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假虚证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证名 中医学 中医辨证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ēn shí jiǎ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syndrome of true excessive disease with false deficient manifest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真实假虚证证候[1]。指疾病本质为实,因邪实阻碍经脉气血不畅而见某些虚羸假象的证候[2]。如热结胃肠,痰食壅滞,大积大聚,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神志沉默,身寒肢冷,目睛昏花,脉沉伏或沉涩等[2]。《医宗必读·疑似之症须辨论》:“至如至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阴证似乎阳,清之必毙;阳证似乎阴,温之转伤。当斯时也,非察于天地阴阳之故,气运经脉之微,鲜不误者。盖积聚在中,实也,甚则嘿嘿不欲语,肢体不欲动,或眩运昏花,或泄泻不实,皆大实有羸状也。”

实证指因邪气盛正气尚未虚衰而致的证候[3]。多由外邪侵入人体,或内脏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在体内所致[4]。与虚证相对。热性病实证,表现高热面赤口渴烦躁谵语,或腹满痛而拒按便秘,尿短赤,舌质苍老,苔黄干糙,脉实有力等[4]实证所结聚的邪气气血郁结、热邪、水饮、停痰、食积虫积癥瘕积聚等较为常见[4]。《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医学心悟》:“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厚,脉实有力,此实也。”由于致病邪气的性质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一致[4]。一般有发热腹胀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4]。治宜泻实祛邪[4]实证表实里实实热、寒实之分。

虚证八纲之一[5]。指人体精气不足而出现的虚弱证候[5]。与实证相对而言[5]。多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引起,但以后者为主[6]。如饮食失调、七情劳倦、房室过度、久病失治等致正气耗伤,形成虚证[6]。《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常见精神萎靡,面色㿠白,身倦无力,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泄小便频数或不禁,舌质淡胖或光绛无苔,脉虚细无力等症[6][6]。治宜补益滋养为主[6]虚证主要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之分[6]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2.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8.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5.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25.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