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 经络系统 经络分类名 中医基础理论 针灸学 中医学 经络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十二经脉经络分类[1]。出《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十二经脉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为经络系统的主体[2],故又称十二正经[2]。《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十二经脉人体行气血的主要通道,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2][3]

每一经脉,内部属络于一定的脏腑(属于脏的络于腑,属于腑的络于脏),外部则分布四肢、躯干和头面[3]

十二经脉阴阳属性分布人体四肢阳经在外侧,阴经在内侧;太阴阳明在前(外),少阴太阳在后(内),厥阴少阳在中[3]。手足三阳经脉皆会于头部,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3]。胸腹部分布着手足三阴经脉及足阳明经,腰背部为足太阳所过,侧胸腹为足少阳所过[3]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并按五行属性互为表里阴经脏络腑,阳经腑络[3]。其走向互相连接[3]

经脉五行属性,且有气血多少的不同[3]

2 十二经脉分类

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包括手足、阴阳脏腑三个部分。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的经脉阳经

脏为阴,腑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均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足”字。

3 十二经脉分布

3.1 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头面部相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分布特点是:阳明分布于面部、额部;太阳分布面颊头顶及枕项部;少阳分布于耳颞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巅顶部。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3.2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阳明经行于前(胸腹前),太阳经行于后(背后),少阴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5 十二经脉详述

十二经脉人体行气血的主要通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3]

5.1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金。本经中焦胃脘部开始,下行联络大肠,回上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位横行至前胸外上方,出中府、过云门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前缘下行,到肘中尺泽,再沿着前臂行到掌后寸口部的太渊,沿手掌大鱼际边缘的鱼际拇指桡侧,到指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桡侧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4]手太阴肺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末穴少商本经腧穴可主治呼吸系统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咳嗽喘息咳血胸闷胸痛咽喉肿痛外感风寒及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5.2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金。本经从食指桡侧商阳开始,沿着食指桡侧缘,出于第一、二掌骨间的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阳溪,沿前臂桡侧到达肘横纹外侧端的曲池,向上沿上臂外侧前缘,到肩峰前边的肩髃,再向上交会于项部的大椎,向前下进入锁骨上窝,络于肺脏,下贯膈肌,属于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交会人中部——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分别向上夹鼻孔旁的迎香,交足阳明胃经[5]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穴。15穴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经腧穴可主治眼、耳、口、牙、鼻、咽喉器官病症,胃肠等腹部疾病、热病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头痛牙痛咽喉肿痛,各种鼻病泄泻便秘痢疾腹痛,上肢屈侧外缘疼痛等。

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臂疼痛,食指不用经脉过处灼热肿胀或寒栗不复等症。

5.3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土。本经从鼻旁迎香开始,上至鼻根中,向旁边交会足太阳膀胱经,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出来夹口旁的地仓,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任脉承浆穴,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的大迎,过下颌角前下方的颊车,向上经耳前、鬓发前缘,到头角部的头维,再到前额中部,它的下行支脉,从大迎穴前直下颈动脉搏动处的人迎,沿着喉咙,进入锁骨上窝,向下贯穿膈肌,入属胃腑,联络脾脏;它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挟脐两旁天枢下行,进入到腹股沟动脉部的气冲;它在腹内的一条支脉,从胃下口开始,经腹腔到腹股沟与外行的主干合而下行,经髋关节前的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的伏兔,下向膝髌中,沿胫骨外侧,到足背部的冲阳再经中趾内侧趾缝,出其末端厉兑;另有一条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并出其末端;它的又一条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走到大趾的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6]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部。首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末穴厉兑

足阳明胃经原穴冲阳穴,络穴足太阴脾经公孙穴。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络,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实证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足阳明胃经腧穴可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头、眼、鼻、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胃痛腹胀呕吐泄泻鼻衄牙痛,口眼涡斜,咽喉肿痛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5.4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土。本经大趾末端隐白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蹠骨小头后的太白,向上到内踝前边的商丘,再上行于胫骨内侧后,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到足厥阴肝经之前,向上走在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脏,联络胃腑,向上贯穿膈肌,行于食道两旁,连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横膈流注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7]

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11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个穴位分布在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原穴太白穴,络穴足阳明胃经丰隆穴。是阴气最盛的经络,所有本经络穴善于对里寒里虚发挥效用。足太阴脾经腧穴可治疗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例如胃脘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及下肢内侧肿痛、厥冷等。

5.5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火。手少阴心经自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挟着食道两旁,上连目系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它的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行于肺,向下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下向肘内侧横纹头的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下行,到掌后豌豆骨部的神门,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出于末端少冲,交手太阳小肠经[8]

手少阴心经共9个穴位。1个穴位腋窝部,8个穴位在上肢掌侧面的尺侧。首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末穴少冲本经腧穴可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心痛心悸失眠咽干口渴癫狂及上肢内侧后缘疼痛等。

手少阴心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

5.6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火[9]。《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即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又向前进缺盆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听宫)。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颧髎)。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手太阳小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颌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5.7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 or bladder channel of foot Taiyang)与足少阴肾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水。本经自内眼角睛明开始,向上经前额至头顶督脉交会;它的分支,从头顶耳上角;它的外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回出来在项部的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柱两旁到腰中,进入脊旁筋肉,联络肾脏,属于膀胱;它在腰部的分支,从腰部挟脊继续下行,经臀横纹中点的承扶,到腘窝部的委中;它在背部的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下行,通过髋关节部足少阳胆经环跳,向下沿大腿后面行走,在腘窝部与前支经脉会合于委中穴处,继续下行,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出于外踝后方的昆仑,沿足外侧缘到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交于足少阴肾经[10]

足太阳膀胱经

5.8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水。本经从足小趾下边开始,斜行到足心中的涌泉,出于舟骨粗隆前下的然谷,沿着内踝的后方行走,分支进入足跟中,上沿小腿内侧行走,出胭窝内侧的阴谷,再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穿脊柱,属于肾脏,联络于膀胱;其直行的主干,从肾脏出来,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进入肺部,沿着喉咙,到舌根两侧;它的支脉,从肺出来,联络于心,流注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11]

5.9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相)火。本经胸中开始,出来属于心包,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经腋下3寸的天池而上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中间,到肘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曲泽,再下行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到手掌心中的劳宫,沿中指出其末端的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到无名指尺侧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12]

5.10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相)火。本经无名指尺侧关冲开始,向上出于小指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尺、桡两骨之间,向上通贯肘尖部的天井,沿上臂外侧上肩部,走至足少阳胆经之后,前行进入锁骨上窝,分布膻中(两乳之间的部位),联络心包,通过横膈,绕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分出,上出缺盆,经项旁,连系耳后,上行出于耳尖上方的角孙,再弯曲向下,经面颊目下;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行耳前,经过颧弓上缘,交面颊,当外眼角丝竹空后交于足少阳胆经[13]

手少阳三焦经

5.11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木。本经从外眼角瞳子髎开始,向上到额角下行到耳后,沿颈旁走到手少阳经之前,到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经之后,进入锁骨上窝;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浅出耳前,到达外眼角后方;它的另一条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面动脉部,会合手少阳三焦经目下,向下经下颌角、颈部,与主干在锁骨上窝处会合,由此下向胸中,贯穿膈肌,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里,浅出于腹股沟动脉处,绕过阴部毛际,横行进入髋关节部;它的直行主干,从锁骨上窝下向腋部,经胸侧、浮肋,与前支经脉髋关节部的环跳会合,由此合而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向腓骨头之前的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出外踝前边的丘墟,沿足背走到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它的另一支脉,从足背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出足大趾外侧端,回过来贯穿爪甲,出于趾背丛毛之中,交于足厥阴肝经[14]

5.12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木。本经从足大趾毫毛处的大敦开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到内踝前1寸的中封,上沿小腿内侧,在离内踝8寸处交于足太阴之后,再沿膝关节和大腿内侧上行,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到达小腹部,挟胃旁边,属于肝脏,联络胆,向上贯穿膈肌,分布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上行到鼻咽部,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上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行到面颊里边,环绕唇内;它的另一支脉,从肝分出,贯穿膈肌向上流注于肺。交于手太阴肺经[15]

足厥阴肝经

6 十二经穴

十二经穴 指归属十二正经穴位。单侧共309穴。分别为:肺经11穴,大肠经20穴,胃经45穴,脾经21穴,心经9穴,小肠经19穴,膀胱经67穴,肾经27穴,心包经9穴,三焦经23穴,胆经44穴,肝经14穴。[16]

6.1 十二经穴起止表

十二时十二经穴起穴止穴
肺经手太阴中府(腋傍)少商(手拇)
大肠手阳明商阳(手食指)迎香(鼻傍)
胃经足阳明承泣目下厉兑(足次趾)
脾经足太阴隐白(足)大包腋下
心经手少阴极泉腋下少冲(手小指
小肠手太阳少泽(手小指听宫耳中
膀胱足太阳睛明目内眦至阴(足小趾
肾经足少阴涌泉足心俞府(胸前)
心包手厥阴天池(乳后)中冲(手中指
三焦手少阳关冲(手名指)丝竹空(眉尾)
胆经足少阳童子髎目锐眦下窍阴(足四趾)
肝经足厥阴大敦(足)期门乳下

6.2 十二经穴起止歌

十二经穴起止歌[17]

中府肺经少商少商别络商阳

商阳大肠迎香上,香接承泣至胃旁;

头维下降至兑穴,兑传隐白至脾乡;

最终脾络名大包大包再接极泉场。

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

上达听宫睛明会,膀胱下达至阴旁。

至阴斜出涌泉底,肾脉还归俞府藏。

俞府天池横络截,三焦宛转丝竹扬。

丝竹更贯瞳子窌,胆经下入窍阴方。

窍阴横亘大敦井,敦上期门肝脉当。

期门历遍还中府经络周流仔细详。

备注:此歌为今人李鼎改写校订。现将原歌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中府为初注少商少商别络商阳商阳复向迎香走,香接头维库房

维下降兮趋厉兑,兑传隐白胸乡隐白上升达大包大包仍续极泉场。

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泽会听宫睛明分,睛明下造至阴强。

至阴斜出涌泉底,泉穴还归俞府藏,俞府天池横络截,池出中冲心主张。

中冲并与关冲合,关冲宛转丝竹傍。丝竹更贯瞳窌穴,瞳窌下入窍阴方。

窍阴横亘大敦井,敦上期门肝脉当,期门历遍还中府经络周流仔细详。

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8.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5.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34.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27.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3.
  9. ^ [9]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5.
  10. ^ [10]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24.
  11. ^ [1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31.
  12. ^ [1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9.
  13. ^ [1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0.
  14. ^ [1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29.
  15. ^ [1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2.
  16. ^ [1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17. ^ [17] 明·施沛."《经穴指掌图》".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