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血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xuè

2 英文参考

YIN-bloo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lood and body flui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阴血血液[1]血液有形而属阴,故名[1]。《黄帝内经灵枢·通天》:“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

4 关于血

血(blood[2])是指行于脉中,并循环流注于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2]。血由脾胃水谷之精微生化,循行于脉管中,赖气的推动以濡养全身各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功能活动[3][4]。《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血赖气的推动以供养全身各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功能活动。《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4.1 血的来源及作用

血来源于水谷的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注之于脉,化而为血。血由心所主,藏于肝,统于脾,循行于脉中,充润营养全身的脏腑组织。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摄,五脏六腑功能协调,无不赖血之濡养。[5]

4.2 血病

[5]

血病的表现,一般分为出血瘀血血虚出血血不循经,溢于络外,从九窍而出;瘀血为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消散而停滞体内,或血液运行受阻,瘀积于经脉器官之内;血虚为体内血液虚少;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出血血虚病因,又可能是瘀血病机血瘀可使出血不止,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又可导致血虚

4.2.1 出血

病机概要:出血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也有因气虚不能摄血,使血无所依而导致出血;此外尚有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虚火伤络而导致出血

主要脉证:血随咳嗽痰沫而出者,为肺系出血,称之咳血;如血随食物呕吐而出者,为胃之出血,称之吐血;随大小便而出者,为便血尿血;由鼻、龈、耳、目、肌肤等处出血者;均为衄血

治疗法则:血热妄行者,宜泻热止血气不摄血者,宜补气摄血;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

方药举例:泻热止血,如犀角地黄汤之类;补气摄血,如归脾汤之类;滋阴降火,如茜根散之类。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犀角生地黄丹皮芍药

归脾汤(《严氏济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术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茜根散(《景岳全书》):茜草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黄甘草

证治要点:出血的治疗,止血为首要的法则,但要审别引起出血的不同原因,辨证论治。属血热妄行者,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属气不摄血者,宜补气摄血以止血;属虚火伤络者,宜滋阴降火止血,并结合出血的不同部位而选用不同的方剂

4.2.2 血瘀

病机概要:阳气虚损,鼓动无力,血的运行可因之缓慢;肝气郁结,疏泄不利,血的运行可因之受阻;寒入于经脉,血为之凝涩不行;热入营血血热互结,血为之瘀结。

主要脉证:刺痛,痛处不移,拒按紫绀肿块肌肤甲错,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瘀血病证,常随其瘀阻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证候。瘀阻于心,可见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便血;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血乘心,可致发狂;瘀阻肢体局部,可见局部肿痛或青紫等。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

方药举例: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之类。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证治要点:活血化瘀是治疗血瘀的总则,在临证时当根据不同的病因,适当配合理气、散寒、清热、凉血、泻火、益气滋阴温阳等法,予以灵活的运用。

4.2.3 血虚

病机概要:主要由于失血过多,新血未生;或脾胃虚弱,生血不足;或久病不愈,肠中虫积营血消耗过多所致。

主要脉证:面色苍白萎黄口唇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疗法则:补血

方药举例:四物汤之类。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白芍药川芎熟地黄

证治要点:血虚,当以补血为治,但气与血,互为资生气虚无以生化,血可因之而虚少,故补血常与益气并用,以达到补气生血的目的。

4.3 气血病变

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生理上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因而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血的变化,而气血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某些脏腑。所以气血的病变,是不能离开脏腑而存在的。掌握了气血病变的一般规律,就能为深入探讨脏腑的病理变化打下基础。[6]

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的关系。气之于血,有温煦、化生、推动、统摄的作用。故气虚无以生化,血必因之而虚少;气寒无以温煦,血必因之而凝滞;气衰无以推动,血必因之而淤阻;气虚而不能统摄,则血常因之而外溢。血之于气,则有濡养、运载等作用。故血虚无以载气,则气亦随之而少;血脱则气无以附,可导致气脱亡阳。由此可见,气血的病变是互相影响的。[6]

4.3.1 气血病变的辨证

气血病变的辨证应分清虚实虚证气血亏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实证气滞血瘀。分述如下[6]

4.3.1.1 虚证
4.3.1.1.1 气血亏虚

病机概要:多因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不能生化而继见血少,以致气血两亏。

主要脉证:少气懒言,自汗乏力面色苍白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治疗法则:气血双补

方药举例:八珍汤之类。

八珍汤(《正体类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药川芎熟地黄生姜大枣

4.3.1.1.2 气不摄血

病机概要:气虚则统摄无权,以致血离经隧而溢于脉外。血随气行,若气虚下陷,则血从下部溢出。

主要脉证:出血的同时,见有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脉软弱细微,舌淡等气虚症状

治疗法则:补气摄血。

方药举例:当归补血汤之类。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黄芪当归

4.3.1.1.3 气随血脱

病机概要:大量的出血血脱则气无以附,故气亦随之而脱。

主要脉证:大量出血的同时,见有面色㿠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晕厥,脉微细欲绝或芤。

治疗法则:补气以固脱。

方药举例:独参汤参附汤之类。

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

参附汤(《妇人良方》):人参、熟附子、姜、枣

4.3.1.2 实证
4.3.1.2.1 气滞血瘀

病机概要: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滞而血凝所致。

主要脉证: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兼见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疗法则:理气活血。

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之类。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9.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8.
  5. ^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6.
  6.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