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清肺丸

祛痰镇咳药 中医学 中药学 方剂 中成药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ér tóng qīng fèi wán

2 概述

儿童清肺丸中成药名,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其组成为麻黄10g,苦杏仁20g,石膏40g,甘草10g,桑白皮蜜炙)30g,瓜蒌皮30g,黄芩40g,板蓝根40g,橘红30g,法半夏30g,紫苏子(炒)20g,葶苈子10g,浙贝母40g,紫苏叶20g,细辛8g,薄荷30g,枇杷叶蜜炙)40g,白前30g,前胡20g,石菖蒲30g,天花粉30g,青礞石(煅)10g。功能清肺,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络痰热,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亦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3 儿童清肺丸药典标准

3.1 品名

儿童清肺丸

Ertong Qingfei Wan

3.2 处方

麻黄10g、炒苦杏仁20g、石膏40g、甘草10g、蜜桑白皮30g、瓜蒌皮30g、黄芩40g、板蓝根40g、橘红30g、法半夏30g、炒紫苏子20g、葶苈子10g、浙贝母40g、紫苏叶20g、细辛8g、薄荷30g、蜜枇杷叶40g、白前30g、前胡20g、石菖蒲30g、天花粉30g、煅青礞石10g

3.3 制法

以上二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苦、辛辣。

3.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片状结晶无色,有平直纹理(石膏)。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纤维无色,直径13~26μm,壁厚,孔沟不明显(蜜桑白皮)。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似哑铃状(麻黄)。种皮内表皮细胞黄色,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壁稍厚(葶苈子)。叶肉组织中有细小草酸钙簇晶,直径4~8μm(紫苏叶)。淀粉粒复粒由2~14分粒组成,常由一个大的帽盔状分粒与几个小分粒复合(天花粉)。

(2)取本品10g,剪碎,加硅藻土5g,研匀,加浓氨试液2ml、乙醇5ml和乙醚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盐酸溶液(1→20)1ml,低温蒸干,残渣用适量的甲醇溶解,加中性氧化铝1g,拌匀,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6g,内径为1cm)上,用甲醇30ml洗脱,收集洗脱液,低温浓缩至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3g,剪碎,加硅藻土1g,研匀,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乙醚液备用;药渣挥去乙醚,加70%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少量水溶解,加在聚酰胺柱(60~80目,1g,内径为1cm,湿法装柱)上,用水50ml洗脱,弃去水洗脱液,再用85%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醇—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三氯化铁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鉴别](3)项下的备用乙醚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三氯甲烷(3:2)混合溶液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枇杷叶照药材0.5g,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同法制成对照药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溶液2μl及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3.7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混匀,取适量,精密称定,精密加入半量的硅藻土,研匀,取1.5g,精密称定,加入70%乙醇40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转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人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3.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黄芩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5mg。

3.8 功能与主治

清肺,解表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三岁以下一次半丸。

3.10 规格

每丸重3g

3.11 贮藏

密封

3.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儿童清肺丸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Ertong Qingfei Wan

4.2 标准编号

WS3-B-0012-89

4.3 处方

麻黄   10g 苦杏仁(炒) 20g 石膏 40g 甘草 10g 桑白皮蜜炙) 30g 瓜蒌皮 30g 黄芩 40g 板蓝根 40g 橘红 30g 法半夏 30g 紫苏子(炒) 20g 葶苈子 10g 渐贝母 40g 紫苏叶 20g 细辛 8g 薄荷 30g 枇杷叶蜜炙) 40g 白前 30g 前胡 20g 石菖蒲 30g 天花粉 30g 青礞石(煅) 10g

4.4 制法

以上二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170~180 g,制成大蜜丸,即得。

4.5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苦、辛辣。

4.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片状结晶无色,有平直纹理。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纤维无色,直径13 ̄26μm,孔沟不明显。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似哑铃状。种皮下皮细胞黄色,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壁稍厚。叶肉组织中有细小草酸钙簇晶,直径4 ̄8μm。 淀粉粒复粒,由2 ̄14 分粒组成,常有一个大的帽盔状分粒与几个小分粒复合。

4.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4.8 功能与主治

清肺、化痰,止嗽。用于小儿肺经痰热,外感风寒引起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粘稠,咽痛声哑

4.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 丸,一日2 次。 3岁以下一次半丸。

4.10 规格

每丸重 3g。

4.11 贮藏

密封

5 儿童清肺丸介绍

5.1 药品类型

中药

5.2 药品名称

儿童清肺丸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药品英文名称

5.5 成份

5.6 性状

5.7 作用类别

5.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肺,解表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5.9 规格

每丸重3克

5.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3岁以下一次半丸。

5.11 禁忌

5.12 不良反应

5.13 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中药

3.婴幼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内蕴痰热咳嗽阴虚燥咳、体弱久嗽者不适用。

5.高血压心脏病患儿慎用。脾虚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喘憋、面青唇紫者,应及时就医。

8.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9.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10.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1.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2.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3.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4.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5 药理作用

5.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介绍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
编辑:wangyuan、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古籍中的儿童清肺丸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儿童清肺丸相关药品说明书范本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