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眩晕·寒水上泛证

中医耳科 中医证名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学 耳眩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ěr xuàn yūn ·hán shuǐ shàng fàn zhèng

2 英文参考

otogenic vertigo with pattern of cold-water flooding upwar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耳眩晕·寒水上泛证(otogenic vertigo with pattern of cold-water flooding upward)是指寒水上泛,以眩晕心下悸动,咳嗽痰稀白恶心欲吐,或频频呕吐清涎,耳鸣耳聋腰痛背冷四肢不温,精神萎靡,夜尿频而清长,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耳眩晕证候[1]

4 耳眩晕·寒水上泛证症状

耳眩晕·寒水上泛证患者眩晕心下悸动,咳嗽咯痰稀白,恶心欲吐,或频频呕吐清涎,耳鸣耳聋腰痛背冷,肢体不温,精神萎靡,夜尿频而清长,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弱[1][2]

5 证候分析

肾阳虚,气弱不能温化水液,寒水上泛故眩晕;水液凌心,故心下悸动;咳嗽咯痰稀白,是为寒水泛于上焦阳虚外寒,故恶寒背冷四肢不温;肾虚精气不足,故精神萎靡;气不化水,故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为阳虚有水之证;肾阳虚衰,故脉沉细弱[2]

6 耳眩晕·寒水上泛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耳眩晕·寒水上泛证治宜温壮肾阳,散寒利水[2]

6.1.2 方药

可用真武汤[备注]真武汤(《伤寒论》):茯苓白芍白术生姜附子加减治疗:

主方:真武汤附子辛热,温壮肾阳生姜散寒,白术茯苓健脾利水[2]

加减:寒甚者,证见背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可加川椒细辛桂枝巴戟天等药,以温肌表,散寒湿[2]

6.2 针灸治疗

6.2.1 艾灸

可选用百会神庭神门耳门内关申脉合谷足三里丰隆等穴,每次3~4穴,中等刺激[2]

6.2.2 耳针

可选额、心、神门、胃、枕等穴,每次2~3穴,强刺激留针20 min,或埋针[2]

6.2.3 穴位注射

可选用上列耳穴1~2穴,每穴注射维生素B1 0.2 ml,每天1次[2]

7 关于耳眩晕

耳眩晕(otogenic vertigo (disease))是指因耳窍病变引起的以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表现的耳病[2]耳眩晕眩晕的范畴,是因耳窍有病,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眩晕[3]。其特点是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向一侧倾倒感觉,站立不稳,并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症状[3]

眩晕是眩和晕两种症状的合称[3]。眩即目眩,眼前昏花缭乱;晕为头晕,谓头部运转不定之感觉[3]。两者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兼见,两者兼见者,乃称眩晕,又称眩运眩冒、旋晕、头旋[3]

证治汇补》卷四:“眩者,言视物皆黑;晕者,言视物皆转,二者兼有,方曰眩晕。”

灵枢·海论》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丹溪心法》:“眩者言其黑运转旋,其状耳闭眼暗,身转耳鸣,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

详见耳眩晕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9-32.
  3. ^ [3]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9.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耳眩晕·寒水上泛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耳眩晕·寒水上泛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耳眩晕·寒水上泛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耳眩晕·寒水上泛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