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radices puerarire[朗道汉英字典]
kudzuvine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uerar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uerariae,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pueraria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e root of kudzu vine[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Radix Puera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udzuvine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4 拉丁名
Radix Puera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kudzuvine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来源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根。
葛根为豆科植物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或甘葛藤P. thomsonii Benth.的根。
8 产地
葛根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10 葛根的功效与主治
葛根治感冒发热,头痛项强,麻疹透发不畅,热病烦渴,泄泻,痢疾。
葛根治高血压病引起的颈项强痛,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早期突发性耳聋。
葛根为眼科常用祛风清热药,具有发表解肌,解热生津,升举阳气的功效:
(1)用于目眶疼痛及眼疾导致之前额疼痛,常与白芷、羌活、柴胡等同用。
(2)用于阳明经头风头痛,身热口渴者,常与白芷、升麻、石膏配伍,如升麻芷葛汤。
(3)用于升发脾阳,鼓舞胃气上行,常与人参、黄芪等同用,治脾胃不足,患内障,耳鸣,或多年双目昏暗,视物不能。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黄酮甙(主要为葛根素),能扩张血管,增加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能改善微循环,且有降血糖作用。故广泛用于眼底缺血性病变。
15 葛根的食用价值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系豆科葛属多年生植物。其根既是古代的救荒植物,又是祖国医学常用的中药材。生于山坡草丛、路旁、疏林中较阴湿处。主产湖南、浙江、河南、广东。秋、冬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春季种植冬季收获,含淀粉很多,江门人用以熬汤、做菜,提淀粉食用等。
15.1 葛根使用提示
每餐约80克
15.2 葛根的营养价值
葛根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大豆素,大豆甙,还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葛根醇,葛根藤及异黄酮甙等。
1.营养心肌,扩张血管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谢,对心肌代谢产生有益作用,同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故可用防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
2.解肌发表 葛根丙酮提取物有使体温恢复正常的作用,对多种发热有效。故常用于发热口渴,心烦不安等病症。
3.降糖降脂 葛根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葛根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油三酯,用于治疗高血糖,高血脂病症,有显著疗效。
4.益智作用 某些研究表明葛根对学习记忆障碍有明程的治疗作用,葛根醇提取物能显著对抗东度警碱所致的记显碍。可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智力障碍,记忆力差等病症。
5.升举阳气,止渴止泻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柳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升发脾胃清阳空气而止渴,止泻痢。故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麻疹透发不畅,腹泻、痢疾等病症。
15.3 葛根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5.4 葛根的食疗功效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顽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等症。
15.5 葛根的食用建议
1.桂花葛粉羹桂花糖5克,葛根50克。先用凉开水适量调葛粉,再用沸水冲化葛粉,使之成晶莹透明状,加人桂花糖调拌均匀即成。此羹甘甜润口,气味芬芳。此羹具有迟热生津,解肌发表的功效,适用于发热、口渴、心烦、口舌溃疡等病症。
2.葛根粉粥葛粉200克,粟米300克。用清水浸粟米一晚,第二天溅出,与葛粉同拌均匀,按常法煮粥,粥成后酌加调味品。此粥软滑适口,清香沁脾,具有营养机体,时举阳气的功效,适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症。高血压,糖尿病,腹泻,痢疾患者宜常食之。
3.葛粉饭葛粉200克,梁粟米饭500克。先用滚开水将饭淋湿,加人葛粉拌匀,放人豆鼓汁水适量,在旺火上煮熟。适当拌以调味品即可食。此饭具有清心醒脾,促进智力的作用。适用于狂症,心神恍慨言语失常,记忆衰退等病症。
4.葛粉猪胰汤葛粉50克,猪胰半具。将猪胰洗净切薄片,煎水,待猪胰熟后,加人葛粉调匀,酌加五味调料,即可食用。此汤鲜香适口,具有生津止渴,降糖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消渴,多尿等病症。
16 葛根中毒
葛根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及葛根素。主要药理作用有改善冠脉循环,扩张脑血管,降压,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解热,松弛胃肠平滑肌,益智等作用。
16.1 不良反应机制
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偶见过敏反应,服用葛根素量过大或过久导致在体内蓄积,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组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16.2 葛根中毒的症状
葛根中毒表现为心慌、烦躁、面色渐红、恶心、腹胀、胸闷、气促及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也有溶血反应、转氨酶升高、肾绞痛等。静脉滴注发生发热者较多。
16.3 治疗
1.对症治疗 发热者,可用柴胡、安痛定等解热药降温;出现变态反应者,应用抗过敏药。
2.预防 1周疗程,休息数日后再用药,不要长时间静脉滴注。
17 葛药的典标准
17.1 品名
Gegen
PUERARIAE LOBAMLE RADIX
17.2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17.3 性状
本品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lcm。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17.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单粒球形,直径3~37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10分粒组成。纤维多成束,壁厚,木化,周围细胞大多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少见,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8~70μm。具缘纹孔导管较大,具缘纹孔六角形或椭圆形,排列极为紧密。
(2)取本品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7.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Ⅴ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4.0%。
17.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一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1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葛根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30%乙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1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30%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7.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葛根素(C21H20O9)不得少于2.4%。
17.8 饮片
17.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粗丝或边长为5~12mm的方块。切面浅黄棕色至棕黄色。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17.8.2 检查
17.8.2.1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3.0%。
17.8.2.2 总灰分
同药材,不得过6.0%。
17.8.3 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7.8.4 性味与归经
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17.8.5 功能与主治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17.8.6 用法与用量
10~15g。
17.8.7 贮藏
17.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