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

清肝胆 清脏腑热剂 肝胆经 中药学 方剂 清肝利胆 清热剂 顽固性偏头痛 中医学 方剂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óng dǎn xiè gān tāng

2 英文参考

Longdan Xiegan Tan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Gentianae Decoction for Purging LiverFir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ongdan xiegan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龙胆泻肝汤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五首,其中《医方集解》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包煎)9g、当归3g、生地黄9g、柴胡6g、生甘草6g,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效。本方是治疗肝胆经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病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化脓性中耳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结炎、急性盆腔炎外阴炎湿疹带状疱疹等属肝胆经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者。

4 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龙胆泻肝汤

临床实验发现龙胆泻肝汤能增加幼鼠胸腺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细胞,从而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加强,激活的巨噬细胞又可释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后调节抗体产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1]龙胆泻肝汤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使尿量显著增加,但对钠、钾的排泄量则无显著影响[1]。对麻醉猫有显著降压效果,剂量越大,作用越强[1]。还能扩张离体兔耳血管,增加灌流滴数[1]龙胆泻肝汤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透性增高及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豚鼠过敏性休克[1]。体内外实验表明对乙型链球菌感染的小鼠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龙胆泻肝汤有抗炎、抗过敏、抑菌作用,故可治疗多种急性局部炎症以及变态反应炎症[1]。从本方剂分析看,龙胆泻肝汤现代医学功能与上述实验结果相符,其不仅有强大、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活性,而且对免疫功能有强大的促进调节作用,又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同时有解热、镇痛、保护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心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功能作用,因此对其上述适应证应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

4.1 别名

泻肝汤

4.2 组成

龙胆草(酒炒)6g、黄芩(炒)9g、栀子(酒炒)9g、泽泻9g、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车前子6g[2]

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包煎)9g、当归3g、生地黄9g、柴胡6g、生甘草6g[3]

4.3 功效主治

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及肝胆湿热下注证[3]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尿血,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4.4 方解

本方证由于肝胆经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所致[3]。治宜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3]。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切中病情,故为方中君药[3]黄芩栀子两药苦寒,归经肝胆三焦,泻火解毒燥湿清热,用以为臣,以加强君药清热除湿之功[3]湿热滞下焦,故用渗湿泄热之车前子木通泽泻,导湿热下行,从水道而去,使邪有出路,则湿热无留,用以为佐;然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易伤阴血,所用诸药又属枯燥渗利伤阴之品,故用生地养阴当归补血,使驱邪而不伤正;肝体阴用阳,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肝气不舒,用大剂苦寒降泄之品,恐肝胆之气被抑,故又用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且柴胡黄芩相合既解肝胆之热,又增清上之力,以上6味皆为佐药[3]甘草为使,一可缓苦寒之品防其伤胃;二可调和诸药[3]。综观全方,泻中有补,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配伍严谨,诚为泻肝之良方[3]。使火降热清,湿浊得消,循经所发诸症,皆可相应而愈[3]

4.5 运用

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经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病证的代表方剂[3]。凡见有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下注的症状(但见任何一个症状即可,不必全部具备),同时兼有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即可用本方加减治疗[3]

加减法: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加黄连夏枯草木贼以助泄火之力;湿盛热轻,去黄芩、生地,加薏苡仁赤茯苓以增利湿之功;阴囊红肿热痛者,加川楝子连翘大黄以泻火解毒湿热带下黄臭者,加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以助清利湿热除带之力[3]

使用注意:本方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3]阴虚肝阳上亢者亦不宜使用[3]。本方所用木通,因含有马兜铃碱,近年有肾毒性的报道,应该注意[3]。临床可以不用或用其他清热药取代[3]

龙胆泻肝汤治腿缝肿痛:胡墉生,初起寒热交作,次日右胯腿缝肿胀,状如腰子,痛闷难忍,自疑痈毒,延外科治。疡医云外须用药烂开,内服解毒之剂。墉生母子惶惑,不敢用伊敷药,惟服其败毒之方,是夜彻痛非常。次早邀视,余晓以横痃之疾,乃酒醉入房,忍精不泄之因,以致精血凝结,挟有肝经郁火而成,决非毒也。授以龙胆泻肝汤,加山甲桃仁肉桂,连服数剂乃消。此症若淹缠日久,用药外敷,不为解散,内结必成鱼口便毒矣。

龙胆泻肝汤治肝炎:用本方去当归、生地,加田基黄为基本方加减,治疗32例肝炎病,临床治愈27例,显效4例,无效1例。其中31例有效病例经3个月-6年的随访,27例己正常工作,4例因过劳或感冒复发。加减法:胁痛甚加川栋子、元胡腹胀枳壳陈皮川朴佛手呕逆加法夏、陈皮竹茹藿香腹泻白术茯苓、湿重于热者加寇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苡仁,有血瘀症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

龙胆泻肝汤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本方治疗20例,8例基本痊愈,12例好转。处方龙胆草6-9g,炒黄芩9g,焦山栀9g,泽泻9g,木通3g,车前子9g,当归9g,柴胡6g,生甘草1.5-3g,生地黄6-12g,每日1帖。或用龙胆泻肝丸,每日9g,分2次吞服。大便秘结大黄芒消,或改用当归龙荟丸经期停服,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

龙胆泻肝汤脂溢性皮炎:以本方治疗50例,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加减法:红斑较盛者加防风荆芥,继发感染加银花、菊花,痒剧加苦参白鲜皮,皮损局限于下半身加牛膝黄柏。每日1剂,3剂为1疗程,有效病例共服药1-4个疗程。有效患者经1年余随访,治愈者无1例复发,显效者未见皮损加重情况。

4.6 龙胆泻肝汤的现代适应

[4]

龙胆泻肝汤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病,凡属肝经实火湿热者均有良效。

4.6.1 急性黄疸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大多是由肝炎病毒消化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有甲、乙、丙、丁、戊、己、庚7种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但其他如巨细胞病毒等也可感染。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是病毒直接损伤肝脏,但大多数认为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肝细胞肿胀、坏死;胆小管壁上的肝细胞坏死,导致管壁破裂,胆汁反流入血窦,肝细胞肿胀压迫胆小管使胆小管内胆栓形成,肿胀的肝细胞还可压迫胆管使胆汁淤积,肝细胞膜透性增加,以及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均可引起黄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厌油腻、黄疸和肝脏肿大。

4.6.2 急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大多是由于泌尿道膀胱等播散逆行到肾引起的。个别由其他部位感染经血行播散所致,主要病理改变为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黏膜下可有细小的脓肿,严重者肾小管腔内可有脓性分泌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严重时可广泛出血。临床以发热尿道刺激征、腰痛为主要症状

4.6.3 急性胆囊炎

胆囊炎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或细菌炎症。胆道感染胆石症互为因果关系,胆石症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致胆道感染,胆道感染的反复发作又是胆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胆囊管梗阻,胆囊肿大,压力升高,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加;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胆囊炎,如果反复发作,胆囊脓液进入胆管和胰腺管可引起胆囊炎胰腺炎,也可引起胆囊穿孔,或穿破到十二指肠器官形成胆囊肠道内瘘。

4.6.4 泌尿系感染

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多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

膀胱炎以女性多见,是由于女性尿道的特殊解剖特点及周围器官解剖特点使会阴部常常寄存大量细菌,只要有感染诱因的存在,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都可导致上行感染而致膀胱感染;男性常继发于前列腺炎感染性疾病。膀胱炎主要病理改变为尿道口及膀胱三角区黏膜、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片状血斑、浅表溃疡或脓苔覆盖。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痛、尿急、尿频小腹压痛。严重时可有终末血尿

尿道炎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病原体感染所致。淋球菌所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黏膜。淋球菌为革兰氏阴性奈瑟双球菌感染尿道口黏膜红肿、发痒和刺痛尿道排出多为脓性分泌物,排尿不适,进而黏膜红肿延伸到前尿道全部,阴茎肿胀,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两侧腹股沟淋巴结急性炎症反应,部分病人可继发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肾盂肾炎大多是由于泌尿道膀胱感染逆行到肾引起。个别由其他部位感染经血感染所致,主要病理改变为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黏膜下可有细小的脓肿,严重者肾小管腔内可有脓性分泌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严重时可广泛出血。临床以发热尿道刺激征、腰痛为主要症状

4.6.5 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大多由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感染,酸碱、毒气等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过敏反应也可引起结膜炎。主要病理改变见角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结膜肉芽肿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异物感、烧灼痛眼痒、眼痛、畏光流泪等。

4.6.6 外耳道疖肿

疖肿是累及毛囊深部及其周围组织细菌感染化脓性皮肤病,初起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硬结,数天后中央变软,有波动感,顶部出现白色脓栓,脱落后排出脓血及坏死组织

4.6.7 高血压

高血压一般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一般所说的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精神紧张,超负荷脑力劳动,高盐、低钙、高蛋白饮食以及饮酒等有关。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目前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血管紧张素等各种神经递质浓度及活性异常,使周围小动脉紧张性增加,阻力增强;二是肾性水钠潴留如肾小球病变等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强;三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周围小动脉收缩;四是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如钠泵、钙泵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Na+Ca2+增高,使血管阻力增强;五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继发性胰岛素血症,进而肾水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主要病变为小动脉壁肥厚、管腔变窄,以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导致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视网膜动脉痉挛、渗出和出血,肾小球动脉纤维化和硬化发生功能衰竭。

4.6.8 急性盆腔炎

盆腔炎主要是由于产后或流产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组织炎症直接蔓延、宫内节育器及多种感染性疾病传播所致,主要见于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及脓肿或积脓、急性盆腔腹膜炎结缔组织炎等。感染细菌可以为单纯需氧菌、单纯厌氧菌或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也可伴有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重要病理改变是充血水肿和渗出,管腔部分可发生水肿阻塞、瘀血坏死等改变,临床上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中毒症状等。

4.6.9 偏头痛

偏头痛病因机理未明,可能与遗传内分泌代谢饮食及精神等因素有关,传统血管学说者认为与颅内血管收缩功能异常有关;神经血管假说则认为原发性脑干神经元功能紊乱导致脑血流变化所致;另外一种学说认为与5-羟色胺神经元异常有关,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

4.6.10 阴道

阴道炎与外阴炎是妇科常见病。外阴、阴道尿道肛门相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生育年龄妇女性生活频繁,外阴、阴道又是分娩、宫腔操作的必经之路,易受损伤感染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局部抵抗力低下,也易发生感染;正常阴道内有多种细菌存在,而且维持生态平衡并不致病,这种平衡依赖阴道雌激素乳酸杆菌阴道pH(3.8~4.4)值来维持,称为阴道自净作用;这种自净作用一旦被打破或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即可导致炎症发生,临床以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为主要表现。临床分为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囊肿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等多种,临床大多以细菌微生物感染为主。

4.6.11 睾丸炎

睾丸炎是由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扩散而致,感染多从输精管逆行传播,使附睾肿胀,可形成脓肿,累及睾丸形成附睾睾丸炎睾丸鞘膜可有渗液,精索可增粗,验证反应可波及腹股沟,临床多表现为发热阴囊肿胀,阴囊皮发红、发热疼痛,并可向会阴部放射,可伴膀胱刺激征。

4.6.12 虹膜睫状体炎

虹膜睫状体炎实际上即是前葡萄膜炎,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葡萄膜炎,主要致病原因有五:一是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直接侵犯虹膜、虹膜睫状体及前部睫状体所致;二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免疫应答炎症;三是超氧阴离子代谢产物损伤;四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所致炎症;五是遗传机制所致,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如睫状体充血、角膜后沉着物、虹膜水肿等改变,而且还可引起附近组织晶状体玻璃体等改变。

4.6.13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呼吸道进入血循环引起的病毒血症,先发生水痘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在骨髓后跟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沿神经轴下行到达神经支配区或皮肤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疼痛

4.7 药理作用

[5]

从该方剂适应证来看,除偏头痛高血压湿疹以外均属感染性疾病,且以头面部及胸以下部位感染为多,总计涉及17种疾病,而且均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证治要点。现就该方剂现代医学治疗机制分析如下。

4.7.1 病原微生物作用

方剂总计10味药,全部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其中君药龙胆草煎剂铜绿假单胞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某些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猪蛔虫麻痹致死作用;其所含龙胆苦苷对疟原虫有抑杀作用臣药黄芩及其多种制剂具有显著而广谱的抗菌作用,除上述细菌外对肺炎双球菌溶血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对抗内毒素外毒素,减轻毒素组织的损害;对多种真菌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栀子水浸剂除对上述部分细菌抑制作用外,对卡他杆菌、多种皮肤真菌、柯萨奇B3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佐药车前子除对上述部分细菌抑制作用外,对多种皮肤真菌如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星状奴卡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木通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当归泽泻对上述部分细菌也有抑制作用。生地对多种真菌抑制作用柴胡除对上述部分细菌抑制作用外,对牛痘病毒肝炎病毒、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疟原虫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除对上述部分细菌抑制作用外还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结核杆菌阴道滴虫等作用甘草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艾滋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多糖水疱型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抑制作用甘草酸腺病毒、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作用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抑制作用外,还对肝炎病毒抑制作用。由此可见该方剂除有广谱抗细菌能力外,还有抗真菌和抗病毒能力

4.7.2 解热、抗炎、抗氧化、抗过敏作用

君药龙胆草所含龙胆碱或龙胆注射液抗炎作用水杨酸钠强4~7倍,可明显促进炎症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组胺及蛋清性过敏性休克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臣药黄芩及所含黄芩酮类化合物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多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组胺释放,抑制PGE及LT合成,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对炎症的各个过程发挥抑制作用;同时黄芩对多型变态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所含总黄酮及黄芩苷还有显著的解热作用栀子具有显著而持久的解热降温作用,对炎症毛细血管透性增高、渗出、水肿及肉芽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佐药车前子能提高SOD活性,降低LPO含量,具有抗炎消肿作用泽泻对急慢性炎症水肿、肉芽肿均有抑制作用。生地能明显提高GSH-Px活性,降低LPO含量。当归注射液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增强SOD、GSH-Px活性,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柴胡所含柴胡皂苷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对炎症的许多过程包括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炎症介质的释放、白细胞游走和结缔组织增生发挥作用,其抗炎强度与泼尼松龙相似柴胡抗肉芽肿增生比抗渗出作用更强。甘草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皮质激素作用,有保泰松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作用甘草抑制PGE2作用及减少内源性PGE2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过敏作用,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黄芩柴胡栀子甘草分别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现已知柴胡通过作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抑制cAMP合成和释放,从而抑制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发挥解热降温作用

4.7.3 对肝胆功能的影响

君药龙胆草能减轻肝组织坏死细胞变性,能增加肝细胞内糖元,从而起到保肝作用;同时龙胆草能促进胆囊收缩和胆汁分泌,龙胆苦苷能抑制肝脂质过氧化;龙胆草粗提物对乙型肝炎逆转酶和DNA聚合酶有抑制作用臣药黄芩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其所含黄芩酮可增加肝匀浆中GSH-Px的活性,降低LPO含量,能明显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ALT、AST升高,说明其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栀子煎剂对肝组织灶性坏死、胆管周围炎、片状坏死等变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暴发性肝炎及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具有利胆作用,促进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并能降低血中胆红素,促进血液胆红素迅速排泄佐药车前子对肝细胞损伤抑制作用泽泻则有抗脂肪肝作用当归通过降低过氧化脂质、腺苷脱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之含量和活性而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肝脏某些功能。生地也具有保肝作用,并能防止肝糖元减少。甘草所含甘草酸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变,并能减轻组织间质炎症反应抑制纤维再生,从而降低肝硬化发生率;甘草酸抑制引起肝细胞损害的磷脂酶A2作用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其内各种酶的释放,从而改善肝功能柴胡的水浸剂能使总胆汁排出量与胆盐成分增加;柴胡制剂均有显著的抗肝损害作用柴胡、柴甘合剂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使肝细胞蓄积的肝糖元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分恢复或接近正常,使血清氨基转移酶活力显著下降,并有使肝硬化减轻,抑制纤维增生,促进纤维吸收作用。从上述8味药分析,该方剂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及急性胆囊炎方面应具有一定的作用

4.7.4 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剂总计10味药,均对心血管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君药龙胆草具有明显的降低血压利尿作用臣药黄芩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血管刺激血管感受器而引起反射血压下降,而且降压作用显著;其所含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均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同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脂质代谢黄芩苷能显著升高心肌内SOD、GSH-Px活力,降低心肌LPO及MDA含量,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芩苷抑制血小板聚集外,对内毒素诱导的DIC可防止血小板减少和纤维蛋白原减少。栀子通过增加延脑副交感神经紧张度而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泽泻还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及抗动脉硬化作用使药当归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并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和扩张血管作用,对冠状动脉、脑血管、肺血管、外周血管均有扩张作用,其所含阿魏酸能改善外周循环当归还有降血脂作用。生地水煎剂可通过升高cAMP,使cGMP/cAMP比值降低而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生地对衰弱的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同时通过强心、扩张肾血管而有利尿作用;生地煎剂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心肌劳损心肌供血不足有改善作用柴胡所含各种成分对心脏血压作用比较复杂,但柴胡粗皂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内源性花生四烯酸血小板血栓烷的形成。临床药理观察到口服柴胡粒剂时小剂量水分排泄机能低下者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大剂量则无利尿作用甘草能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甘草提取液及甘草黄酮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对抗作用甘草次酸血管紧张素ⅡA1受体激动剂样作用,能缩小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的范围,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栀子车前子心脏收缩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而木通则有强心作用,其作用洋地黄类似。综上所述,该方剂各味药有降血压、抗凝血作用利尿作用绝大多数很强;对心脏功能增强者多,而仅有两味药抑制作用,这样可以平衡心脏功能而达到正常水平。由此可见能强心利尿、降血压绝对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通过改善微循环也有利于偏头痛的治疗。

4.7.5 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剂10味药中有7味药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君药龙胆草具有抗过敏作用,尤其能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臣药黄芩具有抗过敏作用黄芩苷对巨噬细胞功能双相调节作用,低剂量可显著增强其吞噬功能,高剂量抑制之,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也具有双相调节作用;能促进RBC免疫黏附功能,并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免疫异常。佐药木通所含马兜铃酸A可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当归醇沉物能单独或协同ConA/LPS发挥促进脾脏胸腺T、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对抗氢化可的松对这些作用抑制当归内酯能增强细胞T细胞功能,增加其杀伤活性;当归多糖可促进脾脏细胞增殖,体内有免疫佐剂作用当归可明显增加抗体数量及效价,还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当归多糖除增加脾淋巴细胞增殖外,还能增加脾淋巴细胞分泌INF-γ,并增强其活性;当归对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炎症均有抑制作用。生地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促进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的作用,并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特别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作用更明显。柴胡多糖对T、B淋巴细胞功能均有调节作用,能提高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并可使免疫抑制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柴胡多糖能显著增加脾系数,增加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及吞噬指数,显著提高ConA激活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甘草可使脾脏胸腺重量增加,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甘草酸能使抗体显著增加,激活淋巴细胞增殖;甘草甜素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β-甘草次酸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甘草Lx能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产生而显示免疫抑制作用,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有防治作用。总之,该方剂各味药对免疫功能的促进和增强作用是一致的。

4.7.6 对肾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芩所含黄芩苷在降血压后可产生明显的利尿作用,最高可达原尿量的2倍。车前子水提醇沉液使输尿管蠕动频率增强,使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升高,有利于结石排出,同时抑制肾脏Na+-K+-ATP酶活动,使Na+Cl-尿排出增加。佐药木通水煎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稍弱于双氢克尿噻,同时尿中的Na+、K+Cl-排出增加。泽泻利尿作用更显著,可直接作用肾小管集合管抑制K+的分泌,同时抑制Na+重吸收,增加血浆心钠素(ANF)的含量,抑制Na+-K+-ATP酶的活性。泽泻水提液能明显抑制肾结石形成。当归注射液可减轻单纯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提高肾组织中ATP酶活性和bFGF含量,并能调控肾组织中TNF-α、IL-6及bFGF。当归还能调控肾组织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因而对肾损伤有保护作用。生地水煎剂可扩张肾血管而具有利尿作用柴胡抑制Na+-K+-ATP酶活性而有利尿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10味药中有8味药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而且有利尿作用,通过利尿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前负荷。

4.7.7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君药龙胆草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臣药黄芩不仅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和镇静作用,同时能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的体积,减轻WBC浸润程度及缺血区过氧化物酶活性栀子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和解作用佐药当归注射液可加快脑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代谢,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修复再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半暗带细胞凋亡的产生,促进神经再支配。柴胡具有显著的解热、镇静、镇痛作用甘草也有镇静、抗惊厥及解热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方剂龙胆草黄芩、生地、柴胡甘草5味中药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有促进作用,使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除抗炎、解热、促进代谢外,还有强大的“允许”作用,可协调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机体适应性,提高抗应激能力,使神经内分泌功能恢复平衡

4.7.8 参考资料

中成药研究》(1984;2:21):龙胆泻肝汤能增加幼鼠胸腺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细胞,从而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加强,致使激活的巨噬细胞又可释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后调节抗体产生,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4.8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厥阴之热,柴胡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

2.《重订通俗伤寒论》: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胆、通、栀、芩纯苦泻肝为君;然火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润燥,救肝阴以缓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轻清疏气,归须辛润舒络;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此为凉肝泻火,导赤救阴之良方。然惟肝胆实火炽盛,阴液未涸,脉弦数,舌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合。

3.《医宗金鉴》: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4.《成方便读》: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火司令之时,内外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筋脉,亦皆为患矣。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肝胆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

5.《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沥阴肿阴痒湿热下注之证。

4.9 附注

泻肝汤(《类证治裁》卷四)。本方改为丸剂,名“龙胆泻肝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4.10 歌诀

龙胆泻肝通泽柴,栀芩车地草归偕;胁痛目赤耳聋肿,阴痒带下淋浊[5]

4.11 出处

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 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方之龙胆泻肝汤

6.1 别名

七味龙胆泻肝汤龙胆汤

6.2 组成

柴胡梢1钱,泽泻1钱,车前子5分,木通5分,生地黄3分,当归梢3分,草龙胆3分。

柴胡梢、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各五分,生地黄当归梢、草龙胆各三分[7]

龙胆草生地黄当归各三分,柴胡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各五分[8]

6.3 方解

此药柴胡入肝为引,用泽泻车前子木通淡渗之味利小便,亦除臊气,是名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黄草龙胆之苦寒泻湿热,更兼车前子之类,以撤肝中邪气,肝主血用当归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6.4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8]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1服。

6.5 功能主治

兰室秘藏》卷下方之龙胆泻肝汤功能清利肝胆湿热[8]。主治肝经湿热阴肿阴痒小便赤涩遗精白浊[8]

治阴部时复热痒及臊臭(《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

6.6 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服[8]

用水3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

上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8]

6.7 各家论述

此药柴胡入肝为引;用泽泻车前子木通淡渗之味利小便,亦除臊气,是病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黄草龙胆之苦寒泻湿热,更兼车前子之类以撤肝中邪气;肝主血,用当归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6.8 附注

七味龙胆泻肝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七)、龙胆汤(《幼幼集成》卷四)。

6.9 出处

兰室秘藏》卷下阴阴汗

7 医宗金鉴》方之龙胆泻肝汤

7.1 组成

龙胆草生地黄当归各三分,柴胡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各五分、黄芩栀子甘草[8]

7.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8]

7.3 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方之龙胆泻肝汤功能清利肝胆湿热[8]。主治肝经湿热阴肿阴痒小便赤涩遗精白浊[8]

7.4 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服[8]

8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龙胆泻肝汤

8.1 别名

龙胆汤(《奇效良方》卷六十)。

8.2 处方

黄芩七分,柴胡一钱,生甘草人参天门冬黄连知母龙胆草栀子麦门冬各五分,五味子十个[8]

黄芩2.1克 柴胡3克 甘草(生)人参 天门冬 黄连 知母龙胆草 山栀子 麦门冬各15克 五味子10个

8.3 制法

上药为粗末[8]

8.4 功能主治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因怒气或热盛,胆汁上溢,口苦而成胆瘅[8]

主治胆气上溢,致成胆瘅,口中常苦;肝胆湿热小便赤涩,或寒热胁胀。

8.5 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8]

上十一味,㕮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8.6 使用注意

服药期间,忌辛热食物。

8.7 附注

症因脉治》方无天门冬五味子,有连翘[8]

8.8 出处

卫生宝鉴》卷十二

9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之龙胆泻肝汤

9.1 组成

龙胆草柴胡青皮栀子大黄白芍药木通连翘黄连滑石等分[8]

9.2 用法用量

水煎[8]

9.3 功能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湿热疮疡小便赤涩,及妇人阴挺等症[8]

10 《羊毛温证论》方之龙胆泻肝汤

10.1 处方

龙胆草3钱,黄芩2钱,山栀子2钱,木通1钱,车前1钱,银柴胡1钱,甘草1钱,当归2钱,生地黄5钱。

10.2 功能主治

《羊毛温证论》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温邪病退,余毒留于肝肾,胁痛耳聋口苦咽干筋痿阴汗阴囊肿痛,白浊便血,忽寒忽热。

10.3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下黄蜜3钱,和匀,温服

伏邪未尽,加蝉蜕7枚,僵蚕2钱。

10.4 出处

《羊毛温证论》

11 温热经解》方之龙胆泻肝汤

11.1 处方

龙胆草1钱半,酒芩1钱,泽泻1钱,生地6钱,北柴胡3分,车前子1钱,青皮7分,黑山栀1钱,甘草1钱。

11.2 功能主治

温热经解》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火邪伤人,耳聋目瞑者。

11.3 出处

温热经解》

12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龙胆泻肝汤

12.1 处方

胆草赤芍、归尾、川芎、蒙花、黄芩、决明、蝉蜕荆芥甘草

12.2 功能主治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肝火目赤痛。

12.3 出处

麻症集成》卷四

13 《治疹全书》卷下方之龙胆泻肝汤

13.1 处方

胆草山栀(炒)、知母(盐水炒)、黄连(酒炒)、甘草柴胡牛蒡天冬黄芩麦冬元参

13.2 功能主治

《治疹全书》卷下方之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化痰之功效。主治急惊风

13.3 出处

《治疹全书》卷下

14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龙胆泻肝汤

14.1 处方

龙胆草2钱,归尾2钱,银花1钱半,花粉1钱半,连翘1钱半,黄芩1钱半,丹皮1钱,防风1钱,木通1钱,知母1钱,甘草1钱。

14.2 功能主治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龙胆泻肝汤泻肝火,解毒之功效。主治牙痈肝经湿热小便赤涩,或囊痈下疳便毒杨梅

14.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4.4 出处

外科全生集》卷四

15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方之龙胆泻肝汤

15.1 处方

龙胆草8分,升麻3分,柴胡3分,羌活根1钱,酒黄柏1钱,防风根2钱,麻黄根2钱,苍术5分,猪苓3分,泽泻3分,藁本2分,红花2分,当归2分,黄芩5分,炙甘草3分。

15.2 功能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尿黄,臊臭淋沥,两丸如水,汗浸两胯,阴头亦冷。

15.3 用法用量

(口父)咀,作1服。水2盏煎,稍热服

15.4 使用注意

忌酒。面。

15.5 出处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

16 症因脉治》卷一方之龙胆泻肝汤

16.1 处方

龙胆草知母川连人参麦冬天门冬山栀黄芩甘草柴胡

16.2 功能主治

症因脉治》卷一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肝热舌音不清,身热口燥,面色多红,二便赤涩,神智昏沉,语言不便,脉左关弦数;肝火刑金,肺热身肿喘咳烦满,不得仰卧,喘息倚肩,身首皆肿,小便赤涩;木火乘脾,积热酸软,四肢烦疼,时或重滞,手足心时冷时热,或发热如疟,时或清爽,时或倦怠,时或身重,如负重物,小便黄赤大便乍难乍易,脉多弦数;燥火腹痛目黄便赤,痛连小腹热积腹痛,脉左关洪数。

16.3 出处

症因脉治》卷一

17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龙胆泻肝汤

17.1 组成

胆草柴胡黄芩山栀连翘知母麦冬川连人参甘草

17.2 功能主治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肝火腹胀目睛黄,两胁痛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脉左关弦数。

17.3 出处

症因脉治》卷三

18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龙胆泻肝汤

18.1 处方

黄连山栀黄芩柴胡青皮龙胆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当归白芍药

18.2 功能主治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积热泄泻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脉左关数。

18.3 出处

症因脉治》卷四

19 医学传灯》卷下方之龙胆泻肝汤

19.1 处方

龙胆草连翘、生地、黄芩黄连山栀、归尾、甘草泽泻车前子木通大黄

19.2 功能主治

医学传灯》卷下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水疝

19.3 出处

医学传灯》卷下

20 外科正宗》卷三方之龙胆泻肝汤

20.1 处方

龙胆草1钱,连翘1钱,生地黄1钱,泽泻1钱,车前子5分,木通5分,归尾5分,山栀5分,甘草5分,黄连5分,黄芩5分。

20.2 功能主治

外科正宗》卷三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肝经湿热玉茎患疮,或便毒悬痈小便赤涩,或久溃烂不愈;又治阴囊肿痛,红热甚者。缠腰火丹,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

20.3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食前服。

便秘,加大黄2钱。

20.4 出处

外科正宗》卷三

21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龙胆泻肝汤

21.1 组成

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川连知母麦冬人参甘草

21.2 主治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肝经血室伏火,而施泄下血

21.3 出处

伤寒大白》卷二

22 伤寒大白》卷三方之龙胆泻肝汤

22.1 处方

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麦门冬、陈胆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栀

22.2 功能主治

伤寒大白》卷三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有火,目不能合;胆涎沃心,目不得瞑。

22.3 出处

伤寒大白》卷三

23 医钞类编》卷二十二方之龙胆泻肝汤

23.1 组成

胆草1钱,连翘1钱,生地1钱,泽泻1钱,车前仁5分,木通5分,黄芩5分,当归5分,栀仁5分,甘草(生)5分,大黄(生用)2钱。

23.2 主治

医钞类编》卷二十二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缠腰火丹,色红赤者。

23.3 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23.4 附注

方中甘草以上药物用量原缺。

23.5 出处

医钞类编》卷二十二

24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方之龙胆泻肝汤

24.1 组成

龙胆草5分(酒炒),人参5分,天冬5分(去心),甘草5分,黄连5分(炒),栀子5分(炒),知母5分,黄芩7分,柴胡1钱,五味子3分。

24.2 主治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暴怒伤肝而动火,产户不闭者。

24.3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24.4 出处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

25 医略六书》卷二十一方之龙胆泻肝汤

25.1 组成

龙胆草1钱,软柴胡5分,小青皮1钱半(炒),怀生地5钱,车前子3钱(炒),全当归2钱,黑山栀1钱半(炒),鲜生姜1片。

25.2 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一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火逆,面肿连颐,脉数者。

25.3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25.4 各家论述

怒伤肝,肝胆火逆,而湿热不消,循经彻络,故面肿漫连两颐焉。生地滋阴以降胆火胆草直折以平肝火青皮破气平逆,柴胡泄热疏肝山栀降屈曲之火,车前子利湿热之气,当归活血养肝,生姜散郁退肿焉。水煎温服,使火降气平,则湿热自化,而面肿连颐无不退矣。此清热利水之剂,为肝胆火逆颐肿之专方。

25.5 出处

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26 《罗氏会约医镜》卷四方之龙胆泻肝汤

26.1 组成

龙胆草(酒炒)1钱,天冬1钱,麦冬1钱,甘草1钱,黄连1钱,黄芩1钱半,柴胡1钱半,山栀1钱,知母1钱,五味3分。

26.2 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四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筋疝

26.3 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26.4 出处

《罗氏会约医镜》卷四

27 疡科选粹》卷四方之龙胆泻肝汤

27.1 组成

柴胡青皮龙胆草山栀大黄白芍药木通连翘黄连滑石等分

27.2 主治

疡科选粹》卷四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便毒下疳悬痈,肿焮作痛,小便涩滞,或妇人阴疮痒痛,或男子阴挺肿胀,或出脓水;湿热下疳,肿痛尿涩,及茎缩纵,痒痛,出白津。

27.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7.4 出处

疡科选粹》卷四

28 东医宝鉴》卷四引《医学入门》方之龙胆泻肝汤

28.1 组成

龙胆草1钱,柴胡1钱,泽泻1钱,木通5分,车前子5分,赤茯苓5分,生地黄5分,当归5分,酒拌山栀仁5分,黄芩5分,甘草5分。

28.2 主治

东医宝鉴》卷四引《医学入门》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脏湿热,男子阴挺肿胀,妇人阴挺疮疡,或阴茎湿痒,出脓水,此因酒得之。

28.3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28.4 制备方法

上锉,作1帖。

28.5 出处

东医宝鉴》卷四引《医学入门

29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之龙胆泻肝汤

29.1 组成

龙胆草1钱半(酒炒),归尾1钱半,黄芩1钱(酒炒),泽泻1钱,木通1钱,车前子1钱,生地1钱(酒炒),生甘草1钱。

29.2 主治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之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

29.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9.4 出处

验方新编》卷十一

30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5.
  2. ^ [2]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1.
  3. ^ [3]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1-142.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2-145.
  6. ^ [6] 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51.
  7. ^ [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