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中药材 安胎 手术 补虚药 燥湿利水 消痰 补气药(眼科) 中药饮片 止汗 加辅料炒法 补益药 益气健脾 炒法 中药炮制学 根及根茎类 眼科常用中药 麸炒 补气药 中药学 土炒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zhú

2 英文参考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Atractylodes ovata rhizoma atractylodis alba[朗道汉英字典]

A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trctylodis macrocephalae,rhizom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ACROCEPHALAE RHIZOM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白术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38633参苓白术丸水丸6g0.92元中成药部分*
38733参苓白术丸水丸9g1.3元中成药部分
38833参苓白术丸水丸12g1.7元中成药部分
38933参苓白术丸水丸30g4.1元中成药部分
39033参苓白术丸水丸50g6.6元中成药部分
39133参苓白术丸水丸60g7.8元中成药部分
39233参苓白术丸水丸72g9.2元中成药部分
39333参苓白术颗粒颗粒剂3g3.1元中成药部分*
39433参苓白术颗粒颗粒剂6g5.9元中成药部分
39533参苓白术散散剂6g0.6元中成药部分*
39633参苓白术散散剂1.5g0.17元中成药部分
39733参苓白术散散剂3g0.32元中成药部分
39833参苓白术散散剂9g0.87元中成药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白术原植物及药材

白术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土炒白术表面杏黄土色,附有细土末,有土香气。麸炒白术面焦黄色或黄棕色,偶见焦斑,有焦香气。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消痰、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生品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2]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2]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胀作用[2]。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食少胀满倦怠乏力表虚自汗[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5 拼音名

《中国药典》:Baizhu

6 拉丁名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MACROCEPHALAE RHIZOM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英文名

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 Rhizome of Largehead Atractylodes(《中华本草》)

8 白术的别名

山蓟、杨抱蓟(《尔雅》)

术(《本经))

山芥、天蓟(《吴普本草》)

山姜(《广雅》)

乞力伽(《南方草木状》)

山精(《神药经》)

山连(《名医别录》)

白术(《得配本草》)

於术、冬术山蓟山精[2]

10 出处

陶弘景: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东境术大而无气烈,不任用。

《清异录》:潜山产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因号为狮子术。

本草图经》:术,今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春生苗青色无桠。一名山蓟,以其叶似蓟也,茎作蒿干状,青赤色,长三、二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花者;入伏后结子;

11 白术的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中药大辞典》:白术菊科植物白术根茎霜降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中华本草》: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A-tractylis macrocephala (Doidz.) Hand.-Mand.-Mazz.]的根茎

中医大辞典》: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2]。主产浙江、安徽[2]

12 白术的产地

中药大辞典》: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于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于术"。

《中华本草》:原野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产地已绝迹。现各地多有栽培,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

13 白术的原植物形态

中药大辞典》: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粗大,略呈拳状。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木质化,具不明显纵槽。单叶互生;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3深裂,偶为5深裂,中间裂片较大,椭圆形或卵状彼针形,两侧裂片较小,通常为卵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茎上部叶的叶柄较短,叶片不分裂,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下延成柄状,叶缘均有刺状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凸起显着。头状花序顶生,直径2~4厘米;总苞钟状,总苞片7~8列,膜质,覆瓦状排列;基部叶状苞1轮,羽状深裂,包围总苞;花多数,着生于平坦的花托上;花冠管状,下部细,淡黄色,上部梢膨大,紫色,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外展或反卷;雄蕊5,花药线形,花丝离生;雌蕊1,子房下位,密被淡褐色绒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中央有1浅裂缝。瘦果长圆状椭圆形,微扁,长约8毫米,径约2.5毫米,被黄白色绒毛,顶端有冠毛残留的圆形痕迹。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中华本草》:白术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块状。茎高50~80cm,上部分枝,基部木质化。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3裂或羽状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8cm,宽1.5~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长或短针刺状缘,毛或贴伏的细刺齿,先端裂片较大;茎上部叶柄渐短,狭披针形,分裂或不分裂,长4~10cm,宽1.5~4cm。头状花序单生于枝顶,长约2.5cm,总苞片5-8层,膜质,覆瓦状排列,外面略有微柔毛,外层短,卵形,先端钝,最内层多列,先端钝,伸长;花多数,全为管状花,花冠紫红色,长约1.5cm,雄蕊5,花柱细长。瘦果长圆状椭圆形,密被黄白色绒毛,稍扁,长约7.5mm;冠毛长约1.3cm,羽状,污白色,基部联合。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14 白术的栽培

(《中华本草》)

14.1 生物学特性

喜凉气候,耐寒,怕湿热、怕干旱。能耐-10℃左右低温,气温超过3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24-29℃生长迅速。根茎生长最适温度26-28℃。种子发芽最适温度25-30℃。以选地势高燥稍有倾斜的坡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最好在新垦地上栽种。种过的地,须隔5年以上才能再作,否则易发病。前作以禾本科作物为好,不能与易发生白绢病的十字花科、匣科等作物轮作

14.2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选优良的品种,叶大、矮杆、分株少的植株,每株留5-6个成熟一致的花蕾,除去早开和迟开的花蕾。11月上、中旬待植株下部枯萎,部分头状花序上部开裂出现白色冠毛时,选择睛天,露水干后,采摘果育,摊晾几日,果序全部开裂出现白色冠毛时,晒干、脱粒、扬将备用。育苗于3月下旬至4上旬适宜,过早易遇晚霜为害;过迟幼苗生长不良。播种前选用种子饱满、色泽新鲜、子叶完整、无病虫害的作种。播前楞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浸种3~5min,取出晾干后播种;赤可用25~30℃温水浸泡24h,捞出种子,用湿布或麻袋装好,置25~30℃室内,早易各淋水1次,经4~5d,种子萌动露白后播种。条播按行距20cm开条沟,沟深5cm,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2cm,上盖稻草一层,浇水保湿。每1hm2用种量75~105kg。约经15d左右出苗。出苗后要进行间苗,拔除杂草,遇时时则早、晚浇水。发现抽苔应及早摘除。移栽:10月上、中旬至11月上旬挖起根茎,除去茎叶、须根,先置室内通风处摊放3~5d,待外皮发白,置干燥贮藏。先在平地铺3cm厚河沙,上放根茎一层5cm,再铺河沙一层,再放根茎,高度不超过40cm,在堆放中播一把稻草,最上面盖6~7cm,河沙。移栽于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栽种时选取芽头饱满,先端细长,尾圆大而且密生柔软细根和主根细短的作种。按大、开穴、穴深6cm,芽头向上,覆土压紧。

14.3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进行间苗,并结合中耕除草。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摘蕾肥,增施磷,钾肥。苗蒿15cm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摘蕾后5~7d施腐熟饼肥、人畜粪肥,再可喷0.1%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浸出液。除去萌蘖,仅留一个主茎。7月上、中旬要分批摘蕾,切忌损伤大叶,不能动摇植株。遇时时要灌溉,遇涝要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14.4 病早害防治

病害有白绢病,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浸种后栽种,并在植株四周撒石灰消毒。或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浇灌病区。立枯病可用505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铁叶病6~8月发病,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 000倍液。锈病可喷25%粉锈宁1 000倍液。根腐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和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喷射。另有菌核端正根结线早病、花叶病、菟丝子等为害、早害有白术术籽早、白术长管蚜以及红蜘蛛、金龟子、地老虎等为害。

15 白术的采收与初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晒干,再除去须根

《中华本草》: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待地上部分枯萎后,选睛天,挖掘根部,除运河泥土,剪去茎杆,将根茎烘干,烘温开始用100℃,待表皮发热时,温度减至60~70℃,4~6h上、下翻动一扁,半干时搓去须根,再烘至八成干,取出,堆放5~6d,使表皮变软,再烘至全干。赤可晒干,需用15~20d,晒干全干。

《中药炮制学》: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晒干,再除去须根[2]

16 白术生药性状

《中国药典》:白术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中药大辞典》:干燥根茎,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白术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本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略带粘液性。以个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野于术是产于浙江於潜、吕化、天目山一带的野生白术,一名为"天生术",该种商品早巳绝迹。现售之於术,系将新昌的白术种子播种在於潜山区的栽培品,折断面黄白色,有黄色放射状纹理。气清香,甜味强而辣味少。一般认为於潜白术的品质较新昌白术为佳。

《中华本草》:根茎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构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殖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17 白术的鉴别

17.1 显微鉴别

《中华本草》: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5列木栓细胞,其间夹有1-2列断续石细胞带。皮层、韧皮部及射线中散有油室,长径180~370μm,短径135~200μm。表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外侧的导管1~3列径向排列,基旁无木纤维束,内侧的导管周围有较发达的木纤维束。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会晶和菊糖

17.2 理化鉴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少数针晶直径至4μm。纤维黄色,大多成束,长梭形,直径约至40μm,壁甚厚,木化,孔沟明显。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多角形、长方形或少数纺锤形,直径37~64μm。薄壁细胞菊糖,表面显放射状纹理。导管分子短小,为网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至48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正己烷2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桃红色主斑点(苍术酮)。

《中华本草》:(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浸出15min,滤过。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散后,加含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则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即变成紫色。(检查苍术酮)(2)薄层色谱 按“苍术”顶下的方法进行薄层色谱,喷显色剂后苍术酮即显红色,烘后变紫色。

18 白术炮制

唐代有熬黄(《千金翼方》)、土炒(《外台秘要》)的方法[2]

宋代有炮、炒黄、米泔浸(《博济方》)、米泔水浸后麸炒(《苏沈良方》)、醋浸炒(《圣济总录》)、煨制、焙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炮制方法[2]

元代有用“黄芪石斛牡蛎、麸皮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丹溪心法》)的方法[2]

明代增加了蜜炒、水煮、绿豆炒(《普济方》),附子生姜醋煮(《奇效良方》),酒制(《外科理例》),乳汁制(《蒙筌》),米泔浸后黄土拌九蒸九晒(《证治准绳》),盐水炒(《寿世保元》),面炒(《景岳全书》),炒焦(《医宗必读》),姜汁炒(《本草通玄》)等多种辅料炮制方法[2]。而且对其炮制目的有较多的阐述,如“泻胃火生用,补胃虚土炒”(《医学入门》);“去湿利水用麸炒,补胃用净土炒”(《医宗粹言》);“人乳汁润之,制其性也”(《蒙筌》);“惧其燥者,以蜜水炒之,惧其滞者,以姜汁炒之”(《本草通玄》)等[2]

清代又增加了枳实煎水渍炒(《握灵本草》);香附煎水渍炒,紫苏薄荷黄芩肉桂汤煮(《本草述钩元》),酒浸九蒸九晒(《本草纲目拾遗》),烧存性(《本经逢原》),陈皮汁制(《医学从众录》)等方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土炒麸炒[2]

18.1 白术炮制方法

18.1.1 白术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2]

18.1.2 土炒白术

先将土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白术片,炒至白术表面均匀挂上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2]

每100kg白术片,用灶心土25kg[2]

18.1.3 麸炒白术

先将锅用中火烧热,撒入麦麸(或蜜炙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不断翻炒,至白术呈焦黄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麦麸,放凉[2]

每100kg白术片,用麦麸10kg[2]

18.2 成品性状

白术为不规则厚片,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粗糙不平,中间色较深,有放射状纹理和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周边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皱纹和瘤状突起[2]。质坚实,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2]

土炒白术表面杏黄土色,附有细土末,有土香气[2]

麸炒白术面焦黄色或黄棕色,偶见焦斑,有焦香气[2]

18.3 炮制作用

白术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2]。如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五苓散;治痰饮内停,脾失健运心悸苓桂术甘汤(《伤寒论》);治风湿痹痛的白术附子汤(《金贵要略方论》)[2]

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2]。如治脾虚泄泻理中丸(《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和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虚食少的大健脾丸(《古今医统大全》);以及胎动不安千金保胎丸(《妇科玉尺》)[2]

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胀作用[2]。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食少胀满倦怠乏力表虚自汗[2]。如治脾虚气滞,脘腹胀满的枳术丸;以及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脾胃散》);治气虚自汗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2]

18.4 炮制研究

白术主含挥发油(约1.5%),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苍术醇等;白术的另一类活性成分为内酯类化合物[2]

18.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白术炮制挥发油含量有所减少,煎剂挥发油减少很多[2]。从层析图谱可见,麸炒品的成分有所增加,尤其是内酯类成分含量增多[2]。因此认为,白术炮制后并不单纯是减少挥发油刺激作用,更重要的是改变化学成分[2]。这一结果提示生品含挥发油较多,可用于燥湿,而炒制品则可缓和其燥性,并用内酯类或其他成分达到和胃消导作用[2]

(2)另有报道,与生品比较麸炒土炒白术挥发油的比重、折光率均有所增大,比旋度有所下降(土炒下降明显)[2]

(3)通过对白术炮制前后挥发油的薄层及气一质联用对比分析,发现白术炮制后不仅挥发油含量降低,其组分也有所减少[2]

(4)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白术生品及4种炒制品中白术内酯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比较,结果是:不同炮制方法及时间对白术白术内酯Ⅲ含量有一定影响[2]。其中麸炒轻、麸炒黄两种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Ⅲ含量均有增加,这可能是白术中所含的苍术酮不稳定,遇热、见光易分解产生白术内酯Ⅲ[2]。炒白术麸炒白术品中的白术内酯Ⅲ有所下降,这可能是

由于温度过高时,白术内酯Ⅲ又会脱水,转变成白术内酯Ⅰ所造成的[2]。由此可见,麸炒白术白术内酯Ⅲ含量高于白术生品,且以麸炒黄品含量最高[2]。这一活性成分可作为研究炮制质量的可行性参考指标[2]

(5)也有报道,炮制前后白术挥发油折光率变化不大,认为白术挥发油没有产生多大质的变化[2]白术不同炮制品有其各自不同的功效,不仅与挥发油含量变化有关,还与其他成分变化有关[2]

18.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药理实验表明,生、炒白术对兔离体肠管活动皆有双向调节作用,生白术作用较炒白术强些[2]。一般认为白术麸炒土炒健脾作用增强,并能缓和燥性[2]

18.5 贮存方法

干燥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2]。防霉[2]

19 白术性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味苦、甘,性温。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

名医别录》:"甘,无毒。"

《药性论》:"味甘辛,无毒。"

20 白术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归脾、胃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经。"

本草蒙筌》:"入心、脾、胃、三焦四经。"

21 白术的功效与主治

中医大辞典》:白术功在健脾益气燥湿,消痰,利水,止汗[2]。主治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消化不良,虚胀泄泻痰饮眩晕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自汗胎动不安[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中药大辞典》: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的功效。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中华本草》: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生品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2]。如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五苓散;治痰饮内停,脾失健运心悸苓桂术甘汤(《伤寒论》);治风湿痹痛的白术附子汤(《金贵要略方论》)[2]

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2]。如治脾虚泄泻理中丸(《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和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虚食少的大健脾丸(《古今医统大全》);以及胎动不安千金保胎丸(《妇科玉尺》)[2]

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胀作用[2]。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食少胀满倦怠乏力表虚自汗[2]。如治脾虚气滞,脘腹胀满的枳术丸;以及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脾胃散》);治气虚自汗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2]

白术眼科常用补益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

(1)用于气虚所引起的目力减退,上睑下垂等。常与黄芪升麻配伍

(2)用于脾失健运所致疳积上目等,常与党参山药扁豆配伍

(3)用于脾失运化,水湿停留所致的目胞浮肿白睛肿胀、黄斑水肿等。常与党参茯苓伍用。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名医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唐本草》:"利小便。"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22 白术的化学成分

中药大辞典》:含挥发油1.4%,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中华本草》:根茎挥发油,内有α-及β-葎草烯(humu-lene),β-榄香醇(β-elemol),α姜黄烯(α-curcumene),苍术酮(α-tractlone),3β-乙酰氧基苍术酮(3β-acetoxyatractylone),芹子二烯酮[selina-4(14),7(11)-diene-8-one],桉叶醇(eudesmol),棕榈酸(palmitic acid),茅术醇(hinesol),β-芹子烯(β-selinene)等。还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苍术内酯(atractylenolide)-Ⅰ、-Ⅱ、-Ⅲ及8β-乙氧基苍术内酯-Ⅱ(8β-ethoxyatractylenolide-Ⅱ)。又含多炔类化合物:14-乙酰基-12-千里光酰基-8-顺式折术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Z,10E-atracetylentriol),14-乙酰基各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2-千里光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2-senecioyl-2E,8Z,10E-atracetylentriol),12-千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2-senecio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2α-甲基丁酰基-14-乙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2α-methyl butyryl-14-acetyl-2E,8Z,10E-atractylentriol),12α-甲基丁酰基-14-乙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2α-methylbutyryl-14-acet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4α-甲基丁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4α-methyl butyryl-2E,8Z,10E-atractylentriol),14α-甲基丁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4α-methyl butyryl-2E,8E,10E-atractylentriol)。另含东莨菪素(scopoletin),果糖(fructose),菊糖(inulin),具免疫活性的甘露聚糖AM-3,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s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等氨基酸

白术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2]

根茎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苍术酮(atractylone)、白术内酯A、B(butenolide A,B),另含3-β-乙酰氧基苍术 酮、3-β-羟基苍术酮等。

23 白术的药理作用

白术煎剂对动物有强壮、保肝、抗凝血作用;对白细胞降低有某些升高作用挥发油有抗癌活性[2]

23.1 祛痰

白术挥发油中的桧脑(Juniper Camphor)有祛痰作用[2]

23.2 利尿作用

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对不麻醉静脉注射煎剂0.05-0.25g/kg,尿量增加可达9倍以上,并在用药5小时后仍高于正常;灌胃给药1-3g/kg,尿量较用药前可增加2-6倍,而且多数于用药6-7小时后仍多于正常,白术煎剂和流浸膏1.0g/kg给大鼠静脉注射,兔1.0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能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白术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并且钠的排泄还胜于水的排泄。它也不影响垂体后叶激素的抗利尿作用,因此白术增加水的排泄可能主要不是影响水的主动性重吸收,而是续发于电解质重吸收的减少,既有汞撒利排泄氯、钠的作用;又有增高尿中二氧化碳容量、pH值以及增加钾排泄,减少铵排泄醋唑磺胺样的特点。对人的利尿作用有少数试验,不能最后肯定。(《中华本草》)

23.3 血糖作用

家兔灌胃煎剂或浸膏,血糖稍有降低。大鼠灌胃煎剂有加速体内葡萄糖同化因而降低血糖。小鼠内服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作用。(《中华本草》)

23.4 强壮作用

白术煎剂灌胃lmol或6g/kg,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和增强游泳耐力,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呈活化作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其溶酶体消化平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白作用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IgG。说明白术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中华本草》)

23.5 凝血作用

白术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术煎剂0.5g/kg灌胃l-4周,能显着延长大鼠凝血酶元的时间。其作用双香豆素弱,但较Butadion为强。根的作用比茎强。健康人服用5%根煎剂,每次1汤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元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显着延长,停药后10天上述指标恢复到给药前的水平,酒精浸出液也有效果,但维持时间较短。(《中华本草》)

23.6 心血系统作用

白术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脏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博,麻醉静脉注射煎剂0.1g/kg,血压轻度下降0.25g/kg时,血压急剧下降,3~4小时内未见恢复。(《中华本草》)

23.7 肿瘤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白术挥发油中之中性油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10mcg/ml时,于24小时内可使癌细胞全部脱落。5mcg/ml时,可使大部分癌细胞脱落,残存的小片细胞或散在细胞呈核固缩,核仁模糊不清,泡质多空泡。白术挥发油50~100mg/kg腹腔注射对艾氏腹水癌有显着抑制作用。全身给药时,对实质性实体癌的疗效则报道不一致。对358种植物药、中药单方复方进行筛选时,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31~49%)另有报道对S-180,S-37,U-14和W-256,以及白血病模型(L615均无明显作用。近报道,白术对methA肿瘤的中如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并显着增强MethA肿瘤的迟发性超敏反应,还促进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和脂多糖诱导的幼若化反应。(《中华本草》)

23.8 对胃肠平滑肌作用

过去报道,白术对胃肠道功能(如胃酸胃液分泌,推进性肠蠕动等)无影响,亦无抗溃疡、抗炎和镇痛作用,不影响正常体温,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后者被认为可以作为与苍术相区别的依据。近报道,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自发活动的影响多不相同,白术能增强兔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活动,使其收缩幅度加大,白术抑制肠管的自发运动,或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自发运动影响不明显。白术对乙酰胆碱、二氯化钡所致的家兔离体小肠强直性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加入肾上腺素所致的离体家兔小肠活动抑制白术可以拮抗此作用。但亦有报道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白术煎剂每天10g(生药/kg连续给小鼠灌胃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白术提取物50mg和200mg/kg灌胃给药,对动物水浸束缚应激性溃疡,有显着抑制效果。(《中华本草》)

23.9 抗菌作用

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煎剂脑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近报道白术煎剂四君子汤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无杀菌作用。(《中华本草》)

23.10 促进造血功能

白术煎剂1g/kg,0.2ml/只皮下注射能促进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生长。对于用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中华本草》)

23.11 促进蛋白质合成

白术煎剂10g/kg灌胃,连续7天,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蛋白质的合成。(《中华本草》)

23.12 其它作用

白术对呼吸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另外白术对家兔、肠鼠、大鼠和小鼠的子宫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白术煎剂对小鼠因四氧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大白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少量挥发油有镇静作用。(《中华本草》)

24 白术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为13.3士0.7g/kg。麻醉静脉注射煎剂0.25g/kg,多数血压急剧下降,平均降低至原水平的52.8%,3~4小时内未见恢复。(《中华本草》)

大鼠每日灌服煎剂0.5g/kg,共1~2月,未见任何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在用药14天后,有中等度白细胞减少,主要是淋巴细胞减少;服药2月,有轻度贫血,脑、心肌及肝组织无任何变化。某些动物个别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轻度颗粒变性,肾小球则无任何改变。(《中华本草》)

25 白术的用法用量

《中国药典》:6~12g。

中药大辞典》:内服:煎汤,1.5~3钱;熬膏或入丸、散。

《中华本草》:内服:煎汤,3~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中医大辞典》:煎服:4.5~9g[2]

26 白术的使用禁忌

中药大辞典》: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27 饮食禁忌

服用白术忌吃桃、李及雀肉、菘莱、青鱼[3]

《中华本草》: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28 附方

常用方:四君子汤《太平圣惠民和剂局方》;白术附子汤金匮要略方论》;参苓白术散《太平圣惠民和剂局方》;枳术汤金匮要略方论》;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28.1 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

于术(酒浸,九蒸九晒)一斤,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一斤,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本草纲目拾遗》)

28.2 脾虚胀满

白术二两,橘皮四两。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28.3 治痞,消食强胃

枳实麸炒黄色)一两,白术二两。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积术丸)

28.4 服食滋补,止久泄

上好白术十两,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千金良方》白术膏

28.5 脾虚泄泻

白术一两,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28.6 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

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28.7 湿泻暑泻

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三钱。(《简便单方》)

28.8 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

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28.9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金匮要赂)枳术汤

28.10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方论白术附子汤

28.11 中湿口噤,不知人

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28.12 治忽头眩运,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

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外台秘要》)

28.13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

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上三味,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28.14 自汗不止

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备急千金要方》)

28.15 盗汗

白术四两,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28.16 治老小虚汗

白术五钱,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一钱。(《全幼心鉴》)

28.17 产后呕逆不食

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28.18 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

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一钱,甘草(炒)五分,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28.19 三日疟

九制於术一斤,广皮八两。熬膏,用饴糖四两收。(《古今良方》)

28.20 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

於术一两,老姜一两。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本草纲目拾遗》)

28.21 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

只服白术愈。(《夏子益治奇疾方》)

28.22 儿童流涎

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三钱。(《江苏中医》(12):1,1965)

29 各家论述

汤液本草》:《本草》在术条下无苍、白之名。近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本草会编》: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本草经疏》:术,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者,正以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者,拘挛而痛者是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死肌者,湿毒肌肉也。痉者,风寒乘虚客于肝、脾、肾所致也。疸者,脾胃虚湿热瘀滞也。如上诸病,莫不由风寒湿而成,术有除此三邪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止汗、除热、消食者,湿热盛则自汗湿邪客则发热,湿去而脾胃燥,燥则食自消,汗自止,热自除也。又主大风在身面者,术气芳烈而悍,纯阳之物也,风为阳邪,发于阳部,故主之也。风眩头痛目泪出者,阳虚则风客之而眩,痰厥头痛风热壅则目泪出也。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痛,及霍乱吐下不止者,湿客于胃则滞而生痰,客于脾则生水,脾虚湿胜,则为水肿,湿客中焦心下急满,脾胃俱虚,则中焦不治,而湿邪客之,则为霍乱吐下不止也。利腰脐间血者,血属阴,湿为阴邪,下流客之,使腰脐血滞而不得通利,湿去则诸证无不愈矣。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者,湿去则胃强,而津液自生,寒湿散则胃自暖,邪去而脾胃健,则消谷而嗜食矣。术,《神农本草经》无分别,陶弘景有赤、白二种,近世乃有苍、白之分,其用较殊,要之俱为阳草,故祛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药性偏长,物无兼力,此天地生物自然之道也。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日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齿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术燥肾而闭气,肝肾有动气者勿服。《刘涓子痈疽论》云:溃疡白术,以其燥肾而闭气,故反生脓作痛也。凡脏皆属阴,世人但知术能健脾,此盖指脾为正邪所干,术能燥湿,湿去则脾健,故曰补也。宁知脾虚而无湿邪者,用之反致燥竭脾家津液,是损脾阴也。何补之足云?此最易误,故特表而出之。

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是故劳力内伤四肢困倦,饮食不纳,此中气不足之证也;痼冷虚寒泄泻下利,滑脱不禁,此脾阳乘陷之证也;或久疟经年不愈,或久痢累月不除,此胃虚失治,脾虚下脱之证也;或痰涎呕吐眩晕昏眩,或腹满肢肿面色痿黄,此胃虚不运,脾虚蕴湿之证也;以上诸疾,用白术总能治之。又如血虚漏下不止白术可以统血而收阴;阳虚汗液不收,白术可以回阳而敛汗。大抵此剂能健脾和胃运气利血。兼参、耆而补肺,兼杞、地而补肾,兼归、芍而补肝,兼龙眼、枣仁而补心,兼芩、连而泻胃火,兼橘、半而醒脾土,兼苍、朴可以燥湿和脾,兼天、麦亦能养肺生金,兼杜仲木瓜,治老人之脚弱,兼麦芽、枳、朴,治童幼之疳症。黄芩共之,能安胎调气枳实共之,能消痞除膨。君参、苓、藿、半,定胃寒虚呕。君归、芎、芍、地,养血弱而调经。温中之剂无白术,愈而复发。溃疡之证用白术,可以托脓。

本草通玄》: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名医别录》以为利腰脐间血者,因脾胃统摄一身之血,而腰脐乃其分野,借其养正之功,而瘀血不敢稽留矣。张元素谓其生津止渴者,湿去而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谓其消痰者,脾无湿则痰自不生也。安胎者,除胃中热也。

本草崇原》: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神农本草经》未分苍、白,而仲祖《注解伤寒论》方中,皆用白术,《金贵要略方论》方中,又用赤术,至陶弘景名医别录》则分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也。赤术,即是苍术,其功用与白术略同,故仍以《神农本草经》术之主治为本。但白术味甘,苍术兼苦,白术止汗,苍术发汗,故止汗二字,节去不录。后人谓苍术之味苦,其实苍术之味甘而微苦。

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长沙药解》:白术,性颇壅滞,宜辅之以疏利之品,肺、胃不开,加生姜半夏以驱浊,肝、脾不达,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其旋补而旋行,则美善而无弊矣。

本草求真》:白术缘何专补脾气?盖以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且其性最温,服则能以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书言无汗能发,有汗能收,通溺止泄,消痰治肿,止热化癖,安胎止呕,功效甚多,总因脾湿则汗不止,脾健则汗易发,凡水湿诸邪,靡不因其脾健而自除,吐泻及胎不安,亦靡不因其脾健而悉平矣。故同枳实则能治痞,同黄芩则能安胎,同泽泻则能利水,同干姜、桂心则能消饮去癖,同地黄为丸,则能以治血泻萎黄,同半夏丁香姜汁,则可以治小儿久泻,同牡蛎石斛麦麸,则可以治脾虚盗汗。然血燥无湿,肾间动气筑筑,燥渴便闭者忌服。谓其燥肾闭气,则其气益筑。又寒湿过甚,水满中宫者亦忌,谓其水气未决,苦不胜水,甘徒滋壅,必待肾阳培补,水气渐消,肾气安位,术始可投,此又不得不变换于中也。盖补脾之药不一,白术补脾阳,生则较熟性更鲜,补不腻滞,能治风寒湿痹,及散腰脐间血,并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非若山药补脾脏之阴,甘草止缓脾中之气,而不散于上下,俾血可生,燥症全无。苍术气味过烈,散多于补,人参一味冲和,燥气悉化,补脾而更补肺,所当分别而异视者也。

本经疏证》: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得尽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一也;脾主肌肉,介在皮毛筋骨中,痹与痉,病在肌肉内,死肌及疸,病在肌肉外,旁病则当取中,二也;筋骨皮毛,均非驻湿之所,惟肌肉间为可驻湿,三也。知此,则凡痹、死肌、痉、疸之系乎风寒湿者,皆术主之矣。白术之效,于风胜湿者为最宜,寒胜者为差减。何以知之?盖风胜必烦,湿胜必重,检《金匮要略方论》中治痹诸方,其用术者,非兼烦必兼重,虽然,谓术功擅于风与湿则可,谓于寒有所忌则不可,《注解伤寒论少阴附子汤,治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不烦不重,亦用白术。盖湿流关节,云骨节痛,则未有不兼湿者,矧风湿二者,必挟寒始成痹,不然则否,《黄帝内经素问》之旨可验也。白术治眩,非治眩也,治痰饮与水耳。有痰与水,何以能使人眩?盖眩者神之动,神依于心,心恶水,水盛则心神摇曳为眩,譬如人在舟中,能发眩也,虽然人在舟中,未必尽眩,不在舟中,未必不眩。所以眩证不必尽用术,用术之饮证水证,亦未必尽眩,夫亦各因乎其人耳。《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其有饮有水,不眩而用术者,则指不胜屈,其有饮眩而不用术者亦多,则系证与术有忌耳,即如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则以心下痞,故正与理中丸下注云腹满者去术,同一理也。世之人动辄称白术黄芩安胎圣药,而疏其义者,不过谓白术健脾黄芩泄热,殊不知健脾泄热之物,岂特白术黄芩。夫妇人之病,多半涉血,矧妊娠尤赖血气之调,方得母子均安。初妊之时,胎元未旺,吸血不多,则下焦血旺,致气反上逆,是为恶阻恶阻中焦之气不变赤而为水,是白术所必需矣。血盛能致气盛,气盛能生火,黄芩气分之火而不伤血者也;厥后胎气日充,吸血渐多,血自盘旋而下,气亦随之盘旋于下,胎之所吸,乃血之精者。而其馀与气相搏,能仍化为水,阻于腰脐之间,故妊娠至五、六月时,多有子肿之证,是白术又为必需之剂,而无所事黄芩于其间,《名医别录》所谓利腰脐间血者此也。考仲景书于妇人妊娠篇之白术散,与芎藭同用,当归芍药散当归散,与芍药当归、芎藭同用者,不可知其为除水气而利腰脐间血哉。总之,血分之源不清,则血气不能和,而附血之湿,血盛之火,皆为胎前所有之常患,故出此不必甚为别择之常方,学者尤当会意而用之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性温而燥,气不香窜,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脾弱四肢运动无力,甚或作疼。与凉润药同用,又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为其具土德之全,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

本草正义》:《本草经》及《名医别录》皆称术而无苍、白之分,陶氏弘景及宋之苏颂,皆言术以茅山为胜,似今之所谓茅山苍术,亦即古之所谓术也。然弘景又别有赤术之名,谓其苦而多膏,又似梁时已有苍术一种。今按《神农本草经》主治,详其功用,颇似今之茅术。惟白术健脾化湿,其力亦同。至《名医别录》又言味苦甘,增一甘字,则明是白术李濒湖以《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之文,两系白术苍术二条,而张隐庵因之,真骈拇矣。术之功用,自唐以前,止言其燥湿逐水,所谓暖胃消食,亦燥能健脾醒胃也。盖其气甚烈,故能振动脾阳,而又疏通经络,然又最富脂膏,故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且以气胜者,流行迅利,本能津液通气也。唐、宋以后,皆以为补益脾胃,其旨即从此出。颐谓白术苍术在古不分,而今已各别,则凡古人所称燥湿逐水之用,今必以茅山苍术当之,其补益脾胃,则宜用白术。盖今之所谓冬白术者,质润而气香,健运脾阳,滋养胃阴之力不小,且其气既盛,不致呆守满中,允为健脾益胃之专剂矣。东垣谓白术安胎,盖谓妊娠养胎,依赖脾土,术能健脾故耳。丹溪谓白术无汗能发,有汗能止。颐按白术补中,虽以气胜,不可谓其发汗。惟苍术则辛烈开腠,能发湿家之汗耳。缪仲醇引《刘涓子痈疽论》谓溃疡白术,以其燥肾闭气,故能生脓作痛,张石顽亦采其说,不知术能补益,溃疡毒盛,诚非所宜,若溃后元虚,非补脾胃,何以收效?参、地、术、芪,皆是补虚要药,岂可不论虚实,而一概抹煞之耶?缪氏又谓术以气胜,除邪之功巨,补阴之效亏,凡阴虚血少燥渴及精不足,便闭滞下者忌之。缪氏之意,盖谓其气味燥烈,故有耗阴燥精等弊。愚谓术本多脂,万无伤阴之虑。

30 白术的药典标准

30.1 品名

白术

Baizhu

MACROCEPHALAE RHIZOMA

30.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晒干,再除去须根

30.3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30.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少数针晶直径至4μm。纤维黄色,大多成束,长梭形,直径约至40μm,壁甚厚,木化,孔沟明显。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多角形、长方形或少数纺锤形,直径37~64μm。薄壁细胞菊糖,表面显放射状纹理。导管分子短小,为网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至48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正己烷2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桃红色主斑点(苍术酮)。

30.5 检查

30.5.1 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30.5.2 灰分

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30.5.3 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U)测定,不得过400mg/kg。[4]

30.5.4 色度

取本品最粗粉l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55%乙醇200ml,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连续振摇1小时,滤过,吸取滤液10ml,置比色管中,照溶液颜色检查法(附录ⅪA第一法)试验,与黄色9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30.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60%乙醇溶剂,不得少于35.0%。

30.7 白术饮

30.7.1 炮制

30.7.1.1 白术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散生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木部具放射状纹理;烘干者切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药材

30.7.1.2 麸炒白术

蜜炙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时加入白术片,炒至黄棕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蜜炙麸皮。

每100kg白术片,用蜜炙麸皮10kg。

本品形如白术片,表面黄棕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4]药材

30.7.1.2.1 浸出物

药材

30.7.2 性味归经

苦、甘,温。归脾、胃经

30.7.3 功能与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30.7.4 用法与用量

6~12g。

30.7.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30.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0.
  2. ^ [2]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43-145.
  3. ^ [3] 崔述生,张浩主编.精编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1.
  4. ^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编辑:wangyuan、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白术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白术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