白前降气祛痰,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而复发,喉痒咯痰不畅者。若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燥湿化痰;若热为寒遏,咳嗽音嗄,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石膏、桑皮、黄芩解表清里。[8]

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

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方用五抝汤[8]

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身重身热头痛,用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冬月风寒外感形气病气俱实者,宜华盖散加减,麻黄汤。”

类证治裁·咳嗽》:“兼感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芎苏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

3.4.1.1.5 针灸风寒咳嗽

方一

风寒咳嗽以取风门列缺合谷肺俞等穴为主,均泻,头痛风池太阳形寒无汗加灸大杼足三里[8]

方二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8]。取合谷列缺肺俞外关[8]

随证配穴头痛者,加风池上星。肢体痛楚者,加昆仑温溜[8]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并可加灸[8]

方义:外关通于阳维阳维脉主阳主表,故外关可疏泄阳邪,解表散寒。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两穴相配可表里相应宣通手太阴肺经经气肺俞宣肺理气止咳[8]

方三

选穴:肺俞 尺泽 列缺

方义: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泽乃肺之合穴,“合治内腑”,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

随证配穴风门咽喉痒加少商放血,鼻塞迎香

刺灸方法外感咳嗽以泻邪为主,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3.4.1.1.6 推拿按摩风寒咳嗽

选穴:天突中府身柱大杼风门肺俞风池肩井[9]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以中指天突中府各1分钟。再以两拇指胸骨剑突沿肋弓分推两胁肋部5~10遍。患者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法身柱大杼风门肺俞,每穴1分钟。用拇指点按风池风府两穴,每穴操作2~3分钟,以局部酸胀向周围扩散为宜。擦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拿肩井3分钟,使头部、胸部有轻快感为度。[9]

3.4.1.1.7 艾灸治疗风寒咳嗽

选穴:大椎风门肺俞合谷列缺太渊[10]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咳嗽停止、痰液消失后巩固2~3次[10]

3.4.1.1.8 风寒咳嗽食疗

推荐食材:紫苏杏仁生姜干姜红糖桂枝[10]

推荐食疗[10]

1.苏杏汤紫苏杏仁各10g,捣成泥,生姜10g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二三次饮用。

2.姜汁糖:生姜10g洗净切片,用白纱布绞汁去渣。将红糖放入锅内加入姜汁,添少许水。将锅置文火上,烧至红糖熔化、黏稠起丝时停火。在一搪瓷盆内涂上热素油,再将熬化的糖汁倒入搪瓷盆内摊平,稍冷后用小刀划成2cm见方的小块即成。每日空腹时服2次,每次5块。

3.甘草干姜汤甘草10g,干姜5~10g,共煎取汁,日分三次饮用。

3.4.1.2 风热犯肺

外感咳嗽·风热证(exogenous cough with wind-cold syndrome exogenous cough with wind-heat syndrome[10])又称风热咳嗽,是指风热犯肺,以咳嗽,痰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黄涕,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0]

3.4.1.2.1 症状

风热咳嗽者,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10]

3.4.1.2.2 证候分析

风热犯肺肺气不清,肃降无权[10]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咳嗽气粗,或咳声嗄哑,肺热伤津则见口渴,喉燥咽痛肺热内郁,热熬津液为痰,故痰吐不爽,稠粘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见汗出等表热证正邪相争,闭阻经络,故身热头痛热邪泄越,腠理疏泄,则见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皆是风热在表之征。[10][10]

3.4.1.2.3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10]

3.4.1.2.4 方药治风热咳嗽

桑菊饮加减。本方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解表而清风热桔梗杏仁甘草芦根宣肺止咳清热生津。亦可加前胡牛蒡以增强宣肺之力。肺热内盛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咽痛声嗄射干赤芍挂金灯清热利咽;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酌加南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10]

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滑石甘草

3.4.1.2.5 针灸治疗风热咳嗽

方一

风热咳嗽以取风门肺俞鱼际外关等穴为主,咽痛少商[10]

方二

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穴为主。取大椎曲池尺泽肺俞[10]

随证配穴咽喉干痛者,加少商点刺出血。汗出不畅者,加合谷[10]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尺泽可用点刺出血[10]

方义: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可疏泄阳邪而退热。曲池大肠经合穴,与肺经合穴尺泽相配,表里相应以疏散热邪。取肺俞清热化痰[10]

方三

选穴:肺俞 尺泽 列缺

方义: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泽乃肺之合穴,“合治内腑”,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

随证配穴大椎咽喉痛加少商放血,鼻塞迎香

刺灸方法外感咳嗽以泻邪为主,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3.4.1.2.6 推拿按摩治疗风热咳嗽

选穴:曲池合谷大椎列缺太渊肺俞尺泽外关[10]

操作方法坐位,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尺泽太渊穴2~3分钟,然后按揉列缺外关合谷穴,每穴1~2分钟。用手掌小鱼际推搓大椎肺俞以及背部压痛点各3分钟。用按揉法曲池合谷两穴操作3分钟,使感应扩散到整个上肢。拿肩井2分钟。[10]

3.4.1.2.7 艾灸治疗风热咳嗽

方法[10]

选穴:大椎肺俞丰隆曲池外关合谷

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以微红为度,每日1次,病愈即止。

或用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即可,以微红为度,每次5~7分钟,每日1次,咳嗽停止、咳痰消失后巩固2~3次。

方法[10]

选穴:肺俞太渊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灸法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即可,以微红为度,每穴8~10分钟,每日1次,咳嗽停止、咳痰消失后巩固2~3次。

3.4.1.2.8 风热咳嗽食疗

推荐食材:桑叶菊花、梨、杏仁葫芦茶[10]

推荐食疗[10]

1.桑菊杏仁饮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共煎取汁,再调入白砂糖。酌量代茶饮

2.杏梨饮:杏仁10g,去皮尖,除去杂质洗净,梨去皮、核,洗净切片冰糖捶成屑。将梨、杏仁冰糖屑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随时饮服。

3.葫芦茶冰糖饮:葫芦茶30~50g,每次用清水3碗,煎取汁约1碗,调入冰糖5g。随量代茶饮用。

3.4.1.3 风燥伤肺

外感咳嗽·风燥证(exogenous cough with wind-dryness syndrome[10])是指感受风燥之邪,以咳嗽,痰少色白,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鼻咽干燥,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0]

3.4.1.3.1 症状

风燥伤肺者,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舌尖红,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10][10]

3.4.1.3.2 证候分析

风燥伤肺,燥热灼津,肺失清肃[10]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鼻干燥,痰粘不易咯吐;燥热伤肺,肺络受损,故痰中夹血。本证多发于秋季,乃燥邪风热并见的温燥证,故见风燥外客,卫气不和的表证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均属燥热之征。[10]

3.4.1.3.3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10]

3.4.1.3.4 方药治风燥咳嗽

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药用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南沙参梨皮山栀生津润燥清热。若津伤较甚者配麦冬玉竹滋养肺阴;热重者酌加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挟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10]

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豆豉山栀梨皮

3.4.1.3.5 针灸风燥咳嗽

方一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太溪肺俞列缺照海[10]

随证配穴咳血者,加孔最血海[10]

刺灸方法: 针用平补平泻法[10]

方义:取肾经原穴太溪肾阴,使津液上济以润肺止咳肺俞宣通肺气止咳照海列缺八脉交会穴相配为用,善治喉咙胸膈肺系疾患。[10]

方二

选穴:肺俞 尺泽 列缺

方义: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泽乃肺之合穴,“合治内腑”,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

随证配穴曲池咽喉痒痛加少商放血,鼻塞迎香

刺灸方法外感咳嗽以泻邪为主,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3.4.1.3.6 推拿按摩风燥咳嗽

选穴:丰隆三阴交太冲行间[10]

操作方法:按揉丰隆穴3分钟。重按三阴交太冲行间,使酸胀感沿经脉向上扩散[10]

3.4.1.3.7 艾灸治疗风燥咳嗽

方法[10]

选穴:陶道风门肺俞膏肓脾俞

灸法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即可,以微红为度,每穴10~20分钟,每日1~2次,咳嗽消失后巩固灸3~5次。

方法[10]

选穴:大椎天突风门膏肓肾俞

灸法艾炷无瘢痕灸皮肤感觉灼热即可移走艾炷,每穴5~7壮,每日1~2次,干咳消失后巩固灸3~5次。

3.4.1.3.8 风燥咳嗽食疗

推荐食材:桑叶白萝卜胡萝卜蜂蜜麦冬杏仁[10]

推荐食疗[10]

1.桑杏饮:桑叶10g,杏仁6g,天花粉10g,梨皮20g,煎汤取汁热服,日服3次。

2.红白萝卜蜜膏白萝卜 200g,红萝卜200g,洗干净,切细丝,用纱布绞挤汁液,放入锅内用中火煎煮沸。加入蜂蜜100mL,继续熬至稠即成。日服2~3次,每次5g。

3.杏仁麦冬饮杏仁6g去尖,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待皮微皱起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再将麦冬10g挑选干净,去杂质,洗净。杏仁麦冬共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5分钟、去渣留汁即成。日服2~3次,凉时饮用。

3.4.1.4 凉燥咳嗽

外感咳嗽·凉燥证(exogenous cough with cool-dryness syndrome[10])又称凉燥咳嗽,是指凉燥袭表犯肺,以咳嗽,痰少或无痰,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0]

3.4.1.4.1 症状

凉燥证燥证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10]

3.4.1.4.2 凉燥咳嗽的方药治疗

治疗凉燥咳嗽,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备注]杏苏散(《湿病条辨》):杏仁紫苏叶橘皮半夏生姜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大枣酌加紫菀、款冬、百部等以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散寒解表[10]

3.4.1.5 温燥咳嗽

外感咳嗽·温燥证(exogenous cough with warm-dryness syndrome[10])又称温燥咳嗽,是指燥热犯肺,耗伤津液,以咳嗽少痰,或略有黏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咽痛,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0]

3.4.1.6 暑湿咳嗽

外感咳嗽·暑湿证(exogenous cough with summerheat-damp syndrome[10])是指暑湿伤肺,以咳嗽咯痰发热,微恶风寒,头重身困,口渴烦躁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0]

3.4.1.7 火热咳嗽

外感咳嗽·火热证(exogenous cough with fire-heat syndrome[10])又称火热咳嗽,是指火邪伤肺,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烦渴面赤胸胁疼痛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洪数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0]

3.4.1.8 外寒内热

外感咳嗽·外寒内热证(exogenous cough with syndrome of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heat[10])是指素有郁热,复感风寒,以咳嗽,痰黄,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尖边红,苔白腻罩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0]

3.4.2 内伤咳嗽

肺为娇脏,其他脏腑有病,常可影响到肺[10]。如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酿湿生痰,痰湿上贮于肺;或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所致。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肺脏虚损气阴两伤和肃降无权而为咳嗽[10]内伤咳嗽在缓解期间,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10]

内伤咳嗽,以邪实为主者,治宜祛邪止咳;以本虚为主者,治宜补肺养正。

3.4.2.1 痰湿蕴肺

内伤咳嗽·痰湿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phlegm-damp syndrome[10])又称痰湿咳嗽,是指脾虚失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以咳嗽多痰,痰白而黏,胸脘作闷,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苔白腻,脉濡滑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0]

3.4.2.1.1 症状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噁,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10]

3.4.2.1.2 证候分析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10]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粘腻或稠厚;脾运不健故食甘甜肥腻物品反而助湿生痰,湿痰中阻则胸闷脘痞、呕噁;脾气虚弱故食少、神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盛之征。[10]

3.4.2.1.3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10]

3.4.2.1.4 方药治痰湿咳嗽

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前方用半夏茯苓燥湿化痰陈皮甘草理气和中。亦可加苍术厚朴,加强燥湿化痰作用。适用于咳而痰多稠厚,胸闷,脘痞,苔腻之证。后方用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降气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之证。若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沫,怕冷,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久病脾虚,神倦,酌加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脬。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资调理。[10]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卉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制半夏

3.4.2.1.5 针灸治疗痰湿咳嗽

方一

湿痰侵肺型以取肺俞太渊中脘丰隆等穴,兼喘者加灸定喘,并用梅花针叩刺八髎,使轻微出血[10]

方二

治则:肃肺理气止咳化痰

处方肺俞 太渊 三阴交

方义:肺俞调理肺气,清肃之气自行;太渊肺经原穴,取之肃理肺气三阴交疏肝健脾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随证配穴丰隆阴陵泉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4.2.1.6 痰湿咳嗽食疗

推荐食材:橘红柚子半夏蜂蜜山药[10]

推荐食疗[10]

1.橘红糕:橘红10g研成细末,与白糖200g和匀为馅,米粉500g以水少许润湿,放蒸屉布上蒸熟,后压实,切为夹心方块米糕。不拘时酌量食用。

2.柚子炖鸡(《本草纲目》):柚子1个,雄鸡1只,生姜、葱、食盐味精料酒等各适量。鸡去皮毛内脏,洗净。柚子去皮,留肉,将柚肉装入鸡腹内,放入砂锅中,加入葱、姜、料酒食盐、水。将盛鸡的砂锅置于有水的锅内,隔水炖熟,即可食用。

3.半夏山药:粥怀山药30g研末,煮生半夏30g取汁一大碗,去渣,调入山药末,再煮数沸,酌加白糖和匀。空腹食,日1~2次。

3.4.2.2 热郁肺/痰热壅肺

内伤咳嗽·痰热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phlegm-heat syndrome[10])又称痰热咳嗽,是指痰热蕴肺,以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红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0]

3.4.2.2.1 症状

咳嗽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烦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10][10]

3.4.2.2.2 证候分析

热郁肺,壅阻肺气肺失清肃[10]

外感风热或素有内热热邪炼液为痰,痰热互结,壅滞于肺,使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故见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痰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故咳嗽息粗促,痰多质粘稠、色黄、咯吐不爽;痰热郁蒸,则痰有腥味;热伤肺络,故胸肋胀痛,咳时引痛,或咯吐血痰;肺热内郁,则有身热,热灼津液,则烦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均属痰热内盛之候。[10][10]

3.4.2.2.3 治法

清热化痰肃肺[10]

3.4.2.2.4 方药治疗痰热壅肺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本方功能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药用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清泄肺热贝母瓜蒌桔梗清肺止咳麦冬橘红茯苓甘草养阴化痰。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苡仁冬瓜子化痰热;胸满咳逆,痰涌,便秘葶苈子风化硝泻肺逐痰;痰热伤津,酌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10]

清金化痰汤(《统旨方》):黄芩山栀桔梗麦冬、桑自皮、贝母知母栝楼仁、橘红茯苓甘草

3.4.2.2.5 针灸治疗痰热壅肺咳

方一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止咳[10]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尺泽肺俞丰隆列缺曲池[10]

随证配穴烦热口干甚者,加大椎廉泉便秘者,加天枢支沟[10]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10]

方义:列缺尺泽手太阴肺经络穴合穴,与肺俞相配可宣肺气、清肺热丰隆功善涤痰曲池清热理肺。[10]

方二

治则:肃肺理气止咳化痰

处方肺俞 太渊 三阴交

方义:肺俞调理肺气,清肃之气自行;太渊肺经原穴,取之肃理肺气三阴交疏肝健脾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4.2.2.6 痰热壅肺咳食疗

推荐食材:芦根竹茹荸荠、雪梨、藕、白萝卜[10]

推荐食疗[10]

1.生芦根粥(《食医心鉴》):取新鲜芦根100~150g,洗净后切成小段,与竹茹15~20g同煎,取汁去渣,再与粳米同煮为稀粥。粥欲熟时加人生姜2片,稍煮即可。凉时食用,每日两次,3~5日为一疗程。

2.三鲜汁:藕500g,去皮,洗净切丝荸荠500g,洗净去皮切薄片,梨500g,洗净去皮、核切薄片。一起用洁净纱布挤绞出汁液,汁液中加入白糖50g,再加凉开水适量,搅匀即成,不拘时频饮之。

3.白萝汁:取新鲜白萝卜 500g,洗净去皮,切成2cm见方块,用洁净的纱布绞挤汁液。将白糖50g放入白萝卜汁液中,拌匀即成。随量饮之。

3.4.2.3 肝火犯肺/内伤肝火

内伤咳嗽·肝火犯肺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syndrome of liver fire invading lung[10])是指肝郁化火,上逆犯肺,以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急躁易怒,头胀头晕口苦口渴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0]

3.4.2.3.1 症状

肝火犯肺者,上气咳逆咳嗽阵阵,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10][10]

3.4.2.3.2 证候分析

肝郁不达,气郁化火,上逆犯肺[10]

肝气郁结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肃降,以致自觉气逆于喉,即作阵咳;肝火上炎,故咳时面红,口苦咽干木火刑金,炼液成痰,则痰粘或成絮条,难以咯吐;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肝肺络气不和,故胸胁胀痛,咳而引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皆为肝火肺热之征。[10][10]

3.4.2.3.3 治法

肺平肝,顺气降火[10]

3.4.2.3.4 方药治疗肝火犯肺咳嗽

加减泻白散黛蛤散,前方能清肺顺气化痰。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清热泻火桔梗青皮陈皮化痰顺气。后方用青黛蛤壳清肝化痰。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还可酌加山栀丹皮清肝泻火苏子竹茹枇杷叶化痰降气胸闷气逆,加枳壳旋复花利肺降逆;胸痛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痰粘难咯,酌加海浮石贝母清热化痰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10]

加减泻白散(《医学发明》):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青皮陈皮五味子人参白茯苓

黛蛤散验方):青黛海蛤壳

3.4.2.3.5 针灸治疗肝火犯肺咳嗽

方一

肝火灼肺型以取肺俞尺泽太冲阳陵泉等穴为主,咽喉干痒加照海太溪咳逆咯血孔最[10]

方二

选穴: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穴为主。取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10]

随证配穴咽喉干痒者,加照海咯血者,加孔最[10]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10]

方义:尺泽肺俞清热化痰止咳阳陵泉胆经合穴太冲肝经原穴,两穴相配可疏肝利胆,使火不灼金。[10]

方三

治则:肃肺理气止咳化痰

处方肺俞 太渊 三阴交

方义:肺俞调理肺气,清肃之气自行;太渊肺经原穴,取之肃理肺气三阴交疏肝健脾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随证配穴行间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4.2.3.6 肝火犯肺咳嗽食疗

推荐食材:丝瓜蜂蜜菊花杏仁[10]

推荐食疗[10]

1.丝瓜花蜜饮:丝瓜花10~20g洗净,放入茶杯内,以沸水冲泡,密闭10分钟,调入蜂蜜。趁热顿服,1日3次。

2.菊花绿茶饮(《药膳食谱集锦》):菊花3g,槐花3g,绿茶3g,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浸泡,密闭5分钟。频频饮用,每日数次。

3.杏菊饮:杏仁6g,去皮尖,菊花10g,洗净,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置中火煎熬10~15分钟,滗出汁液,另加水再熬取汁液,合并两次汁液,过滤,加入白糖,煮沸即成。频服之。

3.4.2.4 寒饮肺咳
3.4.2.4.1 症状

咳嗽气急,呼吸不利,胸膈满闷,甚则喘逆痰鸣有声,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痰形寒背冷,喜热饮,其咳每多持续而时有轻重,冬季或受寒后发作加重,随着病程与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剧,舌苔白滑,脉细弦滑或沉弦[10]

3.4.2.4.2 证后分析

痰湿久蕴,气不布津,停而为饮[10]

3.4.2.4.3 治法

温肺化饮[10]

3.4.2.4.4 寒饮肺咳食疗

推荐食材:干姜生姜茯苓甘草甘蔗[10]

推荐食疗[10]

1. 加味干姜粥干姜5g,茯苓10g,甘草3g,一起入锅煎取汁去渣,再与粳米100g同煮为稀粥。日分2次服。

2.姜汁甘蔗露:取生姜汁一茶匙,甘蔗汁一杯混合,炖至温热即成。趁热服下,日服2次。

3.4.2.5 阳虚咳嗽

内伤咳嗽·阳虚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10])又称阳虚咳嗽,是指脾肾阳虚水气上泛,以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小便不利,苔白润,脉沉滑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0]

3.4.2.5.1 症状

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小便不利,苔白润,脉沉滑[10]

3.4.2.6 肺阴亏耗/肺阴亏损

内伤咳嗽·阴虚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yin deficiency syndrome[10])又称阴虚咳嗽,是指阴虚内燥,肺失滋润,以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0]

3.4.2.6.1 症状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挟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10]

3.4.2.6.2 证候分析

虚热内灼,肺失润降[10]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则干咳,咳声短促;虚火灼津为痰,肺损络伤,故痰少粘白或见夹血;阴虚肺燥津液不能濡润上承,则咳声逐渐嘶哑,口干咽燥;阴虚火旺,故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颧红,夜寐盗汗阴精不能充养而致形瘦神疲舌质红,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10]

3.4.2.6.3 治法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10]

3.4.2.6.4 方药治疗肺阴亏损咳嗽

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有甘寒养阴润燥生津之功。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药作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桑叶清散肺热扁豆甘草甘缓和中。可加川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泻火。如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潮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以清虚热盗汗乌梅、瘪桃干、浮小麦收敛止涩;咯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藕节清热止血[10]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生扁豆

3.4.2.6.5 针灸治疗肺阴亏损咳嗽

治则:肃肺理气止咳化痰

处方肺俞 太渊 三阴交

方义:肺俞调理肺气,清肃之气自行;太渊肺经原穴,取之肃理肺气三阴交疏肝健脾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随证配穴膏肓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4.2.6.6 肺阴亏损咳嗽食疗

推荐食材:玉竹沙参麦冬、老鸭、白藕、百合杏仁[10]

推荐食疗[10]

1.玉参焖鸭:将老鸭一只宰杀后,除去毛内脏,洗净放砂锅内,放入玉竹沙参,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焖煮l小时以上,待鸭肉炖烂时,放人调料即成。食鸭肉喝汤。

2.沙参百合饮沙参10g,百合15g,共煎取汁。酌量缓缓饮用。

3.4.2.7 肺气不足咳嗽

内伤咳嗽·气虚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10])又称气虚咳嗽,是指肺脾气虚,以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风,自汗,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0]

3.4.2.7.1 症状

咳声低弱无力,气短不足以息,咯痰清稀色白,量较多,神疲懒言,食少,面色白,畏风自汗,常因感冒引起咳嗽加重,病多久延不愈,舌苔淡白,脉细弱[10]

3.4.2.7.2 证候分析

肺气不足,气失所主[10]

3.4.2.7.3 治法

补益肺气[10]

3.4.2.7.4 气虚咳嗽的方药治疗

气虚咳嗽可用四君子汤参术膏补中益气汤琼玉膏生脉散等治疗[11]

3.4.2.7.5 肺气不足咳嗽食疗

推荐食材:山药人参猪肺杏仁、胡桃肉等[11]

推荐食疗[11]

1.人参胡桃汤(《严氏济生方》):人参5g,胡桃肉10g,放碗内,加适量清水浸泡40分钟。将碗置锅中隔水蒸炖1小时即成。食用时喝汤吃核桃肉。人参可连用3次,第3次吃时连同人参一并食之。

2.山药杏仁粥山药500g,切片煮熟,晒干碾成粉;粟米250g炒香,磨成细粉;杏仁100g,炒令过熟,去皮尖,切碎为末,将三者一起混匀。食用时取混合粉放入适量酥油,每次用10g煮粥,空腹时服。

3.杏仁猪肺粥杏仁10g,去皮尖,捣为泥;猪肺50g,加水煮至七成熟,捞出切碎。将粟米杏仁泥、猪肺加水同煮为粥,1日内分2次食用。

3.4.2.8 肺热证

内伤咳嗽·肺热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lung heat syndrome[11])是指火热之邪,蕴结于肺,以咳嗽咯痰,气粗而喘,发热口渴,或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1]

3.4.2.8.1 症状

咳嗽咯痰,气粗而喘,发热口渴,或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11]

3.4.3 整体调治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疗法。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须从调护正气着眼。[11]

3.4.4 总结

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者较为缠绵,因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转为内伤痰湿咳嗽;燥伤肺津,久则肺阴亏耗,成为内伤阴虚肺燥咳嗽。故方书有“燥咳每成痨”之说。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痰湿咳嗽之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发展成为痰饮咳喘,在病理演变上有两方面的转归,一因阳气渐衰,病延及肾,表现为“肺气虚寒”的虚性咳喘;或因痰湿转从寒化,气不布津,停而为饮,表现为本虚标实之“寒饮伏肺”证,二者之间又互有联系。至于肺虚咳嗽,虽然初起轻微,但如疏忽延误失治,则往往日益加重,趋于劳损之途。此外尤当注意辨证结合辨病,以测知其预后转归顺逆。[11]

咳嗽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的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一般说来,咳嗽轻重可以反应病邪的微甚,但在某些情况下,因正虚不能祛邪外达,咳虽轻微,但病情却重,应加警惕。[11]

3.5 咳嗽的其他疗法

慢性咳嗽还可选用药物敷贴疗法及伏灸法[11]

3.5.1 耳针疗法

肝、神门、肺、气管。针双侧,用中等刺激留针10~20min,或用王不留行籽压贴。每日1次。[11]

3.5.2 穴位注射法

大椎风门肺俞天突膻中。每次取2~4穴,用黄连素丙酸睾丸酮普鲁卡因等药,注射量根据不同的药物及具体辨证而定。局部常规消毒,在选定穴位处刺入,待局部有酸麻或胀感后再将药物注入。每日或隔日1次。[11]

3.5.3 穴位贴敷法

选穴:肺俞 定喘 风门 膻中 丰隆

操作方法白附子16%、洋金花48%、川椒33%、樟脑3%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胶布贴敷,每3~4日更换1次,最好三伏天应用;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cm圆饼,贴在穴位上,胶布固定,每3日更换1次,5次为一疗程。

3.5.4 穴位埋藏法

选穴:肺俞 膻中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局麻浸润,“0”号羊肠线,三角缝合针将肠线埋于穴位肌肉层。每次1穴,15日换埋另一穴。

3.5.5 拔罐疗法

肺俞膈俞风门膏肓。每日1次,留罐15min。[11]

3.5.6 推拿疗法

以下方法咳痰气喘有效[12]

①用中指端按揉肺俞1分钟,力度适中。

②用拇指指腹按压尺泽1~3分钟,力度适中。

③用拇指指端压捻列缺2分钟,逐渐加力。

④用拇指指腹按压太溪10~15次,力度适中。

3.5.7 对症治疗

咳嗽常伴有头痛胸痛胁痛、肢体酸痛少气懒言、怕冷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12]

3.5.7.1 头痛

选穴:上星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次6~8分钟,以局部有放松、疼痛缓解为度。

3.5.7.2 胸痛胁痛

选穴:膻中阳陵泉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以局部有放松、疼痛缓解为度。

3.5.7.3 肢体酸痛

选穴:昆仑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以局部有放松舒适感、皮肤红晕为度。

3.5.7.4 少气懒言

选穴:关元肾俞脾俞

灸法艾炷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日1次。

3.5.7.5 怕冷

选穴:关元百会至阳

灸法艾炷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可灸至怕冷症状消失为止。

3.6 医案举例

李××,男,57岁,已婚,干部。患者咳嗽痰多3年余,逢秋冬气候骤变时易发病。清晨、傍晚阵咳较著,痰粘稠,因反复发作且服用抗生素疗效欠佳来我院门诊治疗。检查患者自觉胸闷气急,两肺呼吸音粗糙,脉搏94次/min。胸透两肺纹理增粗,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稍增加。苔白腻,脉滑数。选肺、脾、大肠交感神门耳穴。予毫针刺激,首次治疗后痰量减少,后继用上法针治,隔日1次,3周后诸症皆消。耳针治疗期间未服药物。(耳针研究

刘某某,女,63岁。感冒咳嗽,用青霉素、先锋霉素静滴共10佘天未见效果,后服中药7剂,也未见明显效果。咳甚,夜间影响休息。听诊呼吸音粗,胸透肺纹理增粗、紊乱。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尺泽太渊穴2~3分钟,然后按揉列缺外关合谷穴,每穴1~2分钟。用手掌小鱼际推、搓大椎肺俞风门以及背部压痛点各3分钟。用按揉法曲池合谷两穴操作3分钟,使感应扩散到整个上肢。拿肩井2分钟。按此法治疗1个疗程痊愈[12]

孔某,女,18岁,学生。因受凉后咳嗽,咽痒,吐清稀痰两天,兼有发热恶寒、流涕,脉浮紧,苔薄白。查:体温37.8℃,诊断为风寒咳嗽。即用隔姜灸大椎4壮,风门肺俞膻中各6壮,合谷列缺各8壮。每天1次,连续灸3次。体温复常,36.5℃,咳嗽吐痰消失而停止治疗。[12]

3.7 注意事项

咳嗽为多种疾病的症状,临证中应该准确辨证外感咳嗽起病急,病位浅,病情轻,推拿取穴肺经为主,手法宜重,治疗得当较易治愈内伤咳嗽病程较长,病情复杂,除选用肺经穴位外,还可以随证选取脾、肾、肝经穴位,非急性期手法宜轻。

急、慢性咳嗽气候、饮食、情志等有关,故宜注意保暖,忌食辛辣厚味,远烦戒怒。

针灸疗法咳嗽发作期或初发期疗效较满意,久病患者可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患者应该注意休息,加强锻炼,增强耐寒能力,以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平时注意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空气污染,戒烟。戒烟对咳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3.8 咳嗽的预防

对于咳嗽的预防,首应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12]

3.9 文献摘录

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景岳全书·咳嗽》:“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实,亦当兼清以润之。”

医学入门·咳嗽》:“新咳有痰者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便是火热,只宜清之。久咳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苟不治本而浪用兜铃、粟壳涩剂,反致缠绵。”

医宗必读·咳嗽》:“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如《五脏生成篇》所谓肺欲辛是也。治内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如《宣明五气篇》所谓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是也。”

《医约·咳嗽》:“咳嗽毋论内外寒热,凡形气病气俱实者,宜散宜清,宜降痰,宜顺气。若形气病气俱虚者,宜补宜调,或补中稍佐发散清火。”

医门法律·咳嗽门》:“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劫涩药。咳久势衰,其势不锐,方可涩之。”

证治汇补·咳嗽》:“肺居至高,主持诸气,体之至清至轻者也。外因六淫内因七情肺金受伤,咳嗽之病从兹作矣。”

医学三字经·咳嗽》:“《黄帝内经素问》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干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

4 西医·咳嗽

4.1 咳嗽的定义

咳嗽是指快速、短促吸气后声门迅速关闭,胸腹呼气肌、膈肌快速收缩,气体冲出气道、冲开声门,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或外界进入呼吸道内的异物的过程。咳嗽人体气道刺激的保护性反射,但若频繁咳嗽影响休息与睡眠,则失去其保护作用而成为病态。

4.2 咳嗽的过程

咳嗽是一种消除气道阻塞或异物的反射咳嗽时,先深吸气,关闭声门,再作强而有力的吸气,使肺内压急剧上升,然后突然开放声门,呼出气在强大压力下急速冲出,呼吸道中的异物或分泌物也随之而排出。

4.3 咳嗽作用

咳嗽可起到清洁呼吸道的作用

风热犯肺肺气不清,肃降无权。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0.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4.
  5. ^ [5]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2-45.
  6.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3-48.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8. ^ [8]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26-29.
  9. ^ [9]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0. ^ [10] 柴铁劬主编.灸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1. ^ [1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2.
  12. ^ [12]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咳嗽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咳嗽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咳嗽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咳嗽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