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三急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妇科 妇产科疾病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ǎn hòu sān jí

2 英文参考

triple puerperal cris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产后三急为病证名[1]。指产后呕吐盗汗泄泻三证[1]。《张氏医通》卷十一:“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4 产后呕吐

产后呕吐为病证名[2]

4.1 病因病机

多因产后恶露去少,败血散于脾胃;或产后血去过多,而气独盛,以致气逆所致[2]

败血散于脾胃者,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兼见腹胀;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而出现呕吐[2]。同时伴有恶露下行,滞而不爽[2]

4.2 辨证论治

治宜活血祛瘀、降逆和胃[2]。方用抵圣汤人参半夏赤芍药泽兰叶、橘皮,入姜汁数匙)[2]。若以寻常止呕药治之,更伤动正气,病难治愈[2]。气盛以致气逆者,症见腹胀呕吐,兼见气乏力面色不华,产后下血量较多,治宜益气和胃,降逆止呕,方用《和剂局方人参养胃汤[2]

5 产后盗汗

产后盗汗为病证名[3]。见《傅青主女科》。

5.1 病因病机

因产时气血暴虚,血虚阴亏所致[3]

5.2 症状

症见睡中汗出,醒来即止[3]

5.3 治疗

产后盗汗与内科杂病盗汗治法有所不同[3]。一般盗汗患者当归六黄汤;而产后盗汗却应当调补气血,兼以敛汗,方用止汗散(《傅青主女科》:人参当归、熟地、麻黄根黄连浮小麦大枣[3]

6 产后泄泻

产后泄泻又名产泄[4]

6.1 病因病机及治疗

《《张氏医通》卷十一:“产后泄泻。其因有五。一者因胎前泄利未止,产后尤甚;一者因临产伤饮食,产后滑脱;一者因新产骤食肥腥,不能克运;一者因新产烦渴恣饮,水谷混乱;一者因新产失护,脐腹脏腑受冷。其致泻之由虽异,一皆中气虚寒传化失职之患,并宜理中汤为主。食加枳实山楂;水加桂心、茯苓;虚加桂附倍参;寒加桂附倍姜;久泻肾虚加桂心、熟附;瘀结不行加炮楂、归身。若见完谷不化,色白如糜,此脾胃大虚,元气虚脱之候,十有九死。惟猛进温补之剂,庶可挽回。即有烦躁发热面赤,脉来数大,皆虚火上炎之故,当并进桂、附、人参、甘、姜、苓、术之类,伏龙肝煮汤代水煎服,仍得收功。若小便混浊如泔,或大便中有白沫,如肠垢者,乃元气下陷之故,并宜补中益气加桂苓、炮姜升举之。或臭水不止加蕲艾香附吴茱萸。”

丹溪心法》:“产后泄泻,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泄,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大者四、五穗,于盏内烧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研汤调下。此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4.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6.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产后三急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产后三急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产后三急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产后三急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