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诊疗规范 睡眠障碍 精神障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ā zuò xìng shuì bìng zhěn liáo guī fàn ( 2 0 2 0 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发作性睡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是《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的一部分。《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0年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45号)印发。

3 诊疗规范全文

3.1 一、概述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以难以控制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瘫、睡眠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国外患病率为0.02%~0.18%,国内约 0.033%;国外通常在 10~20 岁起病,国内多在 8~12岁起病;国外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国内约为 2:1。本病分为两型:1型既往被称为“猝倒型”,以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hypocretin,Hcrt)-1 水平显著下降为特征;2 型既往被称为“非猝倒型”,脑脊液中 Hcrt-1 水平通常无明显下降。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终生性睡眠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睡眠生活质量,甚至引发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

3.2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

发作性睡病病因不明,通常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8%~10%的患者有家族史,患者第一代直系亲属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 20~70 倍,同卵双生子共患率为 25%~31%。本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高度相关,HLA-DQB1*0602 在各种族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中均有很高的阳性率,达88%~100%,远高于普通人群 23%的阳性率。同时,半数以上的病例在起病前有一定诱因,如情绪紧张、压力大、过度疲劳等。病毒感染,特别是 H1N1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此病。Hcrt神经元的特异性丧失是发作性睡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Hcrt是一种具有促醒作用神经肽,由下丘脑后外侧部的少量神经元合成。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免疫损伤导致 Hcrt 神经元凋亡,Hcrt 分泌减少而发病。

3.3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3.3.1 (一)临床特征

发作性睡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此外,可伴有肥胖性早熟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焦虑或抑郁等。

1.日间嗜睡

日间嗜睡患者最重要的主诉,表现为日间难以遏制的困倦或陷入睡眠,在单调、无刺激环境中更容易入睡。一些患者可能在行走、吃饭、说话时突然睡眠发作,而呈现出一些无意识行为刻板动作。日间小睡可暂时缓解睡意,但维持时间不长。

2.猝倒发作

表现为清醒期突发的双侧骨骼肌张力下降而意识相对保留,被认为是 REM 睡眠片段解离与插入的表现,是发作性睡病的特征性表现。通常由大笑、高兴等积极的情绪诱发,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等也可诱发。猝倒可仅表现为局部骨骼肌无力,如眼睑下垂、舌脱垂、面部松弛,也可影响到颈部、上肢和下肢,引起头下垂、上肢下垂、膝盖弯曲、身体前倾,甚至跌倒等,呼吸肌一般不受累。发作时间通常短暂(<2 分钟),可迅速完全恢复。发作频率从数月 1 次到每天数次不等。有时强烈的情感刺激可引发持续的猝倒发作,严重时可持续数小时,称为猝倒持续状态。

3.睡眠瘫痪

发生在入睡或醒来时,虽然意识清楚,但无法自主运动或讲话,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在有意识努力下或外界刺激(身体受到触碰)下可立即恢复正常。

4.睡眠幻觉

发生在入睡或醒来时,似梦境样体验,多为恐怖或不愉快的内容。通常为视觉或体感幻觉(如“灵魂出窍”感),也可表现为听觉平衡觉或多种感觉复合形式的幻觉

5.夜间睡眠紊乱

表现为夜间睡眠中断、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多、睡眠效率下降,可伴有周期性肢体运动、梦魇和 RBD 等。

3.3.2 (二)临床评估

1.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可见睡眠潜伏期缩短、出现睡眠始发 REM 睡眠(sleep onset REM period,SOREMP):即睡眠起始后 15 分钟内出现 REM 睡眠、入睡后觉醒增多、睡眠效率下降、微觉醒次数增加、周期性肢体运动增加、REM 睡眠眼动指数增高、REM睡眠肌张力失弛缓以及 NREM 1 期睡眠增加、NREM 3 期睡眠减少等。也可用于发现或排除其他睡眠障碍

2.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前晚应先进行 PSG,以确保夜间睡眠时间大于 7 小时。共进行 4~5 次小睡试验,用于评估平均睡眠潜伏期及 SOREMP 出现情况。

3.清醒维持试验(maintenance of wakefulness test,MWT):用于评估日间维持清醒的能力,非诊断性检查,可用于疗效评估

4.脑脊液 Hcrt-1 检测:为发作性睡病 1 型的诊断指标。

5.基因亚型:HLA-DR2 和 HLA-DQB1*0602 阳性发作性睡病相关

6.量表:用于评估日间嗜睡,常用 Epworth 嗜睡量表(ESS)和斯坦福嗜睡量表(SSS)。

3.4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ICSD-3 将发作性睡病分为 1 型和 2 型。两型的共同诊断要点是存在日间难以遏制的困倦和睡眠发作(至少 3 个月以上);MSLT 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8 分钟和 2 个以上的 SOREMP(前夜 PSG 中的SOREMP 可以代替 1 次 MSLT 的 SOREMP)。不同点为 1 型存在猝倒而 2型不存在;1 型免疫反应检测脑脊液的 Hcrt-1≤110 pg/ml 或小于正常参考值的 1/3,2 型不存在或未检测。在做出发作性睡病 2 型诊断前,须排除睡眠不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时相延迟、药物或物质使用及撤药反应等可能出现日间嗜睡症状的疾病或情况;同时,可能伴随的抑郁症状须与抑郁障碍进行鉴别,睡眠幻觉须与精神分裂症进行鉴别。

3.5 五、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

3.5.1 (一)治疗原则

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原则包括:①通过支持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减少日间嗜睡控制猝倒发作、改善夜间睡眠;②调适心理行为,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③尽可能减少发作性睡病伴随的症状或疾病;④减少和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不良反应

3.5.2 (二)药物治疗

1.日间嗜睡药物治疗

(1)莫达非尼:通过低亲和性阻断多巴胺(dopamine,DA)转运体再摄取蛋白,增强中枢-皮质-边缘系统 DA 能神经传递,增强大脑皮质脑干胆碱能和谷氨酸神经兴奋性活动,增加丘脑结节乳头核的 Hcrt 依赖性组胺神经传递。初始剂量为 100 mg/d,此后每 5天增加 50~100 mg,直至标准剂量 200~400 mg。通常早晨顿服 200mg,若仍残留嗜睡症状,可逐渐增至 400 mg/d,分 2 次在早晨和中午服药,最大剂量 600 mg/d。常见不良反应头痛神经质、胃肠道反应鼻炎症状血压升高、食欲降低、体重减轻等,缓慢加量可减少不良反应。莫达非尼可能存在潜在的滥用性和心理依赖性。

(2)哌甲酯:能阻断突触神经元对 DA 和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的再摄取,并增加上述单胺物质释放至外神经元间隙。其缓释片可有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最高剂量 100 mg/d。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晕失眠、无力、高血压体重减轻等。青光眼焦虑症癫痫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慎用。禁用于高血压胸痛心律失常、二尖瓣脱垂、心室肥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哌甲酯存在潜在的滥用性和较高的耐受性

2.抗猝倒药物治疗

主要为抗抑郁药,起效迅速,但突然减量或停药后可出现猝倒症状反弹。

(1)选择性 5-羟色胺5-HT)和 NA 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NRI)。可有效抑制 5-HT 和 NA 的再摄取。常用药物包括:①文拉法辛:其缓释片适用于治疗日间猝倒发作。起始剂量 37.5 mg,早餐后顿服,缓慢增至有效剂量 75~225 mg/d。不良反应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②度洛西汀:对猝倒亦有较好的效果,有效剂量 20~40 mg/d,最大剂量 60 mg/d。不良反应头晕头痛恶心等。

(2)选择性 NA 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noradrenaline reuptakeinhibitor,NaRI)。常用药物包括:①瑞波西汀:增强中神经系统NA 活性,减少猝倒发作的频率及严重程度;②阿托莫西汀:选择性抑制 NA 的突触前转运,增强 NA 功能有效剂量为 10~60 mg/d,最大剂量为 80 mg/d。常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尿潴留、便秘等,需监测血压心率

(3)其他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TCA)中的氯米帕明去甲阿米替林丙咪嗪。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中的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也可治疗猝倒发作,但作用相对较弱。

3.睡眠瘫痪睡眠幻觉药物治疗

推荐使用氯米帕明氟西汀文拉法辛抗抑郁药,也可使用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及短半衰期苯二氮䓬类等镇静催眠药

4.夜间睡眠紊乱的药物治疗

可使用镇静催眠药(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治疗。

3.5.3 (三)支持性治疗

1.规律性日间小睡

有助于改善觉醒水平,减少药物剂量

2.睡眠卫生

可缓解日间嗜睡,增强药物疗效,减少伴随疾病。包括保持规律的睡眠-觉醒节律,避免睡眠剥夺,戒烟酒,避免不当使用镇静剂,避免过量咖啡因类、高碳水化合物类饮食。

3.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症状及应对措施,了解不同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可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增强信心,使其积极面对疾病。

3.6 六、疾病管理

通过社会支持,针对患者的学业、职业、生活等各方面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允许患者根据日间小睡时间安排学习与工作任务,有助于患者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另外,患者发生交通和工业事故的危险性增加,应尽量避免从事高危性和高警觉性的工作。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