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

生物学 针灸学 中医学 中医病证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ū xuè

2 英文参考

bleeding

hemorrhagebleeding

blood loss

haemorrhagia

hemorrhage

profluvium sanguinis[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出血为病症名。指血液不循常道,溢于机体内外。多由胃热肺燥,心肝火盛,或肺肾阴虚虚火妄动,迫血妄行,及脾虚失摄所致。常见的有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等。咳血者,咳嗽痰中带血或大口咯血,血色多鲜红。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等。衄血者,鼻燥咽干,血自鼻出或涕中带血。可见于热病血液病高血压肝硬化尿毒症鼻腔本身疾病等。吐血者,胃中嘈杂,血随呕吐而出,色紫暗而混有食物,或量多色鲜红,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并发症等。便血者,血自后阴而出或随便而下,色鲜红或暗红。常见于痔疾、肛裂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病中。尿血者,小便色红或夹有血块,小便涩痛或无痛。常见于肾结核、尿路结石、肿瘤等疾病中。[1]

4 西医治出血

血液自心、血管腔外出,称为出血(hemorrhage)。流出的血液逸入体腔组织内者,称为内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

血液逸出的机制可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两种:

4.1 破裂性出血(破绽性出血

破裂性出血(haemorrhagia per rhexin)乃由心脏血管壁破裂所致。破裂可发生心脏(如心壁瘤的破裂),也可发生动脉,其成因既可为动脉壁本身的病变(如主动脉瘤),也可因动脉旁病变侵蚀动脉壁(如肺结核空洞对肺血管壁的破坏,肺癌胃癌子宫颈癌的癌组织侵蚀局部血管壁,胃和十二指肠慢性溃疡溃疡底的血管被病变侵蚀)。静脉破裂性出血的原因除创伤外,较常见的例子是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的破裂。毛细血管破裂性出血发生于局部软组织损伤

一般的进行缓慢的破裂性出血,多可自行停止。其机制是局部受损的细动脉发生痉挛,小静脉形成血栓,从而阻止血液继续流失。流入体腔组织内的血液,久后可被吸收、机化或包裹。

4.2 漏出性出血(渗出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渗出性出血)(haemorrhagia per diapede-sin)这种出血是由于毛细血管静脉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动脉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于管腔外的。出血性素质发生的自发性出血,即是漏出性出血

见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通过内皮细胞的间隙(Sto-mata)的渗出所引起的出血。由于细菌化学物质作用维生素C缺乏等营养障碍或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及功能异常引起血管透性的障碍等均可引起渗出性出血。除血小板外,血浆凝血因子的质的异常和量的改变(缺损、减少)、循环凝血素的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亢进等都可使止血机制受到障碍,引起持续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的原因有:

(1)血管壁损害常见于缺氧,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败血症(尤其是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立克次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蛇毒、有机磷中毒等使毛细血管损伤;一些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血管炎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破裂、毛细血管胶原减少及内皮细胞连接处分开而致管壁通透性升高;过敏性紫癜时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着于血管壁引起变态反应血管炎

(2)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血小板的正常数量和质量是维持毛细血管透性正常的重要因素,血小板减少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发生漏出性出血,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内广泛性肿瘤转移等均可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使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某些药物在体内诱发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反应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吸附血小板表面,使后者连同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所吞噬;一些细菌内毒素外毒素也有破坏血小板作用

血小板结构功能缺陷也能引起漏出性出血,这类疾患很多是先天性的,如血小板功能不全(thrombasthenia,血小板细胞膜缺乏纤维蛋白受体)和血小板颗粒缺乏症(storage pool disease,一种或多种颗粒缺乏,ADP储量因而不足;也可因后天性骨髓巨核细胞受损而发生)时,血小板粘集能力有缺陷;Bernard-Soulier综合征(血小板细胞膜缺乏von Willebrand因子的受体)时,血小板不能粘附于胶原纤维,这都可有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

(3)凝血因子缺乏 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Ⅸ(血友病B)、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病)以及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Ⅳ、Ⅴ、Ⅶ、Ⅹ、Ⅺ等因子的先天性缺乏或肝实质疾患时凝血因子Ⅶ、Ⅸ、Ⅹ合成减少,DIC时凝血因子消耗过多)等,均有出血倾向。

出血发生于体内任何部位,血液积聚体腔内者称体腔积血,如腹腔积血、心包积血;体腔内可见血液凝血块。发生组织内的出血,量大时形成血肿(hematoma),如脑血肿、皮下血肿等;量少时仅镜下始能查觉,在组织内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橙色血晶(hematoidin)的存在。皮肤、粘膜、浆膜的少量出血在局部形成瘀点(petechia),较大的出血灶形成瘀斑(echymosis)。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漏出性出血过程比较缓慢,出血量较少,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如漏出性出血广泛时,如肝硬变时因门静脉高压发生的广泛性胃肠粘膜漏出性出血,可因一时的多量出血导致出血休克破裂性出血出血过程迅速,如在短时间内丧失循环血量的20%~25%时,即可发生出血休克发生在重要器官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多,亦可致命,如心脏破裂引起心包出血,由于心包填塞,可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脑出血,尤其是脑干出血,可因重要神经中枢受压致死。局部的出血,可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如脑内囊出血引起对侧肢体偏瘫视网膜出血引起视力减退或失明。慢性出血可引起贫血

5 中医出血

出血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溢于肌肤之疾患,统称为血证,急症包括咯血吐血呕血便血尿血等。

出血的原因大多与气、火有关。

实证:多由外感风热燥邪,灼伤肺络,迫血上逆,或系饮酒、过食辛燥之物,燥热蕴积于胃肠,郁热化火伤络,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而致吐血

虚证:多因久热久病,肺肾阴伤,相火妄动,络伤血溢,或因劳倦内伤,脾胃气虚气不摄血而致吐血便血

针灸可作为出血的辅助治疗方法

必须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1 咯血

凡因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出血,经口腔排出者,称为咯血咯血轻者,仅见痰中带血,严重者血从口鼻涌出,可因血块阻塞气道而引起窒息,或大量出血休克出血停止后,还可见持续性血痰。

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亦可见于肺脓肿肺癌肺瘀血血液病患者

5.1.1 治疗

针灸治疗:①体针咳血:可酌选尺泽孔最鱼际肺俞足三里太溪等穴。肝火犯肺行间劳宫阴虚火旺百劳然谷衄血:酌选大椎风府上星迎香合谷少商等穴。肺热天府尺泽胃热内庭隐白肝火行间涌泉吐血:酌选上脘大陵郄门神门鱼际等穴,并用梅花针叩刺人迎及其上下。胃中积热内庭肝火犯胃加太冲脾胃虚弱隐白足三里便血:酌选脾俞大肠俞、中谬、长强关元三阴交等穴。脾气虚弱加足三里太白大肠湿热上巨虚承山尿血:酌选中极肾俞关元足三里梁丘三阴交等穴。刚虚火旺加太溪阴谷心火亢盛劳宫然谷。②耳针。取下屏尖、脑及出血相应部位和器官等,中等刺激注意针灸治疗出血症有一定疗效,但须诊明出血原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出血严重者,应及时采用综合疗法急救。[1]

5.1.1.1 刺法

治则

滋阴降火清热凉血

处方

列缺 尺泽 肺俞 鱼际 孔最

方义

列缺清泻手太阴阳明瘀血尺泽鱼际泻肺热邪凉血止血肺俞清热降火;孔最郄穴,是治疗咯血经验穴。

随证配穴

肺热大椎少商点刺肝火行间太溪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

5.1.1.2 皮肤针

选穴

动脉搏动区

方法

消毒后,用梅花针沿颈动脉区自上而下有节奏、有规律地反复叩击,叩击5~20min。

5.2 吐血

吐血又称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和肝硬化并发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肿瘤等。吐血血色鲜红或呈褐色,常混有食物残渣呕血量大时鲜血夺口而出,盈盆累碗,若不急救,常危及生命吐血常并发黑便。

5.2.1 刺法

治则

泻肝,清胃,宁血

处方

膈俞 胃俞 公孙 内关 足三里

方义

膈俞为血之会穴,取之理血宁血;公孙冲脉冲为血海,配内关和胃止呕,统血止血胃俞足三里降逆和胃止呕

随证配穴

胃热内庭肝火行间,久病体虚—关元气海及灸隐白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

5.3 衄血

指鼻、齿龈、耳、舌及皮肤等不因外伤出血的病症。常见急症为鼻衄

鼻衄鼻出血,轻者出血较少,尚易止住;重者血流不止,甚则大量出血面色白,昏晕虚脱,称为“鼻洪”。可见于热病血液病高血压肝硬化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中毒、多种急性传染病尿毒症鼻腔疾患等。

5.3.1 治疗

5.3.1.1 刺法

治则

清热止血

处方

合谷 上星 迎香 孔最

方义

合谷清泻阳明之热,止血之效最捷;上星督脉,取之清泻督脉,清泻诸阳经之热,迎香局部取穴,疏通鼻气机孔最肺经郄穴,为治疗血证要穴

随证配穴

肺热少商胃热内庭肝热太冲气血两虚关元足三里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

5.3.1.2 耳针法

选穴

内鼻肾上腺

方法

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次留针30min。

5.4 便血

血从大便而下,或便前便后,或血与便相混杂,甚至单纯下血者,统称之为便血。因血因来源不同分为远血近血,凡血在便后者为远血,多来自小肠和胃;血在便前者为近血,多来自大肠肛门便血量多少不一,血色鲜红或暗红。常见于消化道出血痔疮脱肛肛裂直肠息肉肿瘤等。

5.4.1 刺法

治则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

处方

长强 承山 大肠俞 次髎

方义

长强为治疗脱肛肠风下血经验穴,承山大肠俞次髎同为足太阳经穴,三穴可疏导肠道气机,俱为治疗后阴病之要穴

随证配穴

劳倦内伤百会命门关元湿热下注太白阴陵泉

操作

毫针刺,补泻兼施。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

5.5 血尿

尿液中混有血液,称为血尿。用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者,称为显微镜血尿。若无明显疼痛者为尿血小便涩痛难忍者为血淋。常见引起血尿的原因有肾结核泌尿系结石肾炎肿瘤等。

5.5.1 治疗

5.5.1.1 刺法

治则

清热,凉血止血

处方

肾俞 膀胱俞 血海 阴陵泉 三阴交

方义

肾俞膀胱俞以疏利膀胱气机,血海阴陵泉利水通淋理血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对前阴疾患颇为有效。

随证配穴

湿热下注中极行间心火旺盛—大陵神门,脾肾两亏—关元命门

操作

毫针刺,补泻兼施。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

5.5.1.2 耳针法

选穴

肾上腺交感 膀胱 内分泌

方法

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出血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出血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出血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出血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