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川楝子

中药材 清炒法 炒焦 中药饮片 炒法 中药学 中药炮制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ǎo chuān liàn zǐ

2 英文参考

stir-baked FRUCTUS TOOSENDA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焦川楝子川楝子炮制品。川楝子的炒法唐代已有,见。川楝子原名楝实[1],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1]焦川楝子为厚片或不规则碎块,表面焦黄色,发泡,有焦气,味苦涩[1]川楝子炒焦后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滑肠之弊,以疏肝理气止痛力胜[1]。用于胁肋疼痛胃脘疼痛[1]

4 焦川楝子炮制方法

唐代有“炒去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方法[1]

宋代增加了火炮(《博济方》)、茴香炒、陈皮炒(《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等法[1]

元代除沿用炒法外,又有盐炒、酥制(《瑞竹堂经验方》)、牡蛎炒(《丹溪心法》)等炮制方法[1]

明代又增加了盐加茴香炒、海金沙僵蚕炒、酥炙、麸炒(《普济方》)等炮制方法[1]

清代除沿用麸炒方法外,又增加了火煅(《外科大成》)、火烧存性(《外科证治全生集》)等炮制方法[1]。对炮制目的亦有记述,如“清火生用,治疝煨用,气痛酒蒸用”(《得配本草》)[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焦、盐炙[1]

川楝子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1]。用时捣碎[1]

焦川楝子炮制方法为:取净川楝子切片或砸成小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1]

5 焦川楝子性状

川楝子为类球形[1]。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微有光泽,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1]。外果皮革质,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湿润有黏性[1]。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1]。气特异,味酸苦[1]

焦川楝子为厚片或不规则碎块,表面焦黄色,发泡,有焦气,味苦涩[1]

6 川楝子性味归经

川楝子味苦,性寒[1][2]。有小毒[2]

归肝、小肠膀胱经[2]

归肝、小肠膀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入肝、胃、小肠经[2]

7 川楝子的功效与主治

川楝子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功能[2]

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功能。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川楝子具有理气止痛杀虫功能[2]

1.治肝胃气痛胁痛,疝痛,痛经虫积腹痛,乳腺炎。煎服:4.5~9g[2]

2.治头癣。焙黄研末,熟猪油凡士林调成50%油膏涂之[2]

川楝子生品有小毒,长于杀虫、疗癣,兼能止痛[2]。用于虫积腹痛头癣[2]。如治小儿虫积安虫散(《小儿药证直诀》);治头癣以本品焙干为末,用猪油麻油调成油膏,涂患处[2]

焦川楝子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滑肠之弊,以疏肝理气止痛力胜[2]。用于胁肋疼痛胃脘疼痛[2]。如治肝郁化热,心腹胁肋诸痛和肝肾阴亏而又肝气横逆所致之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2]

盐川楝子能引药下行,作用专于下焦,长于疗疝止痛[2]。常用于疝气疼痛睾丸坠痛[2]

8 焦川楝子炮制作用

川楝子生品有小毒,长于杀虫、疗癣,兼能止痛[2]。用于虫积腹痛头癣[2]。如治小儿虫积安虫散(《小儿药证直诀》);治头癣以本品焙干为末,用猪油麻油调成油膏,涂患处[2]

川楝子炒焦后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滑肠之弊,以疏肝理气止痛力胜[2]。用于胁肋疼痛胃脘疼痛[2]。如治肝郁化热,心腹胁肋诸痛和肝肾阴亏而又肝气横逆所致之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2]

9 焦川楝子的贮存方法

干燥容器内,盐川楝子密闭,置通风干燥[2]。防蛀,防霉[2]

10 参考资料

  1.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0.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炒川楝子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炒川楝子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