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自汗

中医学 问汗 问诊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xū zì hàn

2 英文参考

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yang asthen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阳虚自汗为病证名[1]自汗证之一[1]。见《赤水玄珠·汗门》。

4 病因病机

由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故汗液易泄[1]

5 症状

症见畏寒,倦怠,汗出觉冷[1]

6 治疗

治宜温阳固表[1]。可用芪附汤黄芪建中汤等方[1]

7 关于自汗

自汗(spontaneous sweating[2][3])为病证名[4]

中医药学名词》(2004):自汗是指以自汗为主要表现的汗证[4]

中医药学名词》(2010):自汗是指以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等因素而自然出汗为主要表现的汗证[4]

7.1 自汗症状

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4]

7.2 自汗病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

丹溪心法·自汗》:“自汗气虚血虚、湿、阳虚、痰。”

7.3 自汗辨证分型

7.3.1 自汗·营卫不和证

自汗·营卫不和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disharmony between nutrient and defense phases[4])是指卫强营弱营卫不和,以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或微发热头痛,或失眠多梦心悸,苔薄白,脉浮缓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4]

7.3.2 自汗·邪热郁蒸证

自汗·邪热郁蒸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stagnation and steaming of pathogenic heat[4])是指邪热壅盛,郁蒸于里,以蒸蒸汗出,汗黏,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苔薄黄,脉象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4]

7.3.3 自汗·肺脾气虚证

自汗·肺脾气虚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spleen[4])是指肺脾气虚,以久病咳喘,体弱纳少,汗出恶风,动则益甚,面色萎黄无华,脉弱,舌苔薄白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4]

7.3.4 自汗·心肾两虚证

自汗·心肾两虚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kidney[4])是指心肾亏虚,阳气不足,以动则心悸汗出,或身寒汗冷,汗后心悸胸闷气短腰酸腿软,面白唇淡,小便频数而色清,夜尿多,舌淡体胖润有齿痕,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4]

7.3.5 自汗·气阴两虚证

自汗·气阴两虚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4])是指元气不足,阴津亏损,以自汗畏寒,劳累后加重,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干,烦渴欲饮,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4]

7.3.6 自汗·阴虚火旺证

自汗·阴虚火旺证(spontaneous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4])是指阴精亏损,虚火亢旺,以头、颈、胸、背或全身出汗心烦身热口渴咽干,唇红,或午后潮热颧红便秘尿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自汗证候[4]

7.4 自汗分类

证治汇补》卷三:“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躁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阴转甚,声如瓮出;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脾虚自汗,倦怠少食。”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症均有自汗[4]

7.4.1 阳虚自汗

阳虚自汗自汗证之一[4]。由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故汗液易泄[4]。症见畏寒,倦怠,汗出觉冷[4]。治宜温阳固表[4]。可用芪附汤黄芪建中汤等方[4]

7.4.2 气虚自汗

气虚自汗气虚卫不固表所致[5]。症见自汗恶风,汗出常冷,疲乏无力,脉微而缓或虚大[5]。治宜益气固表[5]。可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5]

7.4.3 血虚自汗

血虚自汗血虚而致自汗所致,伴见心悸惊惕,形瘦烦倦等症[6]。治宜补血敛营为主,用当归建中汤四物汤加减[6]血虚有热者,用当归六黄汤[6]。若大失血之后,汗多不止,气随血脱者,急宜补气,用独参汤,后用补益气血之剂[6]

7.4.4 虚劳自汗

虚劳自汗自汗之一[7]。多由气虚所致[7]。证见自汗、怯冷、气喘乏力[7]。治宜补气固表,可用芍药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等方[7]

7.4.5 心虚自汗

心虚自汗多由心之气血不足,心液外泄所致[8]。症见自汗怔忡恍惚[8]。治宜补心养血为主[8]。选用天王补心丹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方[8]

7.4.6 肺虚自汗

肺虚自汗自汗证之一[9]。因肺气虚而表不固所致[9]。症见自汗咳嗽气喘乏力[9]。治宜补肺以固其皮毛,选用黄芪六一汤玉屏风散生脉散等方[9]

7.4.7 脾虚自汗

脾虚自汗自汗证之一[10]。《证治汇补·汗病章》:“脾虚自汗,倦怠少食。”《医宗必读·汗》:“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

7.4.8 肝热自汗

肝热自汗自汗证之一[11]。《证治汇补·汗病章》:“肝热自汗口苦多眠。”治宜清肝为主,用逍遥散加减[11]

7.4.9 痰证自汗

痰证自汗自汗证之一[12]。《证治汇补·汗病》:“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治宜和胃化痰,用抚芎汤理气降痰汤,兼脾气虚弱者,宜理中降痰汤[12]

7.4.10 伤湿自汗

伤湿自汗自汗证之一[13]。多由湿邪阻遏所致[13]。《证治汇补》卷三:“伤湿自汗,困倦身痛,天阴转甚,声如瓮出。”治宜健脾化湿,可用防已黄芪汤、术附汤[13]。亦有湿火熏蒸而致者[13]。《丹溪心法·自汗》:“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汗,凉膈散主之。”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7.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0.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2.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7.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70.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2.
  9. ^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7.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52.
  11. ^ [1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5.
  12. ^ [1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4.
  13. ^ [1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阳虚自汗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阳虚自汗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阳虚自汗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阳虚自汗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