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促

中医症状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cù

2 英文参考

anhelatio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panting

polypnea

short breath

shortness of breath[朗道汉英字典]

3 注解

气促症状[1]。呼吸短促[1]。多属虚证[1]。《罗氏会约医镜》卷九:“促者,即经之所谓短气者也。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劳动则甚,此肾经元气虚也。盖肾为气之根,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阴亏损,则精不化气,下不上交而为促,治宜补之、温之。”亦有因外邪、水饮等所致者[1]。《类证治裁·喘症》谓呼吸促而不能续,似喘而无痰声,其证有二:一属支饮,症见短气有微饮,治宜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方[1]。一属气虚,症见气小便利者,四君子汤茯苓黄芪;腹中气不转者,倍甘草肺气短促,倍人参,加白芍[1]。若失血后阴火上乘,短气不足以息,或肾虚发热唾痰者,生脉散当归黄芪、生地[1]

参见短气外感短气内伤短气真元耗损喘

短气症状[2]。见《黄帝内经灵枢·癫狂》。指呼吸短促,如不能接续[2]。《医宗必读·喘》:“短气者,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痰声。”有虚实之分[2]虚证常兼见形瘦神疲,声低息微头眩乏力等症,多由体气素虚或病后真元耗损所致[2]实证常兼见胸腹胀满、呼吸声粗、心胸窒闷等症,多由痰饮、瘀阻、气滞等导致[2]。《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平人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又《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诸病源候论·短气候》:“肺虚气少不足,亦令短气,则其人气微,常如少气不足以呼吸。”《石室秘录》:“盖短气肾气虚耗,气冲上焦,壅塞于肺经,症似有余而实不足。”

外感短气为病证名[3]。指外邪袭肺所致的气短不能相续[3]。多因六淫之邪侵袭肌表,继则郁结于里,致气道受阻,呼吸不能接续[3]。《症因脉治》卷二:“外感短气之症,身发寒热,呼吸不利,短息出入,似喘而不急促,此外邪壅滞之症也。”如脉紧为寒邪,洪数为风热,躁疾为燥邪,弦急为肝胆邪[3]。治宜祛邪为主[3]冒寒三拗汤冒风防风泻白散;伤燥热石膏泻白散清肺饮;如脉见促结,应予宣通法;脉见沉伏,当用升散法[3]

内伤短气为病证名[4]。见《症因脉治·短气论》。指因内伤而致气短不足以息者[4]。有实邪短气气虚短气之分[4]

真元耗损喘为病证名[5]。见《证治准绳·喘》。指肾虚不能纳气的气喘[5]。多由喘证久延,或大病后元气受伤,真阳虚惫,肾气不能归元,孤阳浮越所致[5]。《医贯·喘》:“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其人平日若无病,但觉气喘,非气喘也,乃气不归元也。视其外证四肢厥逆,面赤烦躁恶热,似火非火也,乃命门真元之火离其宫而不归也。察其脉,两寸虽浮大而数,两尺微而无力,或似有无为辨耳。”治宜八味丸安肾丸养正丹,煎人参生脉散送下[5]。喘稍定后,以大剂参芪补剂加破故纸、阿胶牛膝[5]八味丸河车为丸吞服亦可[5]。《类证治裁·喘症论治》:“肾阳虚气脱,孤阳浮越,面赤烦躁,火不归元,七味地黄丸人参麦冬肾不纳气,身动即喘,阴阳枢纽失交,急须镇摄,肾气汤沉香从阴引阳都气丸入青铅,从阳引阴。”[5]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32.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9.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气促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气促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气促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气促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