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

腧穴学 十三鬼穴 督脉经穴 针灸学 中医学 穴位特效按摩 经穴 前头部腧穴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àng xīng

2 英文参考

Shàngxīng GV23[中国针灸学词典]

Super Sta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hàngxī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2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2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上星
汉语拼音Shangxing
罗马拼音Shanghsing
美国英译名Super Star
各国代号中国GV23
日本23
法国莫兰特氏VG22
富耶氏
德国LG22
英国Gv23
美国Go23

上星经穴名(Shàngxīng GV23,DU23)[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属督脉[1]。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1]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

4 上星穴的别名

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云翳(《经外奇腧撷英歌》)。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上星一穴,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

6 穴名

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1]

上,指头部。上者,升也,大也。中医鼻通天气,目比日月之说;穴在前头部正中,正为阳精所聚之处。穴居头上,犹如星之居上,精英四照,故名上星,又名神堂明堂[2]

7 所属部位

前头[3]

8 上星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上星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4]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4]

上星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5]

上星穴在督脉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9 上星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5]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入发际1寸处取穴;若无前发际时,可先取百会,向前4寸取穴[6]

快速取穴:正坐,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处即是上星[7]

10 上星穴位解剖

上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7]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8]

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8]

11 上星穴的功效与作用

上星穴具有熄风清热、宁神通鼻的功效。

上星穴有清热散风,通窍明目作用[8]

上星穴为督脉之气所发,泻之可清督脉之气,以达通窍止血、清利头目之目的,临床以治疗鼻衄鼻渊等鼻疾为主。[9]

上星穴主治鼻不通,目眩,睛痛诸疾,有清脑利窍、疏通血脉之功。凡属风热上冲,鼻塞鼻衄风眩、目不远视、如雾迷蒙,一切上焦风热、头目不清之症,悉可取此。[9]

12 上星穴主治病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9]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9]

上星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渊,鼻痈,鼻衄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疟疾痫证癫狂呕吐烦满[9]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证;以及前额神经痛,鼻炎角膜炎近视[9]

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鼽鼻痔,鼻痈,热病汗不出,疟疾,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额神经痛,神经衰弱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5~0.8寸[9][9];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9]

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9]

平刺0.5~1寸[9]

注意新生儿囟门闭合时慎用[9]

小儿前囟未闭者禁针[9]

13.2 灸法

可灸[9][9][9]

艾条灸5~10分钟[9]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注意:小儿前囟未闭者禁灸[9]

14 上星穴的配伍

上星穴配百会合谷头风[9]

上星穴配迎香素髎合谷鼻出血鼻炎[9]

上星穴配肝俞目赤目痛目痒[9]

上星百会囟会承光,有清热利窍作用,主治鼻塞不闻香臭头痛

上星合谷足三里,有疏风清热,健脾化痰作用,主治鼻渊眩晕

上星肝俞,有散风清热,疏肝明目作用,主治目泪出,多眵。

上星风府、禾髂、风池水沟百会百劳风门,治鼻渊鼻痔[9]

上星百会神庭前顶攒竹丝竹空风池合谷,治眼目风[9]

上星风池天柱,治头眩[9]

上星大椎,治痃疟[9]

上星前顶百会阳谷合谷关冲昆仑侠溪,治头风[9]

15 特效按摩

拇指指腹垂直向下压按上星穴,每次1~3分钟,可治各种头痛头晕目眩目赤疼痛以及鼻窦炎鼻出血等疾病[9]

16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面虚肿鼻塞不闻香臭目眩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远视

针灸大成》:主面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鼻塞头痛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针灸聚英》: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

类经图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癫狂,当在第十次下针

普济方》:灸亦得,然不及针。日灸三壮至百五壮罢,须停十余日,然后更灸。故不用相续加灸满五十壮,即以细三棱针刺头上,以宣热气,忌酒面荞麦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9.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0.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3-364.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7.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3-36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