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kidney Qi[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kidney-QI[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àhéng SP15[中国针灸学词典]
kidney qi[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序号 |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 药品名称 | 剂型 | 规格 | 单位 | 零售指导价格 | 类别 | 备注 |
516 | 39 | 金匮肾气丸 | 蜜丸 | 6g | 丸 | 0.88元 | 中成药部分 | * |
517 | 39 | 金匮肾气丸 | 蜜丸 | 54g | 瓶 | 6.7元 | 中成药部分 | |
518 | 39 | 金匮肾气丸 | 蜜丸 | 60g | 瓶 | 7.4元 | 中成药部分 | |
519 | 39 | 金匮肾气丸 | 蜜丸 | 90g | 瓶 | 10.8元 | 中成药部分 | |
520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蜜丸 | 60g | 瓶 | 8.8元 | 中成药部分 | *△ |
521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蜜丸 | 4.5g | 袋 | 0.8元 | 中成药部分 | |
522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蜜丸 | 5g | 袋 | 0.88元 | 中成药部分 | |
523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蜜丸 | 6g | 袋 | 1.0元 | 中成药部分 | |
524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蜜丸 | 20g | 袋 | 3.2元 | 中成药部分 | |
525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蜜丸 | 30g | 袋 | 4.6元 | 中成药部分 | |
526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蜜丸 | 40g | 瓶 | 6.0元 | 中成药部分 | |
527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蜜丸 | 50g | 瓶 | 7.4元 | 中成药部分 | |
528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蜜丸 | 72g | 瓶 | 10.4元 | 中成药部分 | |
529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蜜丸 | 90g | 瓶 | 12.8元 | 中成药部分 | |
530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丸 | 60g | 瓶 | 9.5元 | 中成药部分 | *△ |
531 | 39 | 金匮肾气丸 | 水丸 | 72g | 瓶 | 11.2元 | 中成药部分 | |
532 | 39 | 金匮肾气丸 | 浓缩丸 | 200丸 | 瓶 | 11.1元 | 中成药部分 | *△ |
533 | 39 | 金匮肾气丸 | 浓缩丸 | 360丸 | 瓶 | 19.6元 | 中成药部分 | |
534 | 39 | 金匮肾气片 | 片剂 | 0.27g*72片(薄膜衣) | 盒(瓶) | 24.0元 | 中成药部分 | * |
535 | 39 | 金匮肾气片 | 片剂 | 0.27g*40片(糖衣) | 盒(瓶) | 12.4元 | 中成药部分 | |
536 | 39 | 金匮肾气片 | 片剂 | 0.27g*48片(糖衣) | 盒(瓶) | 14.8元 | 中成药部分 | |
537 | 39 | 金匮肾气片 | 片剂 | 0.27g*72片(糖衣) | 盒(瓶) | 21.8元 | 中成药部分 | |
538 | 39 | 金匮肾气片 | 片剂 | 0.27g*100片(糖衣) | 盒(瓶) | 29.9元 | 中成药部分 | |
539 | 39 | 金匮肾气片 | 片剂 | 0.27g*18片(薄膜衣) | 盒(瓶) | 6.3元 | 中成药部分 | |
540 | 39 | 金匮肾气片 | 片剂 | 0.27g*48片(薄膜衣) | 盒(瓶) | 16.2元 | 中成药部分 | |
541 | 39 | 金匮肾气片 | 片剂 | 0.27g*100片(薄膜衣) | 盒(瓶) | 32.9元 | 中成药部分 |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5 经穴别名·肾气
穴位 | 大横 | ||
---|---|---|---|
汉语拼音 | Daheng | ||
罗马拼音 | Taheng | ||
美国英译名 | Great Cross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SP15 | |
日本 | 15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RP15 | |
富耶氏 | RP15 | ||
德国 | MP15 | ||
英国 | Sp15 | ||
美国 | Sp15 |
大横为经穴名(Dàhéng SP1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肾气[3]。属足太阴脾经;大横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3]。大即巨大,横为竖之对,本穴平脐,内应横行结肠,故名大横[3]。主治腹痛,腹泻,腹胀,泄泻,便秘,习惯性便秘,四肢无力,惊悸怔忡,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麻痹,痢疾,久痢,肠寄生虫病,肠蛔虫症,四肢痉挛,流行性感冒等。
5.1 别名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大横,在腹哀下三寸,直脐旁,足太阴、阴维之会。刺入七分,灸五壮。
5.3 特异性
5.4 穴名解
大即巨大,横为竖之对,本穴平脐,内应横行结肠,故名大横[3]。
横,与纵、竖、直相对,又指脐。道经称脐为横津。本穴在腹哀下3寸,内应横结肠,其处至广而大,横与脐平,在脐旁之大横纹中,故名“大横”。[4]
5.5 所属部位
腹[5]
5.6 大横穴的定位
另说大横在腹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
大横穴的位置
5.7 取法
5.8 穴位解剖
大横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9、10、11肋间经神的前皮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渐薄,内有腹壁浅动、静脉及胸神经前支和外侧支。腹肌由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0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第10肋间神经、动脉[8]。
5.9 大横穴的功效与作用
大横有通调肠胃作用,能治肠腹气之病,为治腹痛、泻痢的常用穴[8]。
5.10 主治病症
大横穴主治腹痛,腹泻,腹胀,泄泻,便秘,习惯性便秘,四肢无力,惊悸怔忡,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麻痹,痢疾,久痢,肠寄生虫病,肠蛔虫症,四肢痉挛,流行性感冒等。
大横主治脾胃及局部疾患:如腹胀、腹痛、泄泻、便秘、四肢无力、惊悸怔忡等[8]。
现代又多用大横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肠麻痹、肠寄生虫病等[8]。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一般直刺1.0~1.5寸[8][8][8],局部有酸胀感[8],可扩散至同侧腹部[8]。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
平刺2.0~2.5寸透神阙治肠寄生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同侧腹部;
治疗腹痛时,可用盘旋法。
5.11.2 灸法
5.12 配伍
5.13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惊怖心忪,少力,灸大横五十壮。四肢不可举动,多汗洞痢,灸大横随年壮。
《外台秘要》:挟脐旁,去两边各四寸五分。
5.14 研究进展
5.14.1 治疗内科腹痛
患者取屈膝平卧位,选择大横,用双手拇指与示指、中指的指腹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拿捏住所选部位的肌肉,进行3~5 min,提捏20次/min。结果显示,推拿大横治疗组与654-2注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同样具有止痛的作用。
5.14.2 治疗便秘
有报道,依次按压大横、中脘、章门各1~2 min,后改按压为顺时针方向揉摩5 min。每日早、晚各1次,1周为一疗程。指压治疗后68例患者治愈42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无不良反应。
5.14.3 治疗尿失禁、尿潴留
针刺大横得气后,施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 min,间歇行针2~3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5.14.4 驱蛔
5.14.5 治疗急性胃肠炎
6 肾精化生之气·肾气
肾气是肾精化生之气[8]。指肾脏的功能活动。表现为肾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气化等功能活动[8]。肾气由肾阳蒸煦肾阴所产生,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和发育机能的活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死。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7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26.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4.
-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2.
-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