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瘀血阻络证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证名 胁痛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é tòng ·yū xuè zǔ luò zhèng

2 英文参考

hypochondriac pain with syndrome of static blood blocking collatera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胁痛·瘀血阻络证(hypochondriac pain with syndrome of static blood blocking collaterals[1])是指瘀血阻于经络,以患处固定刺痛,痛处不移,入夜更甚,胁肋下痞块,或见紫癍,或出血色暗,舌紫或有斑点,脉涩等为常见症的胁痛证候[1]

5 证候分析

瘀血内阻,肝络痹阻:肝郁日久,气滞血瘀,或跌扑损伤,致瘀血停着,痹阻胁络,故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痛甚。瘀结停滞,积久不散,则渐成癥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均属瘀血内停之征。[3][3]

6 胁痛·瘀血阻络证的治疗

6.1 治法

胁痛·瘀血阻络证治宜祛瘀通络[3]

胁痛·瘀血阻络证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3]

6.2 方药治疗

胁痛·瘀血阻络证可用旋复花汤[备注]旋复花汤(《金匮要略方论》):旋覆花、新绛、葱加减治疗。方中新绛(或用茜草代替)活血通经旋复花理气止痛。方中亦可酌加郁金桃仁、玄胡、归尾等以增强理气活血之力。若瘀血较重者,可用复元活血汤[备注]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柴胡栝楼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加减以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方中大黄山甲桃仁红花破瘀散结当归养血行瘀柴胡疏肝行气,引药入经。若胁肋下有癥块,而正气未衰者,可加三棱、莪木、地鳖虫等以增强破瘀消坚之力。亦可服鳖甲煎丸[备注]鳖甲煎丸(《金匮要略方论》):鳖甲乌扇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子、石苇、厚朴丹皮瞿麦紫葳半夏人参、鹰虫、阿胶蜂房、赤硝、蜣螂桃仁。并可参照《积聚篇》治疗。[3]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

实证期门肝俞支沟阳陵泉丘墟等穴为主[4]血瘀者加膈俞三阴交[4]

6.3.2 方二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逐湿通络

处方期门 阳陵泉

方义:肝经胁肋期门穴乃肝之募穴,可舒肝解郁,宽胸理气;配胆经合穴阳陵泉疏理肝胆,调理气血,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

随证配穴气滞血瘀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6.4 推拿疗法

[5]

选穴:章门期门太冲行间膈俞肝俞胆俞

操作方法:医者用指按揉患者章门期门穴,每穴约1分钟。用点法按法太冲行间处治疗,每穴约1分钟。掌摩胁肋部,约3分钟。指摩右上腹及剑突下,约2分钟。用点按法患者背部膈俞肝俞胆俞压痛点的位置施术,每穴约3分钟,刺激要强。用一指禅推法在背部膀胱经处施术,约3分钟,以患者感觉有酸胀舒适感为度。

6.5 食疗

6.5.1 推荐食材

胁痛·瘀血阻络证患者建议食用玫瑰花山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枳壳香附三七粉等[5]

6.5.2 推荐食疗

[5]

1.玫瑰茶(《本草纲目拾遗》):玫瑰花1~3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

2.玫瑰露酒(《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鲜玫瑰花175g,冰糖100g,50%~60%的优质白酒750mL。玫瑰花花蕾将开未开时采摘,将花与冰糖同浸入盛有白酒陶瓷玻璃器皿中,封闭,冷浸法浸泡14天。每次饮服15mL,每日2次。

3.红花山楂酒(《百病饮食自疗》):红花15g,山楂30g,酒250g,将上述药人酒中浸泡1周。每次饮15~30g,每日2次,视酒量大小,不醉为度。

7 关于胁痛

胁痛(hypochondriac pain[6][6])为症状[7]。出《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7][7]。胁,指胁肋部,位于胸壁两侧,自腋部以下至第12肋骨之间[7]胁痛病因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7]。这些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瘀血停滞、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诸多病机变化,最终导致胁痛发生[7]胁痛实证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较重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脉络失养,症见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且病程长,来势缓,并伴见全身阴血亏耗之证[7]

现代医学中的肝、胆、胸膜等急慢性疾患以及胁间神经痛等病症,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胸膜炎及后遗症引起的胁痛肋间神经痛可参照治疗[7][7][7]

现常将胁痛分为肝气郁结证胆腑郁热证肝火胁痛证肝经湿热证瘀血阻络证肝阴虚证肝虚证辨证治疗,详见胁痛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9-181.
  3. ^ [3]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73-75.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2.
  5. ^ [5]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胁痛·瘀血阻络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胁痛·瘀血阻络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胁痛·瘀血阻络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胁痛·瘀血阻络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