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Yùtáng CV18[中国针灸学词典]
4 经穴别名·玉英
穴位 | 玉堂 | ||
---|---|---|---|
汉语拼音 | Yutang | ||
罗马拼音 | Yutang | ||
美国英译名 | Hall of Jade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CV18 | |
日本 | 18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VC18 | |
富耶氏 | VC18 | ||
德国 | KG18 | ||
英国 | Cv18 | ||
美国 | Co18 |
玉堂为经穴名(Yùtáng CV18,RN18)[3][4]。出《难经·三十一难》。别名玉英[5]。属任脉。玉堂即宫殿,此穴在相当于心脏部位,故比之为玉堂。玉堂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胸痛,咳嗽,气短,咳逆上气,咳吐寒痰,喉痹咽肿,气喘,呕吐,胸满,胸闷,喉痹,咽肿,心烦,乳痛,心绞痛,现代又用玉堂穴治疗胸膜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胸膺疼痛,胸闷喘息,呕吐寒痰,胸膜炎等。
4.1 玉堂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玉,金玉、贵重之意。并有洁白之义,为肺之色。堂,正室也,古之居所为前堂后室。玉堂为宫殿之美称,又泛指富贵之家,借喻其地位之高贵。玉堂,汉代殿名。未央宫、建童宫内皆有玉堂,指宫殿之华丽。道经指其为肺之宫室,《黄庭内景经》注:“肺为玉堂宫。”《老子中经》:“肺为玉堂宫。”《释名·释宫室》:“堂谓堂堂,高显貌也。”此穴在紫宫下1寸6分陷者中,正当胸前之正中,膻中之上,肺之所在,其上方为紫宫,下通中庭,乃宫殿中之庭堂也。故喻之以玉堂。[6]
4.4 所属部位
胸[7]
4.5 玉堂穴的定位
玉堂穴在胸部的位置
玉堂穴在胸部的位置
4.6 玉堂穴的取法
4.7 玉堂穴穴位解剖
玉堂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骨体。主要布有第三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3肋间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第3肋间神经和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分布。
4.8 玉堂穴的功效与作用
玉堂穴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作用,主治胸中满、不得卧、喘逆上气、呕吐烦心。《针灸甲乙经》有:“胸中满不得息,胁痛骨疼,喘逆上气,呕吐烦心。”
4.9 玉堂穴主治病证
玉堂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胸痛,咳嗽,气短,咳逆上气,咳吐寒痰,喉痹咽肿,气喘,呕吐,胸满,胸闷,喉痹,咽肿,心烦,乳痛,心绞痛,现代又用玉堂穴治疗胸膜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胸膺疼痛,胸闷喘息,呕吐寒痰,胸膜炎等。
玉堂穴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胸痛、咳嗽、气短、咳逆上气、咳吐寒痰、喉痹咽肿等。
玉堂穴主治胸满,胸闷,胸痛,咳嗽,气喘,气短,喉痹,咽肿;呕吐;心烦,乳痛。
现代多用玉堂穴治疗胸膜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
胸膺疼痛,咳嗽,气短,胸闷喘息,心烦,呕吐寒痰,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沿皮刺0.3~0.5寸。
一般向下平刺0.3~0.5寸。
平刺0.3~0.5寸,局部沉胀。
4.10.2 灸法
可灸。
4.11 玉堂穴的配伍
玉堂配幽门,有宽中利气降逆止呕的作用,主治烦心呕吐,胸脘满胀。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胸中满不得息,胁痛,骨疼,喘逆上气,呕吐烦心,玉堂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满不得喘息,胸膺骨疼,呕吐寒痰,上气烦心。
5 中药名·玉英
玉英为中药名,出自《金匮玉函方》,为《得配本草》记载的菊花苗之别名。
5.1 别名
5.2 来源
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幼嫩茎叶。
5.3 性味
甘、微苦,凉。
5.4 功能主治
5.5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5.6 化学成分
6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0.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1.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1.
-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3.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2.
- ^ [6]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 ^ [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2-383.
- ^ [10]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3.
- ^ [1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