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烦热

问诊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问寒热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xīn fán rè

2 英文参考

burning sensation of five centre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ive feverish centre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ysphoria with feverish sensation in chest, palms and sole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五心烦热为病症名[1]。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指自觉两手心、两足心发热及心胸发热的表现,可伴有心烦不宁,体温升高[2] 。多由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病后虚热不清,以及火热内郁所致[2]。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2]。《证治准绳·杂病》:“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四肢,土也,心火下陷脾土之中,故宜升发火郁。”又“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症因脉治·心血虚不得卧》:“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症也。”《金匮翼·火郁发热》:“火郁者,阳气外寒所遏,不得宣行,郁而成火,或因胃中过食冷物,郁遏阳气脾土之中,令人心烦手足心热骨髓中热如火燎,此为郁热。”《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阳愈盛则阴虚,阴愈虚则为五心烦热。”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2]火郁而宜升发者,用火郁汤加减[2]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2.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五心烦热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五心烦热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五心烦热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