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经疟

中医内科学 中医学 疟疾 三阳经疟 中医病证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yáng jīng nuè

2 英文参考

malaria involving three yang meridian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三阳经疟为病证名,即指疟疾之发于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经者[1]。见《症因脉治》卷四: “疟疾者,先寒后热,发作有定期,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若一日一作,太阳少阳也;间日而作,阳明少阳也;伸欠恶寒头痛太阳也;发热口渴阳明也;有寒有热,呕而口苦少阳也。日中三阳得令,其病即发;日夕三阳时令退而病解。”《类证治裁·阴疟》认为:“疟邪伏于募原,浅者客三阳经,深者入三阴经。……三阳疟多发在夏至后,处暑前。”

4 足太阳疟

足太阳疟为病证名,指疟发于足太阳[2]。《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治用羌活黄芩汤柴胡汤麻黄黄芩汤[2]

5 足少阳证疟

足少阳证疟为病名,指疟发于足少阳[2]。《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㑊,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治用小柴胡汤[2]

6 足阳明疟

足阳明疟为病证名,指疟发于足阳明[2]。《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方用大剂竹叶石膏汤[2]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三阳经疟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三阳经疟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