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味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表、平肝潜阳等降低人体病理性机能亢进的药物寒、凉药。[附]中药性味功能口诀:中药品种多,性能各不同,寒凉能清热,温热祛寒用,辛味能行散,甘缓能补中,苦味能泄降,酸涩收敛功,咸味能软坚,淡渗利水通,甘寒能养阴,芳香必止痛,麻舌常有毒,香窜开窍能,气味相结合,配伍贵变通。
-
舒眠
胶囊剂:每粒0.4g。其中酸枣仁性味甘、酸、平,归肝、胆、心经,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之功效;合欢花、合欢皮性味甘、平,归心、肝经,具疏肝解郁、和血安神之功效,此三者为臣;舒眠的适应证:失眠多梦、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胁苦满或胸膈不畅、口苦目眩、舌边尖略红、苔白或微黄,脉弦。
-
杏仁
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略近心脏形,边缘有细锯齿或不明显的重锯齿,主脉基部被白色柔毛;种子味苦。从原植物来看,西伯利亚杏、辽杏及野生山杏的杏仁为苦杏仁,而杏及山杏的栽培种的杏仁有些是苦杏仁,有些是甜杏仁。杏仁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感冒咳嗽,气息喘促,胸满烦闷,肠燥便秘。
-
火制法
麸炒:药物用蜜炙过的麦麸拌炒,称为麸炒。操作方法:将碾细的灶心土置铁锅内炒热,再将药物加入,以灶心土能淹没药物为度,用锅铲炒至表面微显焦黄色,并放出焦香气味,即可取出,筛去灶心土,冷后收藏,土炒火力不宜过大,以免药物焦化。经煅后,质地酥松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使药物发挥应有作用。
-
辣根
Horseradish辣根属十字花科。茎生叶无柄或有短柄,下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常羽状浅裂;上部叶小,披针形至条形。生境分布原产于欧洲,我国东北和河北、北京、江苏等地庭园和药圃内有栽培。选水位低、高燥的土地,掘穴1m深,下部垫草,放上辣根,再以草盖,然后覆土,第2年3月下旬-4月上旬挖出种植。温归经胃;
-
小麦
3.浮小麦是小麦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性味甘、凉,入心经,有益气除热,养心生津,止虚汗、盗汗,骨蒸虚热的作用,可治疗虚热多汗、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3.对妇人脏燥者,小麦宜与大枣、甘草同食;2毫米,丁字着生,花丝细长,子房卵形。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
大麦秸
《中医大辞典》·大麦秸:大麦秸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入脾、肺经。功能主治:消肿,利湿,理气。归经:入脾、肺二经。(性味以下出《本草再新》)附方:治小便不通:陈大麦秸,煎浓汁频服。治疗31例心绞痛,22例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运动耐量增加,硝基甘油片用量减少,气促、心悸症状减轻。
-
蕨菜
概述:FiddleheadFern蕨菜为蕨类植物蕨还处于卷曲未展时的嫩叶,蕨菜是野菜的一种。蕨菜的营养价值分析: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3.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小羽片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4厘米;
-
青叶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性味归经:青叶胆味苦,性寒。青叶胆的化学成分:云南当药含油橄榄酸、氧蒽酮的羟基和甲氧基衍生物及其苷类,还含有具生理作用的内酯碳苷类和黄酮酸苷类。雄蕊4,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扁平,花药蓝色;性状:本品长15~花冠4,深裂,黄色,裂片卵状披针形,内侧基部具2腺窝;
-
三金汤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引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方名:三金汤组成: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冬葵子、瞿麦。功效: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用法用量:水煎服。以金钱草为君药,其性味微咸平,入肝、肾、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消肿的功效,治疗石淋有特效,盖取其咸能软坚之意,有利于尿道结石的排出,故列为君药;
-
鲫鱼
鲫鱼(鲤科)Carassiusauratus鲫鱼又名鲋鱼,别称喜头,为鲤科动物,产于全国各地。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尤其是活鲫鱼汆汤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比拟的作用。
-
竹叶菜
《中医大辞典》·竹叶菜:竹叶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拾遗》记载的鸭跖草之别名。鲜草捣敷;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饭包草的全草。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的功效;可治小便不通、淋沥作痛、水肿、脚气、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鼻衄、尿血、血崩、咽喉肿痛、赤痢、疔疮肿毒、蛇咬伤等症。
-
麦斛
拼音名:MàiHú英文名:all-grassofInconspicuousBulbophyllum别名:石豆、石仙桃、鱼毙草、果上叶、一挂鱼、羊奶草、鸭雀嘴、石杨梅、万年桃、石枣子、青兰、子上叶、瓜子莲、七仙桃、小扣子兰、石豆兰、石蚊虫、楼上楼、石莲子、根上子、石萸、单叶石枣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麦斛的全草。基部具多数丝状须根。
-
黑蚂蚁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HēiM Yǐ来源:为蚁科昆虫黑蚁的全虫。前胸背板甚发达,中胸背板较小。雄蚁较雌蚁略小,均有翅,其触角细长,不呈屈膝状。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10%)可用作刺激剂,或作收敛剂以减少足汗。功能主治:治蛇咬伤和疔毒肿痛。②治疔毒肿痛:黑蚂蚁、苍耳虫共春绒涂。
-
翻白柴
《*辞典》:翻白柴: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FānB iCh i别名: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四川中药志》)。子房半下位,花柱数枚,离生。生境分布:生于山顶岩石等处。性味:性凉,味苦,无毒。功能主治:除风热。②治肠风下血:翻白柴、野地瓜根、白麦、酸汤杆、槐花。
-
疳积药
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拼音名:GānJīY o别名:食疙瘩(《贵州草药》)来源:为唇形料植物腺花香茶菜的根。功能主治:健脾利湿,镇吐理气。附方:①治上吐下泻:食疙瘩五钱,吴萸子一钱,煨水服。②治食积饱胀:食疙瘩一镜。③治痢疾:食疙瘩五钱,麦子三钱(炒焦)。(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摘录:《*辞典》
-
肝风草
《*辞典》:肝风草: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GānFēnɡCǎo来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原形态:葱莲,又名:玉帘。子房下位,每室有胚珠多颗,花柱线形,稍长于雄蕊,柱头微3裂。生境分布:常为盆栽。花瓣中含芸香甙。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治小儿急惊风,羊痫风。水煎调冰糖服;
-
旱柳叶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H nLiǔY 别名:河柳、言叶柳、小叶柳(《中国经济植物志》)。叶披针形,长5~25毫米,花序轴有柔毛,雌花有2个腺体。性味:味微苦。功能主治:散风,祛湿,清湿热。③治关节炎肿痛:鲜旱柳枝叶,煎汤外洗或旱柳枝五钱,寄生、桑枝、五加皮各三钱,透骨草二至三钱。
-
荷蒂
拼音名:H D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的荷叶中央近梗处剪下的叶片。性味:性味苦平。功能主治:和胃安胎,止血止带。可用于胎动不安及崩漏带下等症。有升举之功,又可用于清气下陷之久泻脱肛等症。用法用量:四只至十只,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葵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拼音名:H nɡKu 别名:野枸杞(《内蒙古中草药》),野茄子、野辣子、药人豆(《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夏、秋割取全草,洗净切段。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水边、田野、沟旁、渠边。性味:味苦,性寒,有小毒。治咽喉肿痛,目昏目赤,皮肤瘙痒。③治皮肤瘙痒:红葵二两,水煎熏洗。
-
毒鱼藤
《*辞典》:毒鱼藤: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D Y T nɡ别名:白药根、雷公藤蹄(《岭南草药志》)。6.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或钝,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或褐色柔毛。性味:味苦,有大毒。功能主治:杀虫止痒,逐湿痹。注意:不可内服。附方:①治游走性关节炎:(毒)鱼藤五钱,南天仙子(进口品种)适量。
-
地五泡藤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地五泡藤的根、叶。原形态:常绿平卧小灌木。托叶大,叶状,有切裂齿.萼裂片卵形,顶端渐尖或条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散毒生肌。附方:①治气痞腹痛:家正牛根一两,红饭豆根五钱。②治口角疮:家正牛叶研末,菜油调敷。(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摘录:《*辞典》
-
栝楼
(《金匮要赂》栝蒌薤白白酒汤)⑥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子母秘录》)⒁治乳痈及一切痈疽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脓出即愈:瓜蒌一个(研烂),生粉草、当归(酒洗)各半两,乳香、没药各一钱。⑤《重庆堂随笔》:栝楼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
-
刺菠
出处:《闽东本草》拼音名:C Bō别名:泼盘、托盘(《救荒本草》),空腹莲、空腹妙、饭包菠、雅早(《闽东本草》),饭消扭、地苗、田母,田角公(《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茎细长柔弱,具皮刺和密生腺毛。5,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性味以下出《闽东本草》)③治小儿高热发惊:饭消扭根一钱。
-
滇瑞香
《*辞典》:滇瑞香: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DiānRu Xiānɡ别名:桂花矮陀陀、黄山皮条、构皮岩陀、万年青矮陀陀(《云南中草药选》),桂花岩陀、野瑞香(《云南经济植物》)。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6~苞片背面被丝状微柔毛,通常早落;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下及灌丛中。性味:辛涩,温,有小毒。
-
柑核
《*辞典》:柑核: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GānH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种子。归经:入心、肝。功能主治:主肾疰腰痛,膀胱气痛,小肠疝气,卵肿偏坠。柑核,杜仲等分。此味肝肾同治,故功专,但实证为宜,虚者禁用,以味苦大伤胃气也。(性味以下出《本草求原》)摘录:《*辞典》
-
桂竹糖芥
单叶互生;化学成份:全草含葡萄糖糖芥甙、黄麻属甙A、木糖糖芥甙、木糖糖芥醇甙、糖芥卡诺醇甙等强心甙。药理作用:①强心作用东北产桂竹糖芥乙醇提取液,对蛙,兔以及猫心电图的实验证明,具有强心甙样作用,作用出现快,无明显蓄积性(小鼠),性质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功能主治:强心利尿,健脾和胃,消食。
-
峨三七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 SānQī别名:芋儿七(《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肉质直根。原形态:形态详竹节三七条生境分布:产四川峨眉山。性味:甘,平,无毒。②治劳伤吐血:峨三七、见血清、白茅根、茜草根、麦冬、天冬。③治胃痛出血:峨三七、乌贼骨、阿胶、白芍、栀子、浙贝、冬瓜仁。
-
发菜
主治瘿瘤结气,小便不利。干后呈黑色的发状交织。利尿降压;1.适宜于肺热咳嗽、内热痰结中包括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痈且咳叶黄脓痰、腥臭痰以及高血压、肥胖症和佝偻病等患者食用;据中医书籍中介绍,发菜对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脚气病、鼻出血、缺铁性贫血、高血压和妇科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
冰糖
(性味以下出《本草再新》)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肺燥咳嗽、哮喘、口干烦渴、咽喉肿痛、高血压等症。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的功效;冰糖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对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咯痰带血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用于肺燥、肺虚、风寒劳累所致的咳喘、小儿疟疾、噤口痢、口疮、风火牙痛。
-
矮脚苦蒿
《*辞典》:矮脚苦蒿: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ǎiJiǎoKǔHāo别名:鱼胆草、苦艾、劲直假蓬(《云南中草药选》),金龙胆草(《四川中草药通讯》)。药理作用:①祛痰作用小鼠口服煎剂、水浸膏、醇浸膏及分离出的皂甙粗品均有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附方:①治中耳炎:苦蒿鲜枝叶汁,加青鱼胆滴耳内。
-
菠菜子
《*辞典》:菠菜子: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BōC iZǐ别名:刺蒺藜(《滇南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实。化学成份: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性味:性微温,味微辛甜。归经:入脾、肺二经。功能主治:祛风明目,开通关窍,利肠胃。(性味以下出《滇南本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布荆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B Jīnɡ别名:五指疳、五指风、山紫荆(《广西药植名录》),梅哈忍(傣名)。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山牡荆的根或树干心材。苞片线形;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或栽培。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咳定喘,镇静退热。治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喘咳,气促,小儿发热烦躁不安。
-
酸藤果
《*辞典》:酸藤果: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SuānT nɡGuǒ别名:酸蔃子(《南宁市药物志》),酸藤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的果实。单叶互生;叶柄长约5毫米。子房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或村旁。性味:酸甘,平。
-
哈士蟆
《*辞典》:哈士蟆:出处:《饮片新参》拼音名:HāSh M 别名:哈什蟆、红肚田鸡、蛤蚂(《中药通报》2(5):205,1956),田鸡(《辽宁主要药材》),雪哈(《药材资料汇编》),蛤蟆、吧拉蛙(《吉林中草药》)。捕得雄蛙后即剖腹去内脏洗净,挂起风干或晒干;蹼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注意:痰湿咳嗽及便溏者忌用。
-
单头紫菀根
《*辞典》:单头紫菀根: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DānT uZǐWǎn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附方:①治急性乳腺炎:单头紫菀根一至一两半,或全草一至三两。亦可加威灵仙三钱同煎服。(性味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临床应用:预防感冒:取单头紫菀根制成煎剂,成人每次服20~
-
玳瑁
颈角板短宽;玳瑁的性味归经:《中药炮制学》:玳瑁味甘,性寒。(《中华本草》)玳瑁组方精选: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生玳瑁五两(捣罗为末),安息香五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二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一两(细研),麝香一两(细研),龙脑一钱(细研)。
-
白千层叶
《*辞典》:白千层叶: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B iQiānC nɡY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的叶片,全年可采。功能主治:祛风止痛。附方:①治风湿骨痛,神经痛,肠炎腹泻:白千层干叶二至三钱。②治过敏性皮炎,湿疹:白千层鲜叶煎水洗。(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地梭罗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D SuōLu 别名:地浮萍、一团云(《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地钱科植物地钱的全体。雌雄异体,长大后各生伞状的雌托和雄托;雄托上面着生雄器,内生有纤毛的精子;原叶体近中肋处能发生杯状体,内生胚芽,营无性生殖。生境分布:生于湿地。②治刀伤、骨折:地梭罗捣绒包伤处。
-
生蒲黄
方名·《外治方》之生蒲黄:处方:制天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炮制研究: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
-
白蜡树叶
出处:《贵州植药调查》拼音名:B iL Sh Y 来源:木犀种植物白蜡树的树叶,详白蜡树皮条。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调经,止血生肌。附方:①治经闭:白蜡树叶研末,用酒、水各半吞服,早晚各服一次,每次一钱,连服三天。(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摘录:《*辞典》
-
独叶一枝枪
《*辞典》:独叶一枝枪:出处: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拼音名:D Y Y ZhīQiānɡ别名:独叶一枝花(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华无柱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细葶无柱兰的全草及块茎。性味:微甘,凉。附方:①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鲜华无柱兰根茎捣烂或加米泔水唐汁,外敷局部。
-
白细辛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B iX Xīn别名:贝茜花(《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的全草。苞片数枚,披针形;心皮单生,蓇葖果长矩形,扁平,可达1.5厘米,宽约3毫米,先端有1钩状突起,表面枝细柔毛。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处。附方:治牙痛:白细辛、石膏、地骨皮、板蓝根、白茅根。
-
匙叶草
来源:为白花丹科植物补血草的根或全草。圆锥花序顶生,多次两歧分枝,分枝处有苞片2枚,披针形,淡棕色:花侧生,数朵密集成穗状,每花具椭圆形的苞片;雄蕊5,生于花冠基部;生境分布:生于海滨地带。性味:苦,微寒。②治脱肛:鲜匙叶草全草四两,水煎坐浴。③治湿热便血及血淋:鲜匙叶草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
刺沙蓬
《*辞典》:刺沙蓬: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C ShāP nɡ别名:猪毛菜、大翅猪毛菜(《东北植药图志》),扎蓬棵(《中国药植图鉴》),风滚草(《吉林中草药》)。化学成份:含甜菜碱、琥珀酸、草酸及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半乳糖醛酸和氨基糖构成的多糖。性味:苦,凉。归经:入肝、肾经。
-
川防风
《*辞典》:川防风:出处:《中药志》拼音名:ChuānF nɡFēnɡ别名:竹节防风(《四川中药志》),毛前胡、西风(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茎单一,圆柱形,有纵直沟纹,基部光滑,顶端近花序处密生白色柔毛。30朵,小总苞数片,呈披针形,密生刺毛;治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
-
赤杨
《*辞典》:赤杨: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拼音名:Ch Y nɡ别名:木拨树、木瓜树、水冬果来源:为桦木科植物赤杨的嫩枝叶及树皮。叶互生,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或骤尖,基部楔形,长6~雌花为穗状花序。果熟期7月。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河边及山坡。尚有β-谷甾醇、廿七烷、脂族醇和焦性儿茶酚鞣质。
-
白叶刺根
出处:福建拼音名:B iY C Gēn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根。原形态:福建胡颓子,又名:椬梧。果实卵球形,长5~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功能主治: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②治肾亏腰痛:福建胡颓子根一至二两。水煎汤,加红糖适量调服。(性味以下出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摘录:《*辞典》
-
莼
《*辞典》:莼:出处:《别录》拼音名:Ch n别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诗传》),虊(《说文》),水葵(陆玑《诗疏》),水芹(《齐民要术》),露葵(《颜氏家训》),丝莼(《唐本草》),马蹄草、缺盆草(《经验良方》),锦带(《纲目》),马粟草(《现代实用中药》)。久食损毛发。
-
阿里红
概述:阿里红为多孔菌科植物苦白蹄的干燥菌瘤。具有温肺化痰,降气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利尿,解蛇毒的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阿里红的化学成分:阿里红含多种三萜和甾体化合物,其中主要是齿孔酸和去氢齿孔酸。(《中药大辞典》)治胃痛,胃酸过多:阿里红一钱五分,搓碎,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