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泄

中医学 内伤泄泻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泄泻 中医内科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xiè

2 英文参考

hepatic diarrhoe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肝泄为病证名[1]。指怒伤肝经,木克脾土所致的泄泻[1]

泄泻·肝气郁结证(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2])又称肝郁泄泻[2]七情泻(《景岳全书·泄泻》)。是指肝气郁结,以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2]

4 肝泄症状

肝泄患者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发时泄泻肠鸣腹痛攻窜,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3][4]

5 证候分析

肝气郁滞,横逆侮脾:七情所伤情绪紧张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侮脾,失其健运,故腹痛泄泻。肝失疏泄,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是为肝旺脾虚之象。[4][4]

6 肝泄的治疗

6.1 治法

肝泄治宜抑肝扶脾[4]

肝泄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止泻[4]

6.2 方药治疗

肝泄可用藿香正气散七气汤古萸连丸等方和中顺气[5]

肝泄可用痛泻要方[备注]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白术白芍防风、炒陈皮为主方进行治疗。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5]

6.3 针灸治疗

[6]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止泻

选穴: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穴背俞穴为主。取脾俞肝俞中脘天枢期门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

随证配穴胸胁痞闷者,加内关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肝俞期门为俞募配穴,加肝之原穴太冲、胆之下合穴阳陵泉以疏泄肝郁之气,缓急止痛。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理气和胃健脾止泻

6.4 食疗

6.4.1 推荐食材

肝泄患者建议食用香橼佛手荞麦高粱米、白萝卜柚子[6]

6.4.2 推荐食疗

[6]

1.佛手粥(《百病饮食自疗》):佛手15g,苏梗15g,粳米30~60g。前两味水煎取汁粳米淘净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兑入药汁共煮至熟,入白糖调味温服。早晚各一次。

2.柚皮粥(《常见病食疗食补大全》):鲜柚子皮1个,粳米60g,葱、盐、油各适量。将柚子皮放炭火上烧去棕黄色的表层并刮净,放入清水浸泡1天,切块加水煮开,入粳米同煮作稀粥,加葱、盐、油调味服食

3.香橼露(《本草纲目拾遗》):香橼500g,加水浸泡2小时,入蒸馏器内蒸2次,收集芳香蒸馏液。每服30mL,炖温服,日2次。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8.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1-155.
  4. ^ [4]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7-70.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
  6. ^ [6]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4-6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肝泄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肝泄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肝泄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肝泄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