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炒酸枣仁为酸枣仁的炮制品。酸枣仁的炒法宋代已有,见《太平圣惠方》。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a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 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1]。炒酸枣仁鼓起,表面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有香气。酸枣仁炒后种皮开裂,易于粉碎和煎出;同时炒制能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其作用与生酸枣仁相近,养心安神作用强于生酸枣仁。
4 炒酸枣仁的性状
酸枣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一面较平坦,中间有一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凸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炒酸枣仁鼓起,表面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有香气。
5 炒酸枣仁的质量要求
含杂质(核壳等)不得过5%。
7 酸枣仁的功效与主治
酸枣仁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酸枣仁的养心安神作用很好,多用于心阴不足和肝肾亏损的惊悸,健忘,眩晕,虚烦不眠等症,如酸枣仁汤(《金匮要略方论》)。
炒酸枣仁作用与生酸枣仁相近,养心安神作用强于生酸枣仁。如治心虚血少之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的养心汤(《良方》);治疗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常与人参、白术、茯苓、远志等配伍,如归脾汤(《严氏济生方》)。治疗阴亏血少,虚烦少寐常与人参、远志、柏子仁、麦冬等配伍,如天王补心丹(《中国药典》)。
酸枣仁治心悸失眠:酸枣仁味甘,入心、肝经,能养心阴,益心、肝之血而有安神之效 故多用于阴血虚,心失所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且主要用于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常与当归、何首乌、龙眼肉等配伍。若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常与知母、茯苓、川芎等配伍,如酸枣仁汤;若心脾气虚之心悸失眠,常与当归、黄芪、党参等配伍,如归脾汤;若心肾不足,阴虚阳亢之心悸失眠、健忘梦遗,可与麦门冬、生地黄、远志等配伍,如天王补心丹。
8 炒酸枣仁的炮制作用
酸枣仁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能。尤其是其养心安神作用很好,多用于心阴不足和肝肾亏损的惊悸,健忘,眩晕,虚烦不眠等症,如酸枣仁汤(《金匮要略方论》)。
酸枣仁炒后种皮开裂,易于粉碎和煎出;同时炒制能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其作用与生酸枣仁相近,养心安神作用强于生酸枣仁。如治心虚血少之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的养心汤(《良方》);治疗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常与人参、白术、茯苓、远志等配伍,如归脾汤(《严氏济生方》)。治疗阴亏血少,虚烦少寐常与人参、远志、柏子仁、麦冬等配伍,如天王补心丹(《中国药典》)。
9 酸枣仁的炮制研究
酸枣仁含酸枣仁皂苷A和B、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甾醇、维生素C等。尚含微量具强烈刺激性的挥发油。
酸枣仁自古生熟同治,但从宋代以后逐渐出现了生熟异治之说。如《证类本草》记载:“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后来历代有沿用,即使现在也有此类用法。那么酸枣仁到底是生熟同治还是生熟异治呢?经过对古今文献研究,认为是生熟同治。早在陶弘景时代就明确了,如《证类本草》云:“陶云醒睡,而经云疗不得眠,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如麻黄发汗,根节止汗也。”又“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啖之以醒睡,与此疗不得眠正相反矣”。清《本草从新》亦有论述,云:“(酸枣仁汤)一方加桂一两,二方枣仁皆生用,治不得眠。则生用疗胆热好眠之说,未可信也,盖胆热必有心烦口苦之症,何以反能好眠乎?若肝火郁于胃中,以致倦怠嗜卧,则当用辛泻透发肝火,如柴薄之属,非枣仁所得司也。”另《本草便读》云:“至于炒熟治胆虚不眠,生用治胆热好眠之说,亦习俗相治,究竟不眠好眠,各有成病之由,非一物枣仁可以统治也。”显然是一种“习俗相治”。
从现代资料看,生、炒酸枣仁的化学成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不同。药理作用上,生、炒酸枣仁均有镇静安眠作用,只是炒品略强于生品。曾用枣仁甘草合剂治疗失眠60例,分三组,酸枣仁分为炒、半生半炒和生用各20例,另20例直接用炒枣仁粉6g。结果各煎剂、粉剂均有很好的镇静安眠作用。另有研究也证明生酸枣仁有同样的安眠作用,还有镇痛、降温(降血压)及抗惊厥作用。用生、炒酸枣仁给大鼠灌胃,记录睡眠脑电波,发现慢波睡眠深睡平均时间明显增加,深睡发作频率亦增加,且发作时间持续延长,总睡眠量增加。对浅睡阶段无明显影响,主要影响深睡。通过生、炒酸枣仁水煎剂对小白鼠镇静、安眠、抗惊厥作用的比较,生、炒酸枣仁对中枢神经系统均呈现镇静、安眠、抗惊厥作用,二者之间无差别。
实验证明,微炒或炒黄的酸枣仁,水提取物或乙醚提取物含量均比生品增高;炒焦和炒黑均低于生品,尤以炒黑为甚。乙醇提取物含量各炒制品均低于生品,微炒差异较小,烘制差异较大,炒焦和炒黑差异最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生、炒酸枣仁无论用热回流提取或冷浸提取均含有酸枣仁皂苷A和B,黄酮C(spinosin与zivulgarin的混合物)和黄酮D(swertisin),薄层层析亦显示,生酸枣仁在清炒和回流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二种酸枣仁皂苷和黄酮成分相同。又以薄层扫描法测定其生、炒酸枣仁两种提取液中的酸枣仁皂苷含量,结果表明,炒酸枣仁中的酸枣仁总皂苷(苷A和苷B之和)明显高于生枣仁,其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差别较大,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差别较小,这说明炒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易于煎提。
酸枣仁生、炒品脂肪油均在27%~30%,炒品油略多。其层析图谱也一致。总黄酮含量略有增加,生品0.252%,炒品0.338%。
11 参考资料
-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