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胃丹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wèi dān

2 概述

小胃丹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3 丹溪心法》卷二方之小胃丹

3.1 处方

芫花(醋拌一夜,瓦器上炒令黑)、甘遂(面裹煨,长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晒干,或水浸冬七日,春、秋五日,或水煮)、大戟(长流水煮一时辰,再水洗晒干)各半两,大黄(湿纸裹煨后,酒润炒熟)一两半,炒黄柏三两[1]

芫花(好醋拌匀,过一宿,瓦器炒令黑,不要焦)甘遂(湿面裹,长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晒干;又云:水浸,冬七日,春、秋五日,或水煮亦可)大戟(长流水煮一时,再水洗晒干)各15克 大黄(湿纸裹煨勿焦,切,焙干,再酒润炒熟,焙干)45克 黄柏90克(焙,炒)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煮糊为丸,麻子大[1]

3.3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二方之小胃丹主治膈上热痰风痰湿痰,肩臂疼痛[1]

3.4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至三十丸,临卧,白开水送下,欲利则空腹服[1]

3.5 使用注意

能损胃气,不能多用久用。

3.6 摘录

丹溪心法》卷二

4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三引《三因》方之小胃丹

4.1 方名

小胃丹

4.2 组成

芫花1两,甘遂1两,大戟1两,大黄(酒拌蒸)1两半,黄柏(炒褐色)2两。

4.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粥为丸,如麻子大。

4.4 功效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三引《三因》方之小胃丹功在上可去胸膈之痰,下可利肠胃之痰。泻积利水通便。主治水饮痰热互结之肩膊、胸腹疼痛食积哮喘咳嗽心悸头眩带下

4.5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温汤送下。

4.6 用药禁忌

能损胃气,不宜多;唯胃虚少食者忌用。

4.7 临床应用

1.哮:丹溪治一人哮,1日1发,此病在上焦,不得汗泄,正当10月,遂以麻黄黄芩各2钱,入姜汁煎服,临卧进小胃丹三十粒而安。

2.痰饮:朱文学遍体如虫螫,口舌糜烂,余诊之,寸脉乍大乍小,意其为鬼祟,细察两关弦滑且大,遂断定为痰饮之疴。投滚痰丸3钱,虽微有所下,而病患如旧,更以小胃丹2钱与之服,复下痰积及水10余碗,遍体之痛减半,更以人参3钱,白术2钱,煎汤服小胃丹3钱,大泻十余行,约有20碗许,病若失矣。乃以六君子为丸,服4斤而愈。

3.白带证治准绳·女科》:陶遵道外姑,年七十,形瘦,善啖,白带,食前姜汤吞大补丸50丸1-2次,午膳后及临卧时各与小胃丹15丸愈。

4.8 各家论述

医方考》:小,消也;小胃者,消去胃中之痰物也。甘遂芫花大戟,能下十二经之湿痰大黄佐之下行,黄柏制其辛烈。是方也,大毒之剂,攻杀击刺之兵也,善用则治,弗善用之则乱。

4.9 附注

丹溪心法》本方用法:芫花(好醋拌匀,过一宿,瓦器不住手搅,炒令黑,不要焦)、甘遂(湿面裹,长流水浸半月,再水洗晒干。又云,水浸冬七,春、秋五日,或水煮亦可)、大戟(长流水煮一时,再水洗晒干)各半两,大黄(湿纸裹煨,勿焦,切,焙干,再酒润,炒熟焙干)一两半,黄柏三两(焙炒),每服二三十丸,临卧津液吞下,或白汤一口送下,取其膈上之湿痰热积,以意消息之,欲利则空心服。按:《医学纲目》本方用法:上为末,以白术膏为丸,如萝卜子大。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