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病

中医学 问汗 疾病 问诊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ì hàn bìng

2 英文参考

spontaneous sweat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pontaneous sweat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自汗:1.发热汗出;2.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

4 发热汗出·自汗

自汗为病证名[1]。指发热汗出[1]。亦称自汗[1]。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

5 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自汗

自汗(spontaneous sweating[2][3])为病证名[3]。是指以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等因素而自然出汗为主要表现的汗证[3]

5.1 定义

中医药学名词》(2004):自汗是指以自汗为主要表现的汗证[3]

中医药学名词》(2010):自汗是指以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等因素而自然出汗为主要表现的汗证[3]

5.2 自汗症状

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3]

证治汇补》卷三:“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躁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阴转甚,声如瓮出;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脾虚自汗,倦怠少食。”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症均有自汗[3]

5.3 自汗病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

丹溪心法·自汗》:“自汗气虚血虚、湿、阳虚、痰。”

5.4 自汗的治疗

5.4.1 肺卫不固/气虚自汗

气虚自汗气虚卫不固表所致[4]

5.4.1.1 症状

患者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或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汗出常冷,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5][6][6]

5.4.1.2 证候分析

肺气不足表虚失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肺气亏虚,肌表疏松,表卫不固而汗出恶风,且易于感冒。动则耗气,气不摄汗,故汗出益甚。面色少华,脉细弱为气虚之象。[6]

5.4.1.3 治法

益气固表[6][6]

5.4.1.4 方药治疗

可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治疗[6]

可用玉屏风散[备注]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黄芪白术防风加味治疗。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除湿,助黄芪益气固表;少佐防风走表,而助黄芪固表之力。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固表敛汗。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益气固摄。兼有阴虚,而见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6]

易方

黄芪15克,大枣5枚,浮小麦15克,煎服,治气虚自汗[6]

瘪桃干15枚,红枣10枚,煎服,治盗汗[6]

5.4.1.5 食疗
5.4.1.5.1 推荐食材

自汗·肺卫不固证患者建议食用浮小麦人参粳米黄芪生姜大枣、鸡、冬笋片等[6]

5.4.1.5.2 推荐食疗

1.浮小麦茶(《卫生宝鉴》)浮小麦50g烘炒至黄,加水煎煮,代茶饮。每日2次。[6]

2.人参粥(《食鉴本草》):人参3g打粉,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加入人参粉煮粥,把熬成汁的冰糖加入粥中拌匀。[6]

3.黄芪炖鸡 生黄芪30g,母鸡1只。将母鸡去毛内脏,洗净,再将黄芪放入母鸡腹中缝合,置锅中加水及姜、葱、大料、盐等佐料炖煮至鸡烂熟。佐餐食用。[6]

5.4.2 营卫不和

自汗·营卫不和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disharmony between nutrient and defense phases[6])是指卫强营弱营卫不和,以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或微发热头痛,或失眠多梦心悸,苔薄白,脉浮缓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6]

5.4.2.1 症状

营卫不和证多见于体弱,失眠阴阳失调表虚或微受风邪患者[6]患者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脉缓,苔薄白[6][6]

5.4.2.2 证候分析

营卫不和,卫外失司,津液外泄:因营卫失和,腠理不密,故致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脉缓、苔薄白为营卫不和之象。[6][6]

5.4.2.3 治法

调和营卫[6]

5.4.2.4 方药治疗

可用桂枝汤[备注]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生姜、灸甘草大枣加味治疗。方中以桂枝温经解肌白芍和营敛阴,二药合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配以生姜大枣甘草,助其调和营卫之功。汗出多者,酌加龙骨牡蛎固涩敛汗。兼气虚者,加黄芪益气固表。兼阳虚者,加附子温阳敛汗。[6]

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可配合甘麦大枣汤[备注]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方论》):甘草、淮小麦大枣之甘润缓急,加以治疗。[6]

5.4.2.5 食疗
5.4.2.5.1 推荐食材

自汗·营卫不和证患者建议食用生姜大枣党参糯米冰糖白芍桂枝[6]

5.4.2.5.2 推荐食疗

1.姜茶(《医说》):生姜10g切薄片,与茶叶10g加水煎煮,代茶饮[6]

2.大枣粥(《圣济总录》):大枣10~15个,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米烂成粥,加冰糖汁。[6]

3.参枣糯米饭(《醒园录》):党参大枣水煎30分钟,取汁糯米250g加入参枣汁及水适量,蒸熟,将剩余汤汁加白糖煎成黏汁,浇在上面,并放上红枣[6]

5.4.3 阴虚火旺

自汗·阴虚火旺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6])是指阴精亏损,虚火亢旺,以头、颈、胸、背或全身出汗心烦身热口渴咽干,唇红,或午后潮热颧红便秘尿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6]

5.4.3.1 症状

患者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6][6]

5.4.3.2 证候分析

阴虚不能制阳,虚火内扰脏腑阴精亏虚,虚火内生,热逼津液外泄,故见盗汗虚热内蒸,故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阴虚有热而津液不足,故见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6][6]

5.4.3.3 治法

滋阴降火[6][6]

5.4.3.4 方药治疗

可用当归六黄汤[备注]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黄芪加减治疗。方中用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清热,泻火坚阴黄芪益气固表。汗出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涩敛汗。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6]

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者,可改用麦味地黄丸[备注]麦味地黄丸(《医级》):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麦冬五味子补益肺肾,滋阴清热[6]

易方

乌梅10枚,浮小麦15克,大枣5枚,煎服,治阴虚盗汗[6]

瘪桃干15枚,红枣10枚,煎服,治盗汗[6]

5.4.3.5 食疗
5.4.3.5.1 推荐食材

自汗·阴虚火旺证患者建议食用乌梅茶叶百合、鸡蛋、麦冬粳米冰糖大枣五味子当归[6]

5.4.3.5.2 推荐食疗

1.乌梅茶(《家用良方》):乌梅1个去核茶叶适量,加水煎煮饮。每天1次。[6]

2.百合鸡蛋汤(《本草再新》):百合100g,加水3碗,煎煮至2碗,鸡蛋去蛋白,倒入百合中搅匀,加冰糖稍煮。每日1次。[6]

3.麦冬粥(《食鉴本草》):麦冬20g,粳米100g。先将麦冬取汁液,与粳米一同煮粥。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6]

5.4.4 邪热郁蒸

自汗·邪热郁蒸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stagnation and steaming of pathogenic heat[6])是指邪热壅盛,郁蒸于里,以蒸蒸汗出,汗黏,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苔薄黄,脉象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6]

5.4.4.1 症状

患者蒸蒸汗出,汗黏,或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6][6]

5.4.4.2 证候分析

气机郁滞,肝郁化火,火热逼津外泄,湿热内盛,邪热郁蒸:肝火亢盛或湿热内蒸,故见面热烦躁口苦、尿黄。热蒸津液外泄,故汗出。舌苔薄黄,脉象弦数为内有积热之象。[6][6]

5.4.4.3 治法

肝泄热,化湿和营[6][6]

5.4.4.4 方药治疗

可用龙胆泻肝汤[备注]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近代方有黄芩栀子加减治疗。方中以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肝泄热;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和营;甘草调和诸药,泻火清热。[6]

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者,亦可改用四妙丸[备注]四妙丸(《成方便读》):苍术黄柏牛膝苡仁治疗。方中以苍术黄柏苡仁清热除湿;牛膝通利筋脉[6]

5.4.4.5 食疗
5.4.4.5.1 推荐食材

自汗·邪热郁蒸证患者建议食用车前子茯苓薏苡仁赤小豆鲢鱼白茅根[6]

5.4.4.5.2 推荐食疗

1.车前子茶(《常见病验方选编》):车前子10g,茯苓10g,薏苡仁10g,一同研末装入纱布袋内,用沸水冲泡饮或加水煎煮饮。每日2次。[6]

2.赤小豆粥(《日用本草》):赤小豆浸泡半日,与粳米放入锅内,煮粥。早晚服用。[6]

3.荠菜豆腐羹(《日用本草》):荠菜100g切末,胡萝卜25g、冬菇25g、竹笋25g切丁,放锅中炒熟,加水放入嫩豆腐250g,用湿淀粉勾稀芡,淋麻油。当菜食用。[6]

5.4.5 心血不足/心脾两虚

5.4.5.1 症状

自汗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6]

5.4.5.2 证候分析

心脾两虚,血不养心,汗液外泄[6]

5.4.5.3 治法

养心补血[6]

5.4.5.4 食疗
5.4.5.4.1 推荐食材

龙眼红枣阿胶糯米黄芪党参猪心五味子生姜[6]

5.4.5.4.2 推荐食疗

1.桂圆红枣茶(《本草纲目》):龙眼红枣各5颗,加入少许红糖泡水喝。每日2次。[6]

2.糯米阿胶粥(《食医心鉴》):阿胶30g捣碎,放入锅内烊化糯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至八成熟时加入阿胶红糖,继续熬煮成粥。[6]

3.党芪五味猪心(《随息居饮食谱》):党参12g,黄芪12g,五味子9g,猪心1个,水适量,隔水炖1小时,吃肉饮汤,每1~2天食1次。[6]

5.4.6 心虚自汗

心虚自汗多由心之气血不足,心液外泄所致[7]

5.4.6.1 症状

患者自汗怔忡恍惚[7]

5.4.6.2 治法

以补心养血为主[7]

5.4.6.3 方药治疗

可用天王补心丹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方治疗[7]

5.4.7 脾虚自汗

脾虚自汗自汗证之一[8]

5.4.7.1 症状

证治汇补·汗病章》:“脾虚自汗,倦怠少食。”

5.4.7.2 方药治疗

医宗必读·汗》:“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

5.4.8 血虚自汗

血虚自汗血虚而致自汗所致[9]

5.4.8.1 症状

伴见心悸惊惕,形瘦烦倦等症[9]

5.4.8.2 治法

补血敛营。

5.4.8.3 方药治疗

可用当归建中汤四物汤加减治疗[9]

血虚有热者,可用当归六黄汤[9]

若大失血之后,汗多不止,气随血脱者,急宜补气,可用独参汤,后用补益气血之剂[9]

5.4.9 肺脾气虚

自汗·肺脾气虚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spleen[9])是指肺脾气虚,以久病咳喘,体弱纳少,汗出恶风,动则益甚,面色萎黄无华,脉弱,舌苔薄白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9]

5.4.9.1 症状

久病咳喘,体弱纳少,汗出恶风,动则益甚,面色萎黄无华,脉弱,舌苔薄[9]

5.4.10 心肾两虚

自汗·心肾两虚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kidney[9])是指心肾亏虚,阳气不足,以动则心悸汗出,或身寒汗冷,汗后心悸胸闷气短腰酸腿软,面白唇淡,小便频数而色清,夜尿多,舌淡体胖润有齿痕,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9]

5.4.10.1 症状

动则心悸汗出,或身寒汗冷,汗后心悸胸闷气短腰酸腿软,面白唇淡,小便频数而色清,夜尿多,舌淡体胖润有齿痕,苔白,脉沉细[9]

5.4.11 气阴两虚

自汗·气阴两虚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9])是指元气不足,阴津亏损,以自汗畏寒,劳累后加重,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干,烦渴欲饮,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9]

5.4.11.1 症状

自汗畏寒,劳累后加重,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干,烦渴欲饮,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细数[9]

5.4.12 阳虚自汗

阳虚自汗由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故汗液易泄[10]

5.4.12.1 症状

症见畏寒,倦怠,汗出觉冷[10]

5.4.12.2 治法

温阳固表[10]

5.4.12.3 方药治疗

可用芪附汤黄芪建中汤等方治疗[10]

5.4.13 虚劳自汗

虚劳自汗多由气虚所致[11]

5.4.13.1 症状

患者自汗、怯冷、气喘乏力[11]

5.4.13.2 治法

补气固表[11]

5.4.13.3 方药治疗

可用芍药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等方治疗[11]

5.4.14 肺虚自汗

肺虚自汗肺气虚而表不固所致[12]

5.4.14.1 症状

患者自汗咳嗽气喘乏力[12]

5.4.14.2 治法

补肺以固其皮毛[12]

5.4.14.3 方药治疗

可用黄芪六一汤玉屏风散生脉散等方治疗[12]

5.4.15 肝热自汗

肝热自汗自汗证之一[13]

5.4.15.1 症状

证治汇补·汗病章》:“肝热自汗口苦多眠。”

5.4.15.2 治法

清肝为主[13]

5.4.15.3 方药治疗

可用逍遥散加减治疗[13]

5.4.16 痰证自汗

5.4.16.1 症状

证治汇补·汗病》:“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

5.4.16.2 治法

和胃化痰[14]

5.4.16.3 方药治疗

可用抚芎汤理气降痰汤治疗[14]

痰证自汗脾气虚弱者,宜用理中降痰汤治疗[14]

5.4.17 伤湿自汗

伤湿自汗多由湿邪阻遏所致[15]。亦有湿火熏蒸而致者[15]

5.4.17.1 症状

证治汇补》卷三:“伤湿自汗,困倦身痛,天阴转甚,声如瓮出。”

5.4.17.2 治法

湿邪阻遏所致者治宜健脾化湿[15]

5.4.17.3 方药治疗

湿邪阻遏所致者可用防已黄芪汤、术附汤治疗[15]

湿火熏蒸而致者可用凉膈散治疗。《丹溪心法·自汗》:“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汗,凉膈散主之。”

5.5 自汗患者饮食禁忌

自汗盗汗者饮食不当会使病情加重,所以患者注意饮食的选择,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15]

5.6 自汗患者日常保健

汗出之时,腠理空虚,易感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15]。汗出之后应及时揩拭[15]

出汗较多者,应经常更换内衣,以保持清洁[15]

5.7 自汗的预后

单纯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预后较好。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自汗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且需原发疾病好转、治愈自汗盗汗才会减轻或消失。[15]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0.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2.
  5. ^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0-92.
  6. ^ [6]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113-115.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2.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52.
  9. ^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7.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7.
  11. ^ [1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70.
  12. ^ [1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7.
  13. ^ [1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5.
  14. ^ [1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4.
  15. ^ [1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治疗自汗病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自汗病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自汗病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自汗病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