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名 积聚 中医内科学 常见病方药治疗 中医常见病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2 概述

聚为病证名[1]。《黄帝内经灵枢·五变》称大聚[1]。指腹中有块而聚散无常的病证[1]。《难经·五十五难》:“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景岳全书·杂病》:“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也。……其病多在气分,气无形而动也。”《医灯续焰·积聚脉证》:“如肠腹攻冲,疝痃瘕热,胸腹胀满,切痛雷鸣等证,皆聚之类也。”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为特征者称为聚[2]。聚者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乃为腑病[3]。积为脏病,脏有五,聚为腑病,腑有六,故又有五积六聚之名[4]。积和聚在病情和病机上虽有不同,但二者病因相同,病机相关,故并而讨论[4]

3 聚证病因病机

聚证多由情志抑郁,肝气失调,气机不畅所致[4]

4 积与聚的区别

腹内结块,固定不移,并伴胀痛刺痛为特征者称为积[4]。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为特征者称为聚[4]。积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机: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是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乃为腑病[4]

5 聚证辨证治疗

聚证病在气分,为时尚暂,病情较轻,尚易治疗[4]。治以行气消聚为主[4]。可用散聚汤化积丸等方[4]

5.1 肝气郁滞/肝气郁结

积聚·肝气郁结证(amassment and accumulation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5])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腹胀或痛,情志抑郁,喜叹息,胸胁少腹胀窜痛,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苔白,脉弦等为常见症的积聚证候[5]

5.1.1 肝气郁滞型聚证症状

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或不适,苔薄,脉弦[5]

5.1.2 证候分析

肝失疏泄,气结成形作梗或气机逆乱,故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气散则胀痛,即止。脘胁之间时或不适,脉弦均为肝气不舒气机不利之象。[5]

5.1.3 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消聚[5]

5.1.4 肝气郁滞型聚证的方药治疗

逍遥散为主方[备注]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白术白芍药当归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方中柴胡白芍疏肝柔肝当归养血柔肝薄荷散郁;白术茯苓甘草调理脾胃。如气滞较甚者,可加香附青皮广木香疏肝理气之品。如兼瘀象者,加玄胡、莪术等。如年老或体虚者,可加党参以顾其虚。如寒湿中阻,症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象弦缓者,可用木香顺气散[备注]木香顺气散(《沈氏尊生书》):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壳川朴乌药香附苍术砂仁、桂心、川芎温中散寒行气化湿[5]

5.2 食滞痰阻

积聚·食滞痰阻证(amassment and accumulation with syndrome of food stagnation and phlegm blockade[5])是指饮食停滞,痰湿壅阻,以腹胀或痛,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则胀痛加剧,便秘纳呆,脘闷不舒,苔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积聚证候[5]

5.2.1 食滞痰阻型聚证症状

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脉弦滑[5]

5.2.2 证候分析

食滞肠道,脾运失司,湿痰内生,痰食互阻,气机不畅,故见胀痛便秘纳呆。痰食阻滞,气聚不散,故腹部有条状物出现。苔腻,脉弦滑均为湿痰气滞之征象。[5]

5.2.3 治法

导滞通便理气化痰[5]

5.2.4 食滞痰阻型聚证的方药治疗

六磨汤[备注]六磨汤(《证治准绳》):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为主方。方中大黄枳实槟榔化滞通便沉香木香乌药理气祛湿。食痰下达,气机通畅,则瘕聚自散。如痰湿盛者,可加陈皮半夏茯苓以增强化痰和中之力。[5]

痰湿较重,兼有食滞,腑气虽通,苔腻不化者,可用平胃散[备注]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苍术厚朴橘皮甘草生姜大枣山楂六曲等以健脾消导燥湿化痰[5]

聚证实证多见,但反复发作,脾气损伤,可常服香砂六君子汤[备注]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以扶正气。[5]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7-19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1.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聚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聚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聚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聚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