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小儿食癥为病证名[1]。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由于小儿脾胃娇嫩,饮食生冷粘滞食物,困阻脾胃,不能消化,因而胶滞其间与血气相搏而成。症见乳食减少,腹内结块不散,日渐长大,坚固不移,并有胁下刺痛,恶心呕逆等。体弱者以健脾为主,佐以疏导,如参苓白术散;体实者以疏导散结为主,佐以消瘀,如取癖丸。
3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
小儿食癥为病证名[1]。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由于小儿脾胃娇嫩,饮食生冷粘滞食物,困阻脾胃,不能消化,因而胶滞其间与血气相搏而成。症见乳食减少,腹内结块不散,日渐长大,坚固不移,并有胁下刺痛,恶心呕逆等。体弱者以健脾为主,佐以疏导,如参苓白术散;体实者以疏导散结为主,佐以消瘀,如取癖丸。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