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骨

经穴别名 腧穴学 经外奇穴 中医骨名 针灸学 中医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ué gǔ

2 概述

绝骨:1.骨骼部位名;2.经穴别名;3.经外奇穴名。[1]

3 骨骼部位名·绝骨

绝骨骨骼部位名。指外踝上方,当腓骨与腓骨长短肌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直下抵绝骨之端”。[1]

4 经穴别名·绝骨

绝骨经穴别名[1]

4.1 阳辅穴的别名·绝骨

绝骨经穴别名,即阳辅[1]。出《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王冰注。

穴位阳辅
汉语拼音Yangfu
罗马拼音Yangfu
美国英译名Positive Support
各国代号中国GB38
日本38
法国莫兰特氏VB38
富耶氏VB38
德国G38
英国G38
美国GB38

阳辅经穴名(Yángfǔ GB38)[2][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分肉绝骨[3][3]。属足少阳胆经[3][3]阳辅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经穴五行属火[3][3][4]。阳为阴之对,外为阳,辅即辅骨,指腓骨,此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前,故名阳辅[4]阳辅穴主治头、胸胁本经脉所过处的疾患:如偏头痛口苦腋肿瘰疬胸胁痛腰痛膝关酸痛,足冷,下肢痿痹,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胸胁胀痛脚气半身不遂腋下肿痛,现代又用阳辅穴治疗高血压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腰腿痛,下肢麻痹膝关节炎,颈淋巴结炎,扁桃体炎等。

4.1.1 阳辅穴的别名

绝骨(《针灸聚英》),分肉(《针灸聚英》)。

4.1.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胆出于窍阴……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

4.1.3 穴名

阳为阴之对,外为阳,辅即辅骨,指腓骨,此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前,故名阳辅[4]

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小腿骨……在后者名辅骨,其形细”。在此指如车之有辅。腓骨为胫骨之辅,小腿骨古称辅骨,内侧称内辅,外侧称外辅,外辅骨又单指今之腓骨。本穴傍于辅骨外侧,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凹陷中,《子午流注说难》:“阳辅足少阳所行之经穴阳经属火,胆为阳木,木能生火,火曰炎上,辅助其阳经之上升,穴在外踝上辅骨前,绝骨端,故名阳辅。”[5]

4.1.4 特异性

阳辅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经穴五行属火[5][5][5]

4.1.5 所属部位

小腿[6]

4.1.6 阳辅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阳辅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6]

阳辅穴位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处[6]。正坐取穴[6]

阳辅穴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当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凹陷处[6]

阳白穴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阳辅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阳辅穴的位置

阳辅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阳辅穴的位置

阳辅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

阳辅穴的位置

阳辅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

4.1.7 阳辅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或卧位,在外踝尖上4寸,微向前,当腓骨前缘处取穴

阳辅穴位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处[6]。正坐取穴[6]

侧卧或仰卧位,腘横纹外踝尖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腓骨前缘稍前方取穴[7]

4.1.8 阳辅穴位解剖

阳辅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骨长、短肌腱、趾长伸肌、踇长伸肌。皮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浅神经分布。(参看光明穴)

4.1.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踇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7]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𧿹长伸肌[8]

4.1.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浅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和胫前动脉分布;再深层穿小腿骨间膜,有腓动、静脉干经过[8]

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8]

4.1.9 阳辅穴的功效与作用

阳辅穴具有清热散风,疏通经络的功效。

阳辅穴有疏肝调气通经活络作用[8]

阳辅穴系胆经经穴,有清肝胆热、疏经活络之功。所治多属寒性之阴证,亦扶阳以抑阴也,如全经上下风痹肿痛,俱可取之。[8]

4.1.10 阳辅穴主治病

阳辅穴主治头、胸胁本经脉所过处的疾患:如偏头痛口苦腋肿瘰疬胸胁痛腰痛膝关酸痛,足冷,下肢痿痹,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胸胁胀痛脚气半身不遂腋下肿痛,现代又用阳辅穴治疗高血压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腰腿痛,下肢麻痹膝关节炎,颈淋巴结炎,扁桃体炎等。

阳辅穴主治头、胸胁本经脉所过处的疾患[8]。如偏头痛口苦腋肿瘰疬胸胁痛腰痛膝关酸痛、足冷、下肢痿痹等[8]

阳辅穴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瘰疬胸胁胀痛脚气、下肢痿痹、半身不遂[8]

阳辅穴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胸胁胀痛腋下肿痛,下肢痿痹,脚气瘰疬[8]

现代又多用阳辅穴治疗高血压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8]

阳辅穴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胸胁痛腋下肿痛,瘰疬脚气腰腿痛,下肢麻痹,以及坐骨神经痛[8]

1.运动系统疾病:半身不遂,下肢麻痹膝关节炎,腰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坐骨神经痛

3.其它:颈淋巴结核,颈淋巴结炎,扁桃体炎

4.1.11 刺灸法

4.1.11.1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8]

一般直刺0.5~1.0寸[8][8]

直刺0.8~1寸[8]

4.1.11.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4.1.12 阳辅穴的配伍

阳辅环跳阳陵泉,有舒筋活络作用,主治下肢外侧痛。

阳辅风池太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阳辅丘墟足临泣,有活络消肿的作用,主治腋下肿。

阳辅环跳阳陵泉悬钟,治下肢外侧痛[8]

阳辅风池太阳外关合谷足临泣,治偏头痛[8]

阳辅阳陵泉丘墟足临泣,治腋下肿痛[8]

4.1.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酸痛四肢不举腋下肿,马刀瘘,喉痹,髀膝胫骨摇,酸痹不仁阳辅主之。腰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痛,不可以款,欬则筋缩急,诸节痛,上下无常,寒热阳辅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胸胁痛

针灸资生经》:风痹不仁阳辅阳关

针灸大成》: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浮肿筋挛百节酸痛,实无所知。诸节尽痛,痛无常处。腋下肿痿,喉痹马刀挟瘿,膝胻酸,风痹不仁,厥逆,口苦太息,心胁痛面尘头角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髀、膝外绝骨外踝前痛,善洁面青

医宗金鉴》:主治膝胻酸疼,腰间寒冷,肤肿筋挛百节酸疼,痿痹,偏风不遂等证。

4.1.14 研究进展

4.1.14.1 治疗偏头痛

主穴下风池(位于风池完骨两穴之中点直下约1横指处,按之有条索状压痛或敏感处)、阳辅肝火偏盛者,配太冲丘墟;痰多者,取中脘丰隆;久痛入络、脉络瘀阻者,配三阴交膈俞患者取健侧卧位,用40 mm的毫针下风池,向鼻尖方向刺入,进针0.8~1.2寸,得气平补平泻,并使针感扩散到同侧疼痛部位或放射到前额。直刺阳辅穴1~1.2寸,得气后采用呼吸泻法,使针感循经向上传导。各配穴按常规刺法,均于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一次。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共治疗64例,基本痊愈39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6%。[8]

4.1.14.2 治疗急性腰扭伤

针刺双下肢阳辅1~1.5寸,给予强刺激留针5~10 min,同时嘱患者手扶桌椅等放松腰部做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以伤侧为主。拔针后继续活动腰部5~10 min,口服少量的跌打损伤药及外贴跌打膏,第2日仍有腰痛者按上法再针刺1次。共治24例,总有效率为83.3%。[8]

4.1.14.3 提高痛阈

刺家兔“丰隆”“阳辅”部位,可使痛阈明显提高,同时,脑内5羟色胺含量显著增加而脑内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8]

4.2 悬钟穴的别名·绝骨

绝骨经穴别名,即悬钟[8]。出《难经》:“髓会绝骨。”《备急千金要方》:“绝骨外踝上三寸。”《针灸资生经》作悬钟别名[8]

穴位悬钟
汉语拼音Xuanzhong
罗马拼音Hsuanchung
美国英译名Suspended Bell
各国代号中国GB39
日本39
法国莫兰特氏VB39
富耶氏
德国G39
英国G39
美国GB39

悬钟经穴名(Xuánzhōng GB39)[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绝骨[10]。属足少阳胆经[10]悬钟八会穴髓会[10][10]。悬即悬挂,钟即钟铃,此穴当外踝上,正是古时小儿悬挂脚铃部位,故名悬钟[10]悬钟穴主治头项、胸胁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偏头痛颈项强,鼻衄瘰疬腋肿胁肋疼痛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筋骨挛痛,脚气跟骨痛,浑身疮癞,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痔疾,颈项强痛便秘,现代又用悬钟穴治疗落枕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肿大,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舞蹈病,血管头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胸腹胀满,颈项强急落枕,腰腿疼痛,下肢瘫痪中风后遗症脊髓炎,腰扭伤头痛扁桃体炎鼻炎鼻出血等。悬钟穴具有疏调肝胆气机、通经活络祛风止痛、补髓壮骨之功效,是传统治疗中风中经络所致半身不遂要穴之一,亦可用于中风昏迷复苏后遗留半身不遂后遗症的治疗[11]。经常艾灸悬钟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11]

4.2.1 悬钟穴的别名

绝骨(《备急千金要方》)。

4.2.2 出处

针灸甲乙经》:悬钟,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

4.2.3 穴名

悬即悬挂,钟即钟铃,此穴当外踝上,正是古时小儿悬挂脚铃部位,故名悬钟[11]

4.2.4 特异性

悬钟八会穴髓会[11][11]

4.2.5 所属部位

小腿[11]

4.2.6 悬钟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悬钟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11]

悬钟穴位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处。正坐或侧卧取之[11]

悬钟穴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肌腱之间凹陷处[11]

悬钟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悬钟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悬钟穴的位置

悬钟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悬钟穴的位置

悬钟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

悬钟穴的位置

悬钟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4.2.7 悬钟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或卧位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凹陷处取穴

悬钟穴位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处。正坐或侧卧取之[11]

侧卧或仰卧位外踝尖上3寸(用一夫法)于腓骨前缘取穴[12]

4.2.8 悬钟穴位解剖

悬钟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骨长、短肌腱、趾长伸肌、踇长伸肌。皮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浅神经分布。腓骨长、短肌由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由胫神经支配。(参看光明穴)

4.2.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12]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12]

4.2.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和腓动脉穿支分布;再深层穿小腿骨间膜,有腓动、静脉干经过[12]

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12]

4.2.9 悬钟穴的功效与作用

悬钟穴有泄胆火、清髓热、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12]

悬钟穴具有平肝熄风,舒肝益肾的功效。

悬钟穴为八会穴髓会,脑为髓海,且胆经循行于颞侧部,故主治偏头痛[12]

足少阳经循颈项,过胸胁,其经别上挟咽,故悬钟穴可治疗颈项胸胁咽喉病[12]

足少阳经行于下肢,悬钟穴位外踝之上,取之既可治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之下肢痿痹、半身不遂,又可疏通少阳经气、散寒祛湿而治疗脚气[12]

本穴具有疏调肝胆气机、通经活络祛风止痛、补髓壮骨之功效,是传统治疗中风中经络所致半身不遂要穴之一,亦可用于中风昏迷复苏后遗留半身不遂后遗症的治疗[12]

经常艾灸悬钟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12]

悬钟穴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12]

4.2.10 悬钟穴主治病

悬钟穴主治头项、胸胁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偏头痛颈项强,鼻衄瘰疬腋肿胁肋疼痛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筋骨挛痛,脚气跟骨痛,浑身疮癞,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痔疾,颈项强痛便秘,现代又用悬钟穴治疗落枕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肿大,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舞蹈病,血管头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胸腹胀满,颈项强急落枕,腰腿疼痛,下肢瘫痪中风后遗症脊髓炎,腰扭伤头痛扁桃体炎鼻炎鼻出血等。

悬钟穴主治头项、胸胁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偏头痛颈项强、鼻衄瘰疬腋肿胁肋疼痛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筋骨挛痛、脚气跟骨痛、浑身疮癞等[12]

悬钟穴主治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半身不遂、痔疾[12]

悬钟穴主治偏头痛咽喉肿痛颈项强痛,下肢痿痹;痔疾,便秘胸胁胀痛[12]

现代又多用悬钟穴治疗落枕偏头痛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肿大、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舞蹈病、血管头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12]

悬钟穴主治胸腹胀满,颈项强急落枕偏头痛半身不遂,腰腿疼痛脚气;以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12]

1.运动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下肢痿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脊髓炎,腰扭伤落枕

2.其它:头痛扁桃体炎鼻炎鼻出血

4.2.11 刺灸法

4.2.11.1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足部放散[12]

直刺0.5~1寸[12]

直刺0.8~1.0寸[12]

一般直刺1.0~1.5寸[12]

注意:针刺时切记手法不能过强,以免刺中腓神经分支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12]

4.2.11.2 灸法

可灸[12][12][12]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2]

艾炷灸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4.2.12 悬钟穴的配伍

悬钟肾俞膝关阳陵泉,有祛风湿,健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腿痛

悬钟风池后溪,有祛风活络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悬钟环跳风市阳陵泉,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坐骨神经痛

悬钟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足三里昆仑,治坐骨神经痛[12]

悬钟风池外关后溪阳陵泉,治颈项强痛[12]

悬钟百会肾俞太溪足三里,治老年性痴呆[12]

4.2.13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胻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镵针,针绝骨出血,立已。

针灸甲乙经》:腹满,胃中有热,不嗜食悬钟主之。胫酸痛,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镵针绝骨出其血立已。小儿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风,灸百壮,治风,身重心烦足胫痛。主湿痹,流肿,髀筋急瘛,胫痛。主膝胫酸摇,酸痹不仁筋缩,诸节酸折,风劳身重。主五淋。主腹满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腹胀满,胃中热不嗜食,膝胻痛,筋挛足不收履,坐不能起。

类经图翼》:主治颈项痛,手足不收,腰膝痛,脚气筋骨挛。

医宗金鉴》:主治胃热腹胀胁痛脚气,脚胫湿痹,浑身瘙痒,趾疼等证。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冲阳

针经标幽赋》:悬钟环跳华佗刺躄足而立行。

4.2.14 研究进展

4.2.14.1 治疗落枕

患者坐位,充分暴露小腿下1/2,对双侧悬钟常规消毒,取1寸毫针捻转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复合泻法,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同时让患者前后左右活动颈部,尤其是活动受限侧,幅度由小到大,每隔5 min行针一次,留针30 min后出针,不按针孔。30例患者经1~3次治疗均痊愈[12]

4.2.14.2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在现代医学常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加配针刺方法:取足三里(双侧)、悬钟(双侧),常规消毒后,避开毛孔,将针轻轻接触在腧穴皮肤上,稍加压力后再以拇指左右慢速捻转进入,频率约为每分钟20转,捻转角度应小于15°。分层深入,得气后询问患者感觉。针用补法针感以上行为佳。留针20~30 min,每隔5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30 d。结果针刺足三里悬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2]

4.2.14.3 治疗高血压

针刺前先静卧10 min,取双侧悬钟,针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期间每隔10 min运针1 min。每日1次,治疗5d后休息2d,10次为一疗程。每次治疗前后均测血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降压药物。共治疗40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12]

针刺该穴对高血压,物别是II期高血压疗效较好。

4.2.14.4 治疗胁痛

悬钟(重者取双侧,一般取单侧),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刺入,施捻转提插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补法留针30 min,15 min行针一次。共治疗32例,显效24例,缓解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12]

4.2.14.5 治疗踝关节扭伤

针刺患侧悬钟直刺1.5~2寸,病程1h的采用强刺激大幅度运针,同时嘱患者活动关节5 min。时间大于1 h者针刺捻转得气后局部行TDP照射,每日1次,每次25 min,共治疗5次。共治疗85例,痊愈70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12]

4.2.14.6 治疗偏头痛

主穴取患侧悬钟配穴阿是穴(即患侧头部触之疼痛明显处)。嘱患者侧卧于床上,腧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指按压悬钟下方,右手进针,用提插泻法,使气行向头颞痛处,循经感传越强越好。针感强者只取主穴,不取配穴针感弱者,可在患侧头部针刺1~2个阿是穴(即触痛明显处),用捻转泻法。每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20例,全部有效,其中临床痊愈102例,占85%;好转18例,占15%。[12]

针刺悬钟穴,治疗偏头痛患者38例,效果良好。对久病者疗效尤佳。

4.2.14.7 治疗肩周炎

患者坐位,取患者同侧悬钟,常规消毒后,用5寸毫针对准悬钟透刺至三阴交,以不透出皮外为度。用强刺激提插捻转,同时嘱患者做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针刺得气留针30 min,隔10 min行针一次,使患者有酸麻胀感。每日针1次,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60例,经过1~2疗程,痊愈4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12]

4.2.14.8 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

治疗组小鼠用米粒大艾炷,底座直径2 mm,约重12 mg,每次每穴3炷,选取小鼠“足三里”、“悬钟”。治疗前将腧穴局部(直径为0.5 cm的圆形)剪毛,并在腧穴处涂凡士林软膏固定艾炷艾炷做得紧而结实,当小鼠挣扎时(以局部红晕或潮红为度)更换艾炷,每壮时间为18~20 s。隔日治疗1次,共15次。结果艾炷灸足三里”、“悬钟”,可以改善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与其可降低异常增高脑组织中NO含量、NOS活力有关,具有延缓衰老作用[12]

4.2.14.9 老年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造模结束后每日针刺“百会”、“风府”、“肾俞”、“悬钟”。连接电针治疗仪,施以连续波频率15 Hz,连续治疗15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间隔5 d。治疗后测试行为学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力(T-AOC)的含量。结果:电针组能延长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P<0.05),降低血清MDA及提高T-AOC含量(P<0.05)。结论:电针百会”、“风府”、“肾俞”、“悬钟”,可以延长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T-AOC含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氧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实现的。[12]

4.2.14.10 痴呆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采用D-半乳糖加速衰老合并Meynert(迈内特)基底核毁损大鼠为模型,用“补肾益髓”针刺法,即选取“百会”、“风府”、“肾俞”、“悬钟”、“涌泉”,连续治疗20 d,并采取荧光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枢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行为学测试表明,该疗法能够改善痴呆大鼠低下的学习记忆能力。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与造模组相比能够显著提高中枢神经系统5-HT、NA、多巴胺(DA)的含量。结论:“补肾益髓”针刺法能够提高痴呆模型大鼠低下的中枢神经递质含量。[12]

4.2.14.11 感冒易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对60例感冒易感患者采用化脓灸侧足三里悬钟,治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并以20例正常人作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感冒易感患者CD3+、 CD4+、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经化脓灸治疗后CD3+、 CD4+、CD4+/CD8+比值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化脓灸能提高感冒易感患者T辅助细胞数目,纠正异常CD4+/CD8+比值,具有免疫调节作用[12]

4.2.14.12 炎症痛大鼠下丘脑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佐剂关节炎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分别以3h、6h、12h、24h作为电针治疗间隔时间,选用“昆仑”和“悬钟”,电针频率15~100 Hz,疏密波,电压2~4 V,留针20 min,连续治疗6d后观测大鼠疼痛级别、痛阈、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组的疼痛级别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4 h电针组的痛阈高于模型组(P<0.01),各电针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在不同间隔时间电针治疗中,以间隔24 h治疗更能明显降低炎症痛大鼠的疼痛级别并提高其痛阈,促进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P<0.05或0.01)。结论:电针炎症痛大鼠模型具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间隔24 h重复治疗可显著提高其镇痛效果。[12]

4.2.14.13 治疗颈部软组织扭伤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施以更刺激,效果良好。

4.2.14.14 影响红、白细胞变化

有报道论为该穴与红细胞生成有关。也是嗜酸粒细胞敏感穴,对嗜酸粒细胞特异性

4.2.14.15 影响肌电变化

有报道实验证明,针刺悬钟可使患者肌电幅度升高(P<0.05),从针后5分钟开始,持续30分钟。

5 经外奇穴名·绝骨

绝骨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真髓》。位于足外踝前缘直上,与外踝上缘相平处。左右计2穴[12]。主治足部脱疽[12]

5.1 绝骨穴的定位

经外奇穴绝骨位于足外踝前缘直上,与外踝上缘相平处。左右计2穴[12]

5.2 治病

经外奇穴绝骨主治足部脱疽[12]

5.3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12]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1.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0.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8.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28.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5.
  9. ^ [9]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29.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88.
  11. ^ [11]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28-330.
  12. ^ [12]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28-330.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