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

针灸学 医史文献 中医学 魏晋时期 书籍 针灸学著作 古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ēn jiǔ jiǎ yǐ jīng

2 英文参考

Zhenjiu Jiayi J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B Classic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针灸甲乙经》为针灸学著作[1]。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又名《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简称《针灸甲乙经》。魏晋间皇甫谧[1]。成书于魏·甘露年间(256~259)。

4 主要内容

本书以《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已佚)三书为主要依据,“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2]。主要载述脏腑经络、治疗等理论,并详载全身349个经穴的部位和主治疾病、针刺分寸、艾灸壮数等[2]。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而且也是研究《黄帝内经》等古传本的重要文献[2]。对国内外针灸学发展均有重大影响[2]

针灸甲乙经》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书是将《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即《黄帝内经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针灸著作,也是研究《黄帝内经》古传本的重要文献。本书对古代针灸疗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在针灸学的发展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文献学角度来说,《针灸甲乙经》可以校正《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在流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

5 现存版本

现存明刻本、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校勘本。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