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发性白化病

白化病 皮肤性病科 诊疗指南 疾病 罕见病诊疗指南 遗传性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àn fā xìng bái huà bìng

2 概述

白化病(albinism)又称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泛发性白化病白斑病先天性色素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毛发、眼睛的部分或完全的色素缺失。本病有遗传异质性,与黑素形成及转运相关的多种基因均可导致疾病表型的发生[1]

白化病皮肤毛发、眼睛等不形成黑色素的一种异常现象。

白化病属于罕见病,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一批罕见病名单中。

2.1 动物

白化病大多不是由于病理的原因而是由遗传的因素所决定。白化现象对白鼠、家兔等来讲是普遍的,它们的眼睛之所以是红的,这是由于可以透视血液的缘故。人也有白化病,一般称白化者为白公(albino)。程度严重者色素细胞中可完全不出现黑色素皮肤呈乳白色,但由于可透出皮下血液的颜色而呈现淡红色。头发、眉毛、睫毛因缺乏色素而成为白毛。眼睛的虹膜色淡红,瞳孔呈深红色。一般将本病看作是单纯劣性形质,在近亲结婚多的地方本病较多。其中美洲的巴拿马地方所谓的白色印地安是很出名的。还有白蛇就是花蛇白化所形成的。一般说来能引起酪氨酸酶缺损的变异遗传基因白化现象的发病原因,致使酪氨酸不能形成黑色素。鱼类所出现的白化多为不完全白化,眼睛是黑的。这不是由于酪氨酸酶的缺乏,而是由于酶的作用显著受到抑制之故。将鱼类和两栖类的幼体用硫脲、苯硫脲等稀薄溶液处理时,能呈现一时性的白化

2.2 人类

白化病是一种皮肤及其附属物色素缺乏的遗传病。可分全身性白化病和局部性白化病两种,以前者最为常见。患者皮肤呈白色,毛发银白或淡黄色;虹膜呈淡红色或淡灰色,半透明,瞳孔淡红,视网膜无色素、羞光,眼球震颤视力下降;病人对阳光敏感,日晒后,皮肤可增厚并发生鳞状上皮癌。白化病的发病是由于黑色素代谢障碍所致。下常人体内的黑色素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细胞内有黑素小体,它含有酪氨酸酶,这种酶能将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白化病患者体内黑色素细胞数目正常,细胞内也有黑素小体,但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酪氨酸酶,于是黑素小体中酪氨酸酶缺乏,不能使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从而导致皮肤、粘膜、毛发、眼等白化白化病有多种遗传方式。全身性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局部白化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眼白化病(皮肤毛发均正常)可为X伴性隐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遍及全世界,总发病率为1/10000~1/20000。对白化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应以预防为主。禁止近亲结婚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对此病也可作产前诊断。在妊娠4~5个月时,通过胎儿镜胎儿一小块皮肤,在电子显微境下检查胎儿是否为白化病,以避免患儿的出生,达到优生的目的。

4 疾病描述

本病是一先天性疾病,隐性遗传患者毛发、眼及部分或全部皮肤缺乏色素。

5 疾病病因

泛发性白化病分为 7 型:OCA1 型又分为两个亚型,OCA1A 和OCA1B。两亚型在出生时不能区分,二者均有 TYR(tyrosinase 酪氨酸酶)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活性改变,引起临床表型的发生,但 OCA1A 酪氨酸酶活性完全缺失,眼睛、皮肤完全缺乏黑色素。OCA1B 酪氨酸酶活性显著下降,但没有缺失;OCA2型由 OCA2 基因突变产生,该基因编码黑素小体膜上的转运蛋白。此型随年龄增长色素增加,故又称不完全性白化病;OCA3 型是位于9 号染色体酪氨酸相关蛋白 1 基因(TRP1)突变导致,仅见于黑种人,产生褐色色素,故头发、皮肤为浅褐色或褐色;OCA4 突变基因为 MATP(SLC45A2),编码影响黑素合成的转运蛋白;OCA5 突变基因定位区域为 4q24;OCA6 突变基因为SLC24A5,属于钾离子依赖的钠钙交换蛋白的一种;OCA7 突变基因为 C10orf11,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蛋白,影响黑素细胞的分化。眼白化病为X 连锁遗传病,定位基因为 GPR143,产物 OA1 是一种 G 蛋白受体,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其功能障碍引起黑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1]

白化病遗传系由一单个隐性基因所决定。黑素细胞不能形成黑素,可能是供给游离之酪氨酸的机制有缺陷,或是酪氨酸酶不能转移到前黑素体。

6 流行病学

人群中发病率为5/10 万~10/10万,以有色人种居多,非洲一些国家发病率可以达到 1:1400,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 1:18 000。[1]

7 病理生理

表皮基底层有透明细胞,但银染色缺乏黑素。多巴染色分两型:在体外黑素细胞多巴染色阳性者为酪氨酸阳性型;多巴染色阴性者为酪氨酸阴性型。前一型患者体内稍有形成黑素之能力,后一型患者体内不能形成黑素。

8 临床表现

分为泛发性白化病和局限性白化病两种。泛发性白化病又分为7 型。患者出生即有临床表现,因全身皮肤色素缺乏,皮肤毛细血管显露,皮肤薄而柔软,呈白色及红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患者紫外线高度敏感,常出现日光性皮炎光化性唇炎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疾病。毛发呈纯白、银白、黄色、金色或茶色。眼睫毛及眉毛呈白色或淡黄色。视网膜、虹膜颜色减退,瞳孔颜色减退。白天畏光明显,夜视正常,同时还可以伴有其他视觉改变,如视野敏锐度下降、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视交叉神经路径改变、眼球震颤。OCA1A 是经典型的酪氨酸阴性的 OCA。临床表现为出生时即为白色毛发、乳白色皮肤、灰蓝色眼睛。随年龄增长,皮肤仍呈白色,并出现无黑素的黑素细胞痣。但头发因为毛发角蛋白变性可呈现黄色。患者因对紫外线敏感,易发生皮肤肿瘤。OCA1A 的视觉敏感性严重下降,部分患者可致盲。OCA1B包括黄色 OCA、极少色素 OCA、铂色 OCA 及温度敏感型OCA。患者出生时很少或几乎无色素,但 10~20 岁后可出现毛发皮肤的部分色素,有半透明的虹膜,日晒伤后无皮肤颜色加深。可以出现有黑素或无黑素的色素痣。温度敏感型OCA1B 患者出生时有白色头发、皮肤和蓝色眼睛,青春期头发和腋毛白色,因异常酪氨酸酶对温度敏感,35℃以上失活,手臂体毛转为丹红褐色,下肢体毛变为暗褐色。[1]

OCA2 符合经典酪氨酸阳性的眼皮肤白化,多出现于非洲人群,临床表型多样,毛发皮肤和虹膜有轻度到中度色素减退,曝光部位可以出现色素痣和色素斑,色素斑面积可进行性增大,非裔人群中因 P 基因突变可以出现淡褐色皮肤表型,被称为“棕色 OCA”。[1]

OCA3 分为淡红褐色及褐色,淡红褐色 OCA 表型包括红铜色皮肤、淡红黄色毛发、蓝色或棕色虹膜。红褐色 OCA 与 TYP1 基因突变有关。OCA4 好发于日本人群,临床表现为广泛的色素减退及眼部异常,与OCA2类似。[1]

OCA5 的临床表现包括金黄色头发、白色皮肤眼球震颤畏光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以及视敏度受损等。[1]

OCA6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发颜色浅,随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虹膜透明、畏光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视敏度下降以及眼球震颤症状。OCA6 患者皮肤表型异质性很大,毛发颜色变化也大,从白色到金黄直至深褐色。OCA7 患者色素减退以外,眼部症状明显,其中包括眼球震颤、虹膜透明、视敏度下降以及视神经交叉投射异常。部分白化病局限于眼部,又称眼白化病(OA1),为性联隐性遗传。女性多见,症状相对较轻,但眼部视网膜和虹膜黑素完全或部分缺失,出现眼球震颤高度近视视力敏锐度明显下降表现。组织病理可见表皮细胞黑素数目及形态正常。银染结果显示黑素缺乏。电镜黑素细胞成熟黑素颗粒。该类患者临床表现皮肤外观正常,但组织学检测可见存在巨大的黑素体。[1]

患者毛发为细丝状淡黄色,双眼瞳孔为红色,虹膜粉红或淡蓝色。常有畏光流泪眼球震颤散光症状皮肤干燥,呈乳白或粉红色,由于没有色素保护,常易晒伤,易发生日光性唇炎、皮炎、角化、皮角、基底细胞及鳞状上皮癌。大多数白化病患者体力及智力发育较差。

Cuna印第安人住在San Blas岛和哥伦比亚附近的大西洋海岸。Cuna人是血缘通婚的纯种,其中约1%为白化病患者患者畏光,夜间外出,因此称为“月亮儿童”。10岁左右皮肤发生雀斑和皱纹,日晒后容易起疱;头发丝状,白或干草色,有时带红色色调;虹膜黄、灰或淡蓝,多有眼球震颤视力异常;常发生良性和恶性肿瘤,因此患者寿命较其同族者短。

9 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可见表皮黑素减少,但黑素细胞数目正常[1]。可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裂隙显微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1]检查并记录矫正视力、视功能、眼底[1]。红外视频眼震仪(videonystagmography,VNG)可以对眼球震颤的振幅、震频、震强及波形进行较为精确地量化检测,并进行波形分析[1]

10 诊断

1.根据泛发性皮肤及毛发色素脱失,眼部色素脱失加上眼震颤的临床表现,易于诊断。但因为存在不同类型之间的临床表型重叠,故基因诊断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1]

2.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1)通过胎儿头皮或皮肤毛囊活检电镜诊断:观察黑素细胞中有无成熟的黑素小体。

(2)通过胎儿镜直接观察诊断:方式为在孕 19~27 周,在B 超引导下于羊水池最深处应用胎儿镜进入羊膜腔,观察胎儿头发颜色,进行白化病产前诊断

(3)产前基因诊断:首先明确家系中基因突变然后在孕10~12 周通过绒毛穿刺,提取胎儿基因组 DNA 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产前诊断的目的。

11 鉴别诊断

白化病主要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白癜风 本病为后天发病的色素脱失斑。其周围皮肤色素加深,随病情变化,白斑形态可以增多、减少或消失。泛发性白癜风可能与眼皮肤白化混淆,但根据其后天发病的病史,皮损面积逐渐扩大的疾病过程以及组织病理上白癜风表皮中缺乏黑素细胞等表现可以进行鉴别。[1]

此病和白癜风斑驳病不同,除皮肤缺少色素外,眼睛也被侵及,所以本病也称为眼—皮肤白化病

2.脱色性色素失禁 主要与染色体镶嵌有关。皮疹局限性累及躯干、四肢,表现为泼墨样色素减退斑,偏侧分布。病变局部可呈凹陷性萎缩或隆起。同时可以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眼、骨骼肌肉遗传。根据特征性的皮损形态可以与白化病进行鉴别。[1]

3.斑驳病 本病是位于染色体 4q11-12 的 KIT 基因突变导致。白斑分布于躯干中部、四肢中部、前额中央及额中的头皮,伴有白色毛发。出生时即有白色额发为其特征性表现。皮疹多呈菱形,中间可见正常皮岛。组织病理学皮肤及毛囊中均无黑素细胞。根据皮疹分布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基因诊断的结果可以与白化病进行鉴别诊断。[1]

4. Prader-Willi 综合征 本病属于复杂发育障碍性疾病。包括与OCA2 表型类似的色素减退、饮食过量、肥胖性腺发育不良、智力发育迟缓。父系15q 基因缺失导致本病发生。通过是否有系统受累的症状可以与OCA 进行鉴别。5.Angelman 综合征病因 15q 染色体母系缺失导致。临床特征包括色素缺失、精神发育迟缓、小头、共济失调等。根据是否合并系统症状受累可以与OCA 进行鉴别。[1]

6.Hermansky-Pudlak 综合征 临床表现包括白化病皮肤及眼症状,此外有出血倾向、间质纤维化、肉芽肿性结肠炎、肾衰竭及心肌病系统受累症状。7.Chediak-Higashi 综合征 临床表现包括 OCA 眼部及皮肤症状系统受累症状包括血小板功能下降导致的出血倾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免疫缺陷。[1]

Hermansky-Pudlak综合征为少见的酪氨酸阳性型眼—皮肤白化病,有继发血小板缺陷的出血素质患者容易产生青肿、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以及外科手术及分娩后各种出血。在网状内皮系统口腔粘膜及尿中有似尾蚴样物质聚集皮肤理中可见巨大黑素颗粒。

7.Cross-McKusick-Breen综合征也称Cross综合征,眼脑—色素减退综合征色素减退和小眼。本病极少见,表现为白皮肤、毛发灰黄有金属光泽,眼过小,角膜浑浊,节律性眼球震颤齿龈纤维瘤病及严重精神和身体发育迟缓

8.Tietz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肤毛发完全缺乏色素,眉毛发育不良,但两眼正常,严重耳聋

9.Chediak-Higashi综合征的眼和皮肤色素减少,且伴有白细胞吞噬功能缺陷。

12 治疗

白化病通常不影响寿命,发育智力水平、生育能力均正常,但光敏感会限制患者户外活动。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白化病患者皮肤不会被晒黑,但很容易被晒伤,需要应用衣物遮蔽及外涂防晒霜,防止因为日光照射而产生病变。避免强烈日光照射,出门时应撑伞或戴黑色墨镜,以保护眼睛,减轻畏光皮肤涂防晒霜,以防止皮肤过早光老化。视力视野改变可以通过佩戴眼镜纠正。眼球震颤可以通过接触镜或通过外科手术矫正,头部一些特殊的体位可以减轻眼震颤。斜视可以通过遮盖健侧眼睛进行纠正。同时需定期进行全身皮肤检查,警惕皮肤肿瘤发生

13 诊疗指南

13.1 概述

白化病(albinism)又称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泛发性白化病白斑病先天性色素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毛发、眼睛的部分或完全的色素缺失。本病有遗传异质性,与黑素形成及转运相关的多种基因均可导致疾病表型的发生

13.2 病因流行病学

泛发性白化病分为 7 型:OCA1 型又分为两个亚型,OCA1A 和OCA1B。两亚型在出生时不能区分,二者均有 TYR(tyrosinase 酪氨酸酶)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活性改变,引起临床表型的发生,但 OCA1A 酪氨酸酶活性完全缺失,眼睛、皮肤完全缺乏黑色素。OCA1B 酪氨酸酶活性显著下降,但没有缺失;OCA2型由 OCA2 基因突变产生,该基因编码黑素小体膜上的转运蛋白。此型随年龄增长色素增加,故又称不完全性白化病;OCA3 型是位于9 号染色体酪氨酸相关蛋白 1 基因(TRP1)突变导致,仅见于黑种人,产生褐色色素,故头发、皮肤为浅褐色或褐色;OCA4 突变基因为 MATP(SLC45A2),编码影响黑素合成的转运蛋白;OCA5 突变基因定位区域为 4q24;OCA6 突变基因为SLC24A5,属于钾离子依赖的钠钙交换蛋白的一种;OCA7 突变基因为 C10orf11,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蛋白,影响黑素细胞的分化。眼白化病为X 连锁遗传病,定位基因为 GPR143,产物 OA1 是一种 G 蛋白受体,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其功能障碍引起黑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人群中发病率为5/10 万~10/10万,以有色人种居多,非洲一些国家发病率可以达到 1:1400,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 1:18 000。

13.3 临床表现

分为泛发性白化病和局限性白化病两种。泛发性白化病又分为7 型。患者出生即有临床表现,因全身皮肤色素缺乏,皮肤毛细血管显露,皮肤薄而柔软,呈白色及红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患者紫外线高度敏感,常出现日光性皮炎光化性唇炎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疾病。毛发呈纯白、银白、黄色、金色或茶色。眼睫毛及眉毛呈白色或淡黄色。视网膜、虹膜颜色减退,瞳孔颜色减退。白天畏光明显,夜视正常,同时还可以伴有其他视觉改变,如视野敏锐度下降、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视交叉神经路径改变、眼球震颤。OCA1A 是经典型的酪氨酸阴性的 OCA。临床表现为出生时即为白色毛发、乳白色皮肤、灰蓝色眼睛。随年龄增长,皮肤仍呈白色,并出现无黑素的黑素细胞痣。但头发因为毛发角蛋白变性可呈现黄色。患者因对紫外线敏感,易发生皮肤肿瘤。OCA1A 的视觉敏感性严重下降,部分患者可致盲。OCA1B包括黄色 OCA、极少色素 OCA、铂色 OCA 及温度敏感型OCA。患者出生时很少或几乎无色素,但 10~20 岁后可出现毛发皮肤的部分色素,有半透明的虹膜,日晒伤后无皮肤颜色加深。可以出现有黑素或无黑素的色素痣。温度敏感型OCA1B 患者出生时有白色头发、皮肤和蓝色眼睛,青春期头发和腋毛白色,因异常酪氨酸酶对温度敏感,35℃以上失活,手臂体毛转为丹红褐色,下肢体毛变为暗褐色。

OCA2 符合经典酪氨酸阳性的眼皮肤白化,多出现于非洲人群,临床表型多样,毛发皮肤和虹膜有轻度到中度色素减退,曝光部位可以出现色素痣和色素斑,色素斑面积可进行性增大,非裔人群中因 P 基因突变可以出现淡褐色皮肤表型,被称为“棕色 OCA”。

OCA3 分为淡红褐色及褐色,淡红褐色 OCA 表型包括红铜色皮肤、淡红黄色毛发、蓝色或棕色虹膜。红褐色 OCA 与 TYP1 基因突变有关。OCA4 好发于日本人群,临床表现为广泛的色素减退及眼部异常,与OCA2类似。

OCA5 的临床表现包括金黄色头发、白色皮肤眼球震颤畏光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以及视敏度受损等。

OCA6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发颜色浅,随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虹膜透明、畏光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视敏度下降以及眼球震颤症状。OCA6 患者皮肤表型异质性很大,毛发颜色变化也大,从白色到金黄直至深褐色。OCA7 患者色素减退以外,眼部症状明显,其中包括眼球震颤、虹膜透明、视敏度下降以及视神经交叉投射异常。部分白化病局限于眼部,又称眼白化病(OA1),为性联隐性遗传。女性多见,症状相对较轻,但眼部视网膜和虹膜黑素完全或部分缺失,出现眼球震颤高度近视视力敏锐度明显下降表现。组织病理可见表皮细胞黑素数目及形态正常。银染结果显示黑素缺乏。电镜黑素细胞成熟黑素颗粒。该类患者临床表现皮肤外观正常,但组织学检测可见存在巨大的黑素体。

13.4 辅助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可见表皮黑素减少,但黑素细胞数目正常。可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裂隙显微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查并记录矫正视力、视功能、眼底。红外视频眼震仪(videonystagmography,VNG)可以对眼球震颤的振幅、震频、震强及波形进行较为精确地量化检测,并进行波形分析

13.5 诊断

1.根据泛发性皮肤及毛发色素脱失,眼部色素脱失加上眼震颤的临床表现,易于诊断。但因为存在不同类型之间的临床表型重叠,故基因诊断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2.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胎儿头皮或皮肤毛囊活检电镜诊断:观察黑素细胞中有无成熟的黑素小体。

(2)通过胎儿镜直接观察诊断:方式为在孕 19~27 周,在B 超引导下于羊水池最深处应用胎儿镜进入羊膜腔,观察胎儿头发颜色,进行白化病产前诊断

(3)产前基因诊断:首先明确家系中基因突变然后在孕10~12 周通过绒毛穿刺,提取胎儿基因组 DNA 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产前诊断的目的。

13.6 鉴别诊断

白化病主要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白癜风 本病为后天发病的色素脱失斑。其周围皮肤色素加深,随病情变化,白斑形态可以增多、减少或消失。泛发性白癜风可能与眼皮肤白化混淆,但根据其后天发病的病史,皮损面积逐渐扩大的疾病过程以及组织病理上白癜风表皮中缺乏黑素细胞等表现可以进行鉴别。

2.脱色性色素失禁 主要与染色体镶嵌有关。皮疹局限性累及躯干、四肢,表现为泼墨样色素减退斑,偏侧分布。病变局部可呈凹陷性萎缩或隆起。同时可以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眼、骨骼肌肉遗传。根据特征性的皮损形态可以与白化病进行鉴别。

3.斑驳病 本病是位于染色体 4q11-12 的 KIT 基因突变导致。白斑分布于躯干中部、四肢中部、前额中央及额中的头皮,伴有白色毛发。出生时即有白色额发为其特征性表现。皮疹多呈菱形,中间可见正常皮岛。组织病理学皮肤及毛囊中均无黑素细胞。根据皮疹分布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基因诊断的结果可以与白化病进行鉴别诊断。

4. Prader-Willi 综合征 本病属于复杂发育障碍性疾病。包括与OCA2 表型类似的色素减退、饮食过量、肥胖性腺发育不良、智力发育迟缓。父系15q 基因缺失导致本病发生。通过是否有系统受累的症状可以与OCA 进行鉴别。5.Angelman 综合征病因 15q 染色体母系缺失导致。临床特征包括色素缺失、精神发育迟缓、小头、共济失调等。根据是否合并系统症状受累可以与OCA 进行鉴别。

6.Hermansky-Pudlak 综合征 临床表现包括白化病皮肤及眼症状,此外有出血倾向、间质纤维化、肉芽肿性结肠炎、肾衰竭及心肌病系统受累症状。7.Chediak-Higashi 综合征 临床表现包括 OCA 眼部及皮肤症状系统受累症状包括血小板功能下降导致的出血倾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免疫缺陷。

13.7 治疗

白化病通常不影响寿命,发育智力水平、生育能力均正常,但光敏感会限制患者户外活动。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白化病患者皮肤不会被晒黑,但很容易被晒伤,需要应用衣物遮蔽及外涂防晒霜,防止因为日光照射而产生病变。避免强烈日光照射,出门时应撑伞或戴黑色墨镜,以保护眼睛,减轻畏光皮肤涂防晒霜,以防止皮肤过早光老化。视力视野改变可以通过佩戴眼镜纠正。眼球震颤可以通过接触镜或通过外科手术矫正,头部一些特殊的体位可以减轻眼震颤。斜视可以通过遮盖健侧眼睛进行纠正。同时需定期进行全身皮肤检查,警惕皮肤肿瘤发生

13.8 诊疗流程

白化病诊疗流程图

图 2-1 白化病诊疗流程

13.9 参考文献

[1] Montoliu L, Grønskov K, Wei AH, et al. Increasing the complexity: newgenesand new types of albinism. 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2014,27(1):11-18.

[2] Grønskov K, Ek J, Brondum-Nielsen K.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Orphanet JRare Dis,2007,2:43.

[3] Rosenmann A, Bejarano-Achache I, Eli D, et al. Prenatal molecular diagnosis of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OCA) in a large cohort of Israeli families. Prenat Diagn, 2009,29(10):939-946.

[4] 龙燕,刘俊涛.白化病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2):705-706.

14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卫生健康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编辑:banlang 审核:banlang

治疗泛发性白化病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泛发性白化病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泛发性白化病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