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咳嗽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证名 咳嗽 内伤咳嗽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án rè ké sòu

2 英文参考

endogenous cough with phlegm-heat syndr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内伤咳嗽·痰热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phlegm-heat syndrome[1])又称痰热咳嗽,是指痰热蕴肺,以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红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

4 内伤咳嗽·痰热证症状

内伤咳嗽·痰热证患者咳嗽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烦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2][3]

5 证候分析

热郁肺,壅阻肺气肺失清肃[4]

外感风热或素有内热热邪炼液为痰,痰热互结,壅滞于肺,使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故见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痰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故咳嗽息粗促,痰多质粘稠、色黄、咯吐不爽;痰热郁蒸,则痰有腥味;热伤肺络,故胸肋胀痛,咳时引痛,或咯吐血痰;肺热内郁,则有身热,热灼津液,则烦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均属痰热内盛之候。[4][4]

6 内伤咳嗽·痰热证的治疗

6.1 治法

内伤咳嗽·痰热证治宜清热化痰肃肺[4]

6.2 方药治疗痰热壅肺咳

内伤咳嗽·痰热证可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本方功能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药用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清泄肺热贝母瓜蒌桔梗清肺止咳麦冬橘红茯苓甘草养阴化痰。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苡仁冬瓜子化痰热;胸满咳逆,痰涌,便秘葶苈子风化硝泻肺逐痰;痰热伤津,酌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4]

清金化痰汤(《统旨方》):黄芩山栀桔梗麦冬、桑自皮、贝母知母栝楼仁、橘红茯苓甘草

6.3 针灸治疗痰热壅肺咳

6.3.1 方一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止咳[4]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尺泽肺俞丰隆列缺曲池[4]

随证配穴烦热口干甚者,加大椎廉泉便秘者,加天枢支沟[4]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4]

方义:列缺尺泽手太阴肺经络穴合穴,与肺俞相配可宣肺气、清肺热丰隆功善涤痰曲池清热理肺。[4]

6.3.2 方二

治则:肃肺理气止咳化痰

处方肺俞 太渊 三阴交

方义:肺俞调理肺气,清肃之气自行;太渊肺经原穴,取之肃理肺气三阴交疏肝健脾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4 痰热壅肺咳食疗

推荐食材:芦根竹茹荸荠、雪梨、藕、白萝卜[4]

推荐食疗[4]

1.生芦根粥(《食医心鉴》):取新鲜芦根100~150g,洗净后切成小段,与竹茹15~20g同煎,取汁去渣,再与粳米同煮为稀粥。粥欲熟时加人生姜2片,稍煮即可。凉时食用,每日两次,3~5日为一疗程。

2.三鲜汁:藕500g,去皮,洗净切丝荸荠500g,洗净去皮切薄片,梨500g,洗净去皮、核切薄片。一起用洁净纱布挤绞出汁液,汁液中加入白糖50g,再加凉开水适量,搅匀即成,不拘时频饮之。

3.白萝汁:取新鲜白萝卜 500g,洗净去皮,切成2cm见方块,用洁净的纱布绞挤汁液。将白糖50g放入白萝卜汁液中,拌匀即成。随量饮之。

7 关于咳嗽

咳嗽(cough[4][5])为病名[6]。是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6][6]。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肺系疾患的一种常见病症[7]

宋以前,咳、嗽同义[7]。《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有声有痰为“咳嗽[7]。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7]

咳嗽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本证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发病较急,除咳嗽主症外,常兼见表证,但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慢性咳嗽迁延日久,或年老体弱,脏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成为咳喘[7]

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凡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文治疗[7]

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因久咳致喘,表现肺气虚寒或寒饮伏肺等证者,参阅喘证痰饮

详见咳嗽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3-48.
  3. ^ [3]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2-45.
  4. ^ [4]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26-29.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0.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4.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痰热咳嗽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痰热咳嗽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痰热咳嗽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痰热咳嗽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