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食材 中药材 养心安神药 中医学 食疗 生物学 安神药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mài

2 英文参考

wheat[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小麦Wheat(学名Triticum aestivum) ,为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为各种粮食作物之冠,是重要的粮食之一。

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占第二位的粮食(仅次于玉米)。一般以为小麦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区。小麦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也可以用面筋的含量来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

小麦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麦粒粒质可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按麦粒颜色可分为白小麦、红小麦和花小麦

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收获。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小麦在我国种植区域广泛,全国从南到北、从平原到山区,几乎所有农区无不栽培小麦。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我国粮食作物第二位。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小麦磨成面粉为人食物,或者可以直接喂家禽家畜。小麦也可以酿啤酒,但是没有大麦用得多。另外还有不太结种子小麦用来放饲牛羊。

4 小麦的别名

白麦

5 小麦营养价值

1. 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

2. 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3.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6 小麦的用途

1. 小麦在我国主要用来加工面粉,制作各种面食,如馒头面包、饺子、面条烙饼蛋糕及油炸食品等。根据制作不同的食品选择相应品种面粉,如做馒头面条、饺子等,要用中高筋力、有一定延展性、色泽好的面粉;制作蛋糕饼干及烫面制品选用筋力较低的面粉小麦的食用方法花色繁多,是其他任何粮种所不可比拟的。小麦粒或碎小麦可用来代替稻米做饭;熟小麦粒可发酵做成小麦豆豉小麦谷朊粉可用来制谷胺酸钠,使食品有一股肉的味道;小麦淀粉可用来做汤的稠剂等;

2. 小麦还可用于制造酒精淀粉糊精葡萄酒白酒啤酒酱油、醋的原料;麦粉经细菌发酵转化为麸酸钠后,可提制味精

3. 浮小麦小麦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性味甘、凉,入心经,有益气除热,养心生津,止虚汗、盗汗骨蒸虚热作用,可治疗虚热多汗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

4. 法国一家面包厂的工人发现:无论他们年纪多大,手上的皮肤都既不松弛,也没有老人斑,原因是他们每天都糅小麦粉。

7 小麦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 适宜心血不足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呵欠喜悲伤欲哭,古称妇人脏燥(癔病)者食用,也适宜妇人回乳时食用;

2. 患有脚气病末梢神经炎者宜食小麦;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者,宜食浮小麦

8 小麦食疗功效

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

养心除烦,健脾益肾,除热止渴;

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9 小麦的食用建议

1. 小麦可煎汤,煮粥,或制成面食常服;也可炮制研末外敷,治痈肿、外伤及烫伤;

2. 存放时间适当长些的面粉比新磨的面粉的品质好,民间有“麦吃陈,米吃新”的说法;面粉大米搭配着吃最好;

3. 对妇人脏燥者,小麦宜与大枣甘草同食;对自汗盗汗者,小麦宜与大枣黄芪同食。漂浮水面的干瘪小麦浮小麦,止汗力更好。

10 中医大辞典》·小麦

小麦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

10.1 来源

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种子[1]

10.2 性味归经

甘,凉,入心、脾、肾经[1]

10.3 功能主治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1]

10.4 用法用量

煎服:30~60g[1]

10.5 化学成分

种子淀粉53%~70%,蛋白质11%,糖类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淀粉酶和微量维生素B[1]

11 《*辞典》·小麦

11.1 出处

本草经集注

11.2 拼音名

Xiǎo Mài

11.3 来源

禾本科植物小麦种子或其面粉

11.4 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毫米,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小穗节间约1毫米;颖短,革质,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具6~9纵脉,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背面5~9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翼缘被细毛;雄蕊3枚,花药长1.5~2毫米,丁字着生,花丝细长,子房卵形。颖果矩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本植物的茎叶(小麦苗)、干瘪轻浮的种子浮小麦)、种皮(小麦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11.5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11.6 性味

甘,凉。

①《别录》:"甘,微寒,无毒。面温。"

孟诜:"平。"

③《本草拾遗》:"皮寒,肉热。"

④《纲目》:"新麦性热,陈麦平和,小麦面甘,温。"

11.7 归经

入心、脾、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少阴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

11.8 功能主治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揭,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①《别录》:"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

②《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③《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鼻衄吐血。"

④《医林纂要》:"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⑤《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11.9 用法用量

内服:小麦煎汤,1~2两;或煮粥。小麦面冷水调服或炒黄温水调服。外用:小麦炒黑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11.10 注意

《纲目》:"小麦面畏汉椒、萝菔。"

11.11 附方

①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②治消渴口干小麦用炊作饭及煮粥食之。(《食医心镜》)

③治滑痢肠胃不固:白面一斤,炒令焦黄,每日空心温水调(服)一匙头。(《饮膳正要》)

④治内损吐血:飞罗面不计多少,微炒过,浓磨细墨一茶脚,调下二钱。(《产乳备要》)

⑤治老人五淋身热腹满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饮之。(《养老奉亲书》)

⑥治妇人乳痈不消:白面半斤,炒令黄色,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圣惠方》)

⑦治金疮血出不止:生面干敷。(《葡氏经验方》)

⑧治火燎成疮:炒面,入栀子仁末,和油调(涂)之.(《千金方》)

⑨治汤火伤未成疮者:小麦炒黑为度,研为末,腻粉减半,油调涂之。(《经验方》)

11.12 临床应用

治疗外科感染:取陈小麦2斤,加水3斤,浸泡3天后捣烂、过滤、去渣,滤液沉淀后取沉淀物晒干,小火炒至焦黄研细。临用时将药粉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疮疖、丹毒等患处,日2次,已溃者敷疮口四周。据数千例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

11.13 摘录

《*辞典》

12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小麦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小麦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