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疟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 疟疾 中医辨证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ú nuè

2 英文参考

malarioid diseas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如疟为病证名[1]。指症情似疟而非疟的一类病证[1]

4 病因病机

《症治要诀·疟寒热》:“外有伤寒往来寒热如疟;劳病,往来寒热,亦如疟。谓之如疟,非真疟也,然伤寒寒热如疟,初必恶风寒,发热头痛体疼,自太阳经而来;劳病寒热如疟,初必五心发烦热劳倦咳嗽,久乃成寒热,与正疟自不同。诸病皆有寒热,如失血痰饮癥瘕积聚小肠㿗气、风寒暑湿、食伤发劳、劳瘵、疮毒脚气,已各见本门,其余不能尽举,应有不如发疟之传为寒热者,须问其元有何病而生寒热,则随病施治。寒热发作有期者,疟也,无期者,诸病也。”

5 关于疟疾

疟疾(malaria[2][3])为病名[4][5]。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俗称打摆子[5]

中医药学名词》(2004):疟疾是指感染疟原虫引起的,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

中医药学名词》(2010):疟疾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

5.1 疟疾病因病机

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5][6]。《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6]

疟疾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6][6]。现代医学认为疟疾疟原虫寄生人体感染[6],导致肝细胞红细胞寄生增殖,红细胞周期性大破坏而发病,是多发于夏秋季节的传染病

5.1.1 新疟

多由感受疫疠之气,兼受风寒暑湿等邪,伏于少阳半表半里,内传脏腑,横连募原正邪交争,营卫相搏,而发病。少阳为枢疟邪与阴争则寒,出于阳则热,故寒热交作,起伏有时。

5.1.2 久疟

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正气日衰,不能抗邪外出,则时作时止,成为久疟

5.1.3 疟母

疟邪久留,寒热频作,可使气血痰瘀,壅阻胁下发为癥积而成。

5.2 症状

5.2.1 主要症状

寒热往来,发作有时,呵欠乏力,旋即寒战鼓颔,肢体酸楚;寒去则内外皆热,体若燔炭,头痛如裂,面赤唇红,烦渴引饮,胸胁苦满口苦而干;继则汗出热退,身凉。苔白腻或黄腻,脉象寒战时弦紧,发热时滑数。

5.2.2 发病特点

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6][6]。间时而作,有一日一发、二日一发,也有三日一发。凡发作时间逐次提早者是邪透阳分,有向愈转归;如逐次推迟的,则病有加重趋势;久疟不愈,左胁下出现痞块,为疟母

5.3 疟疾分类

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6][6]

1.按临床证候分类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6][6]

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6][6]

3.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6][6]

4.以脏腑经络分类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6][6]

疟疾的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6][6]

5.4 诊断要点

①有蚊季节曾在流行区旅居[6]

周期性的寒颤——高热——大汗发作,间日或3日1次,发作间歇期无症状[6]

③可作血象、血涂片免疫学检查[6]

5.5 疟疾辨证分型

5.5.1 疟疾·邪在少阳证

疟疾·邪在少阳证(malaria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involving Shaoyang Channel[6])是指疟邪郁于少阳,以寒战发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头痛面赤恶心呕吐口苦,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疟疾证候[6]

5.5.2 疟疾·暑热内郁证

疟疾·暑热内郁证(malaria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retention of hot-summerheat[6])是指暑热之邪,内郁于里,以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楚,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疟疾证候[6]

5.5.3 疟疾·暑湿内蕴证

疟疾·暑湿内蕴证(malaria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retention of summerheat-damp[6])是指暑湿之邪,内蕴于里,以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胁满闷,神倦乏力,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疟疾证候[6]

5.5.4 疟疾·疫毒侵袭证

疟疾·疫毒侵袭证(malaria with syndrome of epidemic toxin invasion[6])是指疫毒侵袭,内扰心神,以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面赤,烦渴饮冷,甚则神昏谵语痉厥舌红绛,苔黑垢,脉洪数; 或寒甚热微,或寒战无热,渴不欲饮,或呕吐泄泻,或神昏不语,苔白腻,脉弦等为常见症的疟疾证候[6]

5.5.5 疟疾·正虚邪恋证

疟疾·正虚邪恋证(malaria with syndrome of lingering pathogen due to vital qi deficiency[6])是指正虚邪恋,以遇劳即发,反复发作,寒热不清,胁下痞块,神倦乏力,面黄肌瘦,懒言气短自汗心悸,舌淡,苔少,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疟疾证候[6]

5.6 疟疾的治疗

针灸治疟,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中就有专门讨论,《金匮要略方论》除介绍药物外并指出针灸治疗方法,后世医家应用针灸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针灸治疗以间日疟效果较好,恶性疟疾宜配合药物治疗。

注意恶性疟疾和有并发症的重病人,应采用综合治疗[6]

病情控制后,注意预防复发[6][6]

5.6.1 刺灸法

大椎间使陶道后溪等穴为主。应在发作前1~2小时内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6]。亦可单针疟门穴,针刺时间及手法同上[6]

治则 和解少阳,祛邪截疟

处方 大椎 后溪 间使

方义 大椎为诸阳经会穴,宣通阳气以祛邪外出;后溪手太阳经,又通督脉,能宣发太阳督脉经气而祛邪;间使手厥阴经穴厥阴少阳表里,为治疟要穴,可疏理气机和解表里,引邪外出。

随证配穴 热重—曲池点刺商阳;汗不出—合谷呕吐内关头痛风池腹痛足三里疟母痞根章门

操作 毫针刺,泻法,发作前1~2h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或更长,10次为一疗程。

5.6.2 穴位注射法

选穴 大椎 陶道 间使

方法 发作前1h每穴注射复方奎宁注射液0.2ml,每日1或隔日1次。

5.6.3 压椎法

选穴 于胸椎第1~6间找明显压痛点

方法 选好压痛最明显的棘突,以拇指做旋转或左右滑动按压,使患者感到最痛为度,连续按压15~20min,按压后局部皮肤呈潮红色,并有轻度浮肿,每日按压1次,连续3日。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7.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7.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7.
  6.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 471—2015 寄生虫病诊断名词术语[Z].2015-09-17110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如疟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如疟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如疟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如疟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