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萝卜

中药材 中医学 中药中毒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 luó bo

2 英文参考

chervil[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 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根·《中医大辞典》·山萝卜

山萝卜中药名,出自《浙江中药手册》。为《饮片新参》记载的明党参之别名[1]

3.1 别名

沙参、明沙参山萝卜[2]

3.2 来源及产地

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的根。主产四川、安徽、江苏、浙江[2]

3.3 性味归经

甘、微苦,凉。入肺、胃、肝经[2]

3.4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养阴和胃解毒。治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贫血眩晕,妇女白带疔毒疮疡[2]

3.5 用法用量

煎服:6~12g[2]

3.6 使用注意

脾虚泄泻梦遗滑精者以及孕妇禁服[2]

3.7 化学成分

本品含微量挥发油,并含有机物糖类及多量淀粉挥发油中主含蜡醇、α-姜黄烯等,还含乙酸十四醇酯、磷脂酰胆碱明党参多糖、多种氨基酸脂肪酸[2]

4 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根·《中医大辞典》·山萝卜

山萝卜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商陆之别名[2]

4.1 别名

见肿消、章柳根牛大黄山萝卜[3]

4.2 来源及产地

商陆科植物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Roxb.或垂序商陆P.americana L.的根。主产河南、湖北、安徽、陕西[3]

4.3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入脾、肺、肾经[3]

4.4 功能主治

泻水,解毒[3]

1.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便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煎服:6~15g[3]

2.治疮疡肿毒,瘰疬。鲜品捣敷[3]

4.5 使用注意

商陆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肌肉抽搐,言语不清,甚至心脏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内服时久煎能减低毒性。孕妇忌服[3]

4.6 化学成分

商陆根含三萜皂苷,其水解产物中有商陆皂苷元(Phytolaccagenin)和去甲商陆皂苷元。还含加利果酸(Jaligonic acid)、去羟加利果酸(Esculentic acid)、γ-氨基丁酸、簇花粟米草酸(Spergulag- enic acid)A及其甲酯、甾族化合物生物碱和大量硝酸钾。垂序商陆根含美商陆皂苷(Phytolaccasaponin)B、E、G,加利果酸γ-氨基丁酸组胺美商陆根抗病毒和抗真菌蛋白商陆碱等[3]

4.7 药理作用

商陆皂苷元有祛痰作用生物碱部分有镇咳作用商陆根提取物有利尿作用。醇提取物对大鼠有抗炎作用煎剂酊剂在体外对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抑制作用。水浸剂对部分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商陆还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其中的成分有一定促进免疫作用[3]

5 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根·《中医大辞典》·山萝卜

山萝卜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续断之别名[3]

5.1 别名

川断山萝卜[4]

5.2 来源及产地

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 Y.cheng et T.M. Ai的根。主产湖北、四川、湖南、贵州等地[4]

5.3 性味归经

苦、辛、甘,微温。入肝、肾经[4]

5.4 功能主治

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4]

1.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足软乏力遗精带下[4]

2.治风湿骨节疼痛跌打损伤骨折[4]

3.治崩漏妊娠胎动漏血,血痢便血,吐衄,痔漏创伤出血[4]

5.5 用法用量

煎服:6~12g[4]

5.6 化学成分

本品含当药苷、马钱子苷、木通皂苷等。挥发油中有莳萝艾菊酮、三叔丁基苯酚等[4]

5.7 药理作用

对小鼠和鸡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作用。体外试验,对肺炎球菌抑制作用。对心脏正性肌力作用,可降低动脉压,兴奋子宫平滑肌[4]

6 川续断科山萝卜的花·《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萝卜

6.1 拼音名

Shān Luó Bo

6.2 别名

蒙古山萝卜

6.3 来源

川续断科山萝卜Scabiosa comos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以花入药。

6.4 生境分布

华北。

6.5 性味

甘、微苦,凉。

6.6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主治肝火头痛,发烧,肺热咳嗽黄疸

6.7 用法用量

1钱,多研面冲服

6.8 备注

同属植物河北山萝卜Scabiosa tschiliensis Griin,产于河北省。

6.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8.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6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