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腧穴学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ué wèi

2 英文参考

acupuncture point

3 概述

穴位俗称穴道[1]。《内经》名腧(俞、输)、气穴[1]。《针灸甲乙经》又名孔穴[1]。即腧穴[1]。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1]。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1]。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反应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接受各种刺激(如针、灸、按摩电针药物注射等)以调整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1]穴位经穴经外穴两大类[1]。此外,没有固定位置,随病痛处和压痛点而取的称阿是穴[1]

穴位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2]。古代文献有称作“气穴”“孔穴”“空”“输(通俞、腧)”“节”“会”等,通俗还称作“穴道[2]。《神灸经纶》始提出“穴位”这个名称[2]。意指这些部位为“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内部与经络脏腑相通[2]。不少穴位就是作为疾病的反应点而被发现[2]。随着针灸等医疗实践的发展,穴位从少到多,对它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和深化[2]

目前将穴位分成三大类:归属于一定经络穴位,称为十四经穴位(经穴);在原有经穴以外增加的穴位,称为经外奇穴奇穴);解放后新增加的穴位,一般称为新穴(或并入经外奇穴[2]。此外,按局部压痛点所取之穴,一般称阿是穴[2]

4 头部穴位

头正面穴位

头背面穴位

头侧面穴位

百会穴、印堂穴四白穴、阳白穴承泣穴、瞳子髎发际点睛明穴、水沟穴(人中穴)、头维穴攒竹穴、迎香穴、下关穴、耳门穴、颊车穴、大迎穴、听宫穴、太阳穴

补充:上星穴、神庭穴、五处穴、眉冲穴、曲差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本神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耳和髎穴、上关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球后穴、听会穴、颧髎穴、巨髎穴、地仓穴、承浆穴、兑端穴、素髎穴、鼻通、(龈交穴、上迎香穴)。

以上穴位依次分布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人体经络上。

5 腹部胸部穴位

腹胸部穴位

天突穴、中脘穴、中极穴、期门穴、大巨膻中穴、水分穴、气舍穴、日月穴、鸠尾穴、气海穴、俞府穴、天枢穴、巨阙穴、关元穴、或中穴、气穴大赫

6 腰背部穴位

腰背部穴位图一

腰背部穴位图二

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上仙点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六华灸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腰眼

7 上肢穴位

 
 上肢内侧
 
 上肢外侧

上肢穴位
内关穴、治痒穴、神门穴、落枕穴胃肠点外关穴、孔最穴、合谷穴、指间穴、曲池穴、列缺穴、中渚穴、太渊穴、尺泽穴、阳池穴、少冲穴、口内点、手三里

8 下肢穴位

 
 下肢内侧
 
 下肢外侧

下肢穴位
膝眼穴、血海穴、足三里、百里穴梁丘穴、承山穴、阳陵泉复溜穴、解溪穴、阴陵泉阴谷穴、委中穴、三阴交

9 足部穴位

足部穴位

涌泉穴、太溪穴、足临泣高血压大敦穴、申脉穴、行间穴、第二厉兑太冲穴、丘墟穴、里内庭、第三厉兑太白穴、昆仑穴、下痢穴、阿基里斯腱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6.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