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证

中医诊断学 阴阳学说 中医证名 中医学 中医辨证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zhèng

2 英文参考

yang syndr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阳证:1.八纲中的表证热证实证;2.典型的实热证;3.外科疮疡见红热痛者。

4 八纲中的表证热证实证·阳证

阳证(yang syndrome[1])为证候[2]。是指符合阳兴奋、躁动、亢进、快速等属性的证候,是对八纲中的表证实证热证的概括[2]

阴阳辨别疾病性质的总纲,所以,诊察疾病,辨别证候,最后都要归属为阳证阴证,以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3]。一般而言,凡属急性的、亢盛的、动的、强实的、代谢旺盛的、进行性的、兴奋证候都属阳证[3]。临床可见身热恶寒心烦口渴、声高气粗、面红目赤、躁动不安甚或发狂、心烦不寐咳嗽声重、大便秘结不通、小便短赤、腹痛拒按疮疡红肿痛热、舌红苔黄、脉洪滑实而数等[3]

5 典型的实热证·阳证

阳证证候[3]。是指典型的实热证,如壮热面赤头痛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烦渴引饮、语声粗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臭秽、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浮洪数有力等[3]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9.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8.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阳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阳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阳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阳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