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腰火丹

蛇串疮 常见病方药治疗 常见病艾灸疗法 针灸学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学 常见病针灸治疗 中医诊断学 中医常见病 常见病耳针疗法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án yāo huǒ dān

2 英文参考

herpes zoster[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nake-like sore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erpes zost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nake-like sor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herpes zost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缠腰火丹为病名[1]。生于腰肋间疱疹性皮肤病[1]。见《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又名蛇串疮火带疮蛇缠疮蛇丹蛇缠虎带[1]。相当于胸、腰部的带状疱疹[1]

蛇串疮(snake-like sores;herpes zoster[2])为病证名[3][4]。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又名蛇丹[4]缠腰火丹火带疮[5]蛇缠虎带[5]缠腰龙[6]蜘蛛疮。是指以集簇性水疱沿身体单侧,断续排列成带,宛如蛇形,四畔焮红,伴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6]。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为急性疱疹性皮肤病[6]。系由湿热火毒,蕴蓄经络而发[7]。以成簇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带状分布,伴刺痛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

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缠腰火丹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7]

4 缠腰火丹病因病机

蛇串疮多为肝胆火盛,湿热内蕴,复感邪毒所致[7]

蛇串疮多由心肝二经风火,或脾肺二经湿热所致[7]

蛇串疮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而成。年老体虚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现代医学带状疱疹与本病类似,是由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带状分布皮肤疱疹[7]

5 缠腰火丹症状

蛇串疮好发于腰胁间的一种呈带状分布皮肤疱疹性疾患[7]

外科大成》载其症“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7]。虽多发于腰及胸胁等处,其次是面部、四肢等其他部位[7][7]

发病前,局部常有疼痛,同时伴有微热和全身不适、乏力症状[7][7]。2~3天后,局部皮肤出现不规则的小红癍,继而患部出现簇集状水疱绿豆或黄豆大小的,基底发红,密集成群,排列成柬带状,常伴较剧的灼痛或奇痒[7][7]。疱液初为透明,以后转为浑浊,约3周后干燥结痂而愈[7]

发生在躯干或四肢时,常依次排列成带状[7]。即带状疱疹[7]

缠腰火丹起病突然、症见患部皮肤发红烧灼刺痛红疹集簇,继而出现水疱,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疱液初呈透明,后转浑浊;或间有出血坏死,累累如串珠,排列成束带状[7]。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7]。老年患者有时疼痛可持续1~2月,甚至更长时间[7]。或伴有轻度发热、疲乏、纳差等全身症状[7]

6 缠腰火丹的诊断

蛇串疮患者一般先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亦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经l一3天后,患部发生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多数和成簇的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水疱往往成批发生,簇间隔以正常皮肤。疱液透明,5—7天后转为浑浊,或部分破溃、糜烂和渗液,最后干燥结痂,再经数日,痂皮脱落而愈。少数患者,不发出典型水疱,仅仅出现红斑、丘疹,或大疱,或血疱,或坏死;岩瘤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可在局部发疹后数日内,全身发生类似于水痘样皮疹,常伴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情严重,可致死亡。一般在发疹的局部,常伴有署核肿痛。

皮疹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正中线,但有时在患部对侧,亦可出现少数皮疹。皮损好发于腰肋、胸部、头面、颈部,亦可见于四肢、阴部及眼、鼻、口等处。

疼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疼痛的程度可因年蛉、发病部位、损害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儿童患者没有疼痛疼痛轻微,年龄愈大疼痛愈重;头面部较其他部位疼痛剧烈;皮疹为出血坏死者,往往疼痛严重。部分老年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仍遗留神经疼痛,持续数月之久。

蛇串疮发生在眼部,可有角膜水疱溃疡,愈后可因疤痕而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引起失明、脑炎,甚至死亡。若发生在耳部,可有外耳道或鼓膜疱疹、患侧面瘫轻重不等的耳鸣、耳聋症状。此外,少数患者还可有运动麻痹、脑炎等。

病程在儿童及青年人,一般2—3周,老年人约3—4周。愈后很少复发。

7 需要缠腰火丹相鉴别的疾病

7.1 热疮

热疮发生皮肤粘膜交界处,皮疹为针尖绿豆大小水疱,常为一群,l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

7.2 漆疮膏药

漆疮膏药风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发生在接触部位,与神经分布无关。无疼痛,自觉灼热、瘙痒。

8 缠腰火丹的治疗

缠腰火丹治宜清热解毒,泻火去湿[7]。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黄连膏涂查[7]。并可配针刺合谷曲池血海太冲等穴及耳针治疗[7]

8.1 辨证治疗

8.1.1 肝经郁热

蛇串疮·肝经郁热证(snake-like sore with pattern of heat stagnation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经郁热,以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常见症的蛇串疮证候[7]

8.1.1.1 症状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8.1.1.2 辨证分析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外炎肌肤,故皮损鲜红,疱壁紧张;气滞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肝为刚脏肝经郁热,肝胆火盛则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为热盛之象。

8.1.1.3 治法

肝火热毒

8.1.1.4 方药治疗

龙胆泻肝汤紫草板蓝根等。若发于面部,加菊花以乎肝解毒,引药上行;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泻下;疼痛剧烈者,加川楝于、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8.1.2 脾虚湿蕴/脾虚湿困

蛇串疮·脾虚湿困证(snake-like sore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指脾虚湿困,以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为常见症的蛇串疮证候[7]

8.1.2.1 症状

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伴食少腹胀,门不渴,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8.1.2.2 辨证分析

饮食不节脾虚湿蕴,湿阻气机;蕴滞肌肤,故见皮肤丘疱疹水疱:湿盛于热则皮疹色较淡,疮壁松弛,疼痛略轻;脾失健运则食少腹胀便溏;口不渴、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均为湿盛之象。

8.1.2.3 治法

健脾利湿

8.1.2.4 方药治疗

除湿胃苓汤加减。

8.1.3 气滞血瘀

蛇串疮·气滞血瘀证(snake-like sore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皮损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舌苔白,脉涩为常见症的蛇串疮证候[7]

8.1.3.1 症状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

8.1.3.2 辨证分析

湿热毒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不通则痛,故皮疹消退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8.1.3.3 治法

理气活血,重镇止痛。

8.1.3.4 方药治疗

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延胡索莪术珍珠母、生牡蛎磁石等。若夜寐不安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益气抗邪。

8.2 外治法

初起用玉露膏外敷;或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清凉乳剂麻油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外涂;或鲜马齿苋玉簪叶捣烂外敷。

水疱破后,用四黄膏青黛膏外涂;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

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消毒针头挑破,使疱液流出,以减轻疼痛

8.3 针灸治疗

针灸有较好的止痛收敛作用,如少数病例合并化脓感染,应配合相应处理[7]。此外,发病期应忌食辛辣、鱼虾等食物[7]

8.3.1 体针

先沿疱疹周用粗针行局部围刺,微出血为宜[7]然后曲池外关血海三阴交太冲阳陵泉等穴[7]。疱生头面者加合谷内庭;疱生腰以上者加支沟内关;疱生腰以下者加委中阴陵泉[7]

8.3.2 耳针

取相应敏感点、神门、肺、肝、下屏尖屏间等穴,每次酌选2~3穴,强刺激[7]

8.3.3 灸法

沿疱疹周用细艾绒小米粒灸,或用熏灸器艾烟熏灸患处30分钟左右[7]

8.3.4 皮肤针

沿疱疹四周中等叩刺[7]

9 缠腰火丹患者日常保健

1.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注意休息。

2.忌食辛辣肥甘厚味。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8.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82.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0.
  6.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83.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缠腰火丹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缠腰火丹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