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噻氯匹定胶囊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版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化学药品说明书
盐酸噻氯匹定胶囊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02月05日药监注函[2002]58号《关于公布第二批化学药品说明书目录的通知》发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说明书是规范修订后的建议参考样稿,企业如有疑异,可提出修改意见。〔适应症〕应与原批准的内容一致;〔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项内容,企业提供的说明书不能比样稿所列的少。对于说明书样稿中的空项或未列全的项目,应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商品名、规格等。

盐酸噻氯匹定胶囊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盐酸噻氯匹定胶囊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Ticlopid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

汉语拼音:Yɑnsuɑn Sɑilüpidinɡ Jiɑonɑnɡ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噻氯匹定

结构式:(参见盐酸噻氯匹定缓释片

分子式

分子量:

性状

胶囊,内容物为类白色颗粒。

【药理毒理】

噻氯匹定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小板的活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二磷酸腺苷(ADP)起关键作用。当二磷酸腺苷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活化血小板膜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受体(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并使其结合纤维蛋白原进而引起血小板聚集(Ⅰ期聚集)。另外,血小板活化后又可释放二磷酸腺苷,导致血小板进一步聚集(Ⅱ期聚集)。噻氯匹定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包括Ⅰ期及Ⅱ期聚集)有强力抑制作用,且作用持久。此外,噻氯匹定可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液粘滞性,并提高全血红细胞的滤过率。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易吸收,在服用后1~2小时达到血药峰浓度,其血浆半衰期为12小时。服用后较快的产生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在第4至第6天,达最大作用。其药效作用不与血药浓度相关,其作用时间与血小板存活半衰期(7日)相关,故停药之后,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尚持续数日。在血浆中迅速清除,仅一小部分以原形药随尿液排出。活性成分的60%转化为代谢物随粪便排泄代谢物可能具有活性作用

适应症】

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聚集状态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性疾患。

【用法用量】

口服:一日1次,一次1粒(0.25g);就餐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

(1)偶见轻微胃肠道反应

(2)罕见的反应有:恶心腹泻、皮疹、瘀斑、齿龈出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胆汁阻塞性黄疸、肝功能损害。以上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消失。

禁忌

(1)血友病或其它出血性疾病患者粒细胞血小板减少患者溃疡病活动出血患者均不应使用此药。

(2)严重的肝功能损害患者,由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往往增加出血的危险,故本品不宜使用。

(3)对本品过敏者。

注意事项】

(1)为避免外科口腔科择期手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前10~14天应停用本药。若术中出现紧急情况,可输新鲜血小板以帮助止血静脉注射甲泼尼松龙20mg可使出血时间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

(2)严重的肾功能损害患者,由于肾清除率降低,导致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加重肾功能损害。故使用本品时应密切监测功能,必要时可减量。

(3)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象,最初3个月内每两周一次。一旦出现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即应停药,并继续监测至恢复正常。

(4)本品宜于进餐时服药,因食物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减低胃肠道不良反应

(5)服用本品时若患者受伤且有导致继发性出血的危险时,应暂停服本药

(6)为避免加重出血,择期手术(包括拔牙)前10~24天应停用本品。

(7)用药过程中若发生出血合并症,输血小板可帮助止血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以透过胎盘及进入母乳,应避免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任何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溶栓剂及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合用均可加重出血的危险。若临床确有必要联合用药,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实验室监测

(2)本品与茶碱合用时,因其降低了后者的清除率,会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并有过量的危险。故用本品期间及之后应调整茶碱用量,必要时进行茶碱血药浓度监测

(3)本品与地高辛合用时可使后者血药浓度轻度下降(约15%),但一般不会影响地高辛的临床疗效。

(4)偶见本品降低环孢素血药浓度的报道,故二者合用时应定期进行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

药物过量】

规格

(1)0.25g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

地    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网    址: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