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蓼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īng xiāng liǎo

2 英文参考

Ludwigia prostrata Rox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丁香蓼中药名。见《中国药用植物志》。又名水丁香水冬瓜丁子蓼田蓼草。为柳叶菜科植物丁香蓼(拉丁名:Ludwigia prostrataRoxb.)的全草分布长江以南各地。苦、辛,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全草没食子酸、诃子次酸三乙酯( Triethyl chebulate)。丁香蓼抑制痢疾杆菌细菌[1][1]本植物的根(丁香蓼根)亦供药用。

4 拼音名

dīng xiāng liǎo

5 出处

《中国药用植物志》

6 异名/别名

丁子蓼、红豇豆、喇叭草(《中国药用植物志》),水杨柳(《四川中药志》),田蓼草红麻草(《湖南药物志》),银仙草(《贵州草药》),田痞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水蓬砂(《贵州植物药调查》),水硼砂(《贵州中草药名录》),水丁香(《全国中草药汇编》)

7 丁香蓼药材基原

丁香蓼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Roxb.的全草。以全草入药。

8 丁香蓼原植物形态

中药大辞典》:“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Roxb.为一年生草本,高40~60 cm。须根多数;幼苗平卧地上,或作倾卧状,后抽茎直立或下部斜升,多分枝,有纵棱,略红紫色。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 cm,宽1~2cm,全缘,上面有紫红色斑点。花两性,单生于叶腋,黄色,基部有小苞片2;萼筒与子房合生,萼片4,卵状披针形;花瓣4;雄蕊4;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头状。蒴果线状四方形,略具4棱,稍带紫色,成熟后室背不规则开裂;种子多数,细小,光滑,棕黄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2]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香蓼为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基部平卧地上或斜升,节上多根,上部直立,有棱角,多分枝,被柔毛,秋后变紫色。单叶互生;柄短;叶片披针形,长4-7.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秋季开黄色花,花1-2朵,腋生,无梗;花萼、花瓣均4-5裂,萼宿存,花瓣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窄成短爪状,早落;雄蕊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细长如花梗状。蒴果条状四棱形,直立或微弯,成熟时变为绿紫色。4室,每室有种子1列。 ”

丁香蓼

丁香蓼(图出《中药大辞典》)

9 丁香蓼生境分布

生于田间、水边、沟畔湿处及沼泽地。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台湾等地。

10 丁香蓼的采收与加工

中药大辞典》:“9~11月结果时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2]

全国中草药汇编》:“夏、秋采集。晒干备用。 ”

11 药材丁香蓼

丁香蓼Herba Ludwigiae Prostratae 产于湖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贵州等地。 [2]

11.1 性状

全株较光滑。主根长圆锥形,多分枝。茎下部节上多须状根;上部多分枝,有棱角约5条,暗紫色或棕绿色,易折断,断面灰白色,中空单叶互生,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长4~7 cm,宽1~2 cm。花1~2朵,腋生,无梗。花萼、花瓣均4裂,萼宿存,花瓣椭圆形,先端钝圆。蒴果条状四棱形,直立或弯曲,紫红色,先端具宿萼。种子细小,光滑,棕黄色。气微,味咸,微苦。[2]

11.2 鉴别

[2]

(1)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外被非腺毛及腺鳞。栅栏组织不通过中脉,海绵组织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数列厚角细胞薄壁细胞草酸钙针晶、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5 ml,回流30 min,冷却,滤过。取滤液少许,滴于滤纸上,喷以0.1%溴酚蓝的乙醇溶液,在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检查有机酸)。取滤液1 ml,滴加1%三氯化铁溶液1滴,显蓝黑色(检查没食子酸)。

12 丁香蓼的主要化学成分

本品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和诃子次酸三乙酯(triethylchebulate)[3] .

13 丁香蓼的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丁香蓼水提取物去除鞣质分离得到没食子酸和诃子次酸三乙酯,体外抗菌验证实对宋内、舒氏、鲍氏、志贺等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较好的抑菌作用[3] 。

14 丁香蓼性味

中药大辞典》:“苦,寒。”[3]

《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福建中草药》:“微苦、辛,凉。”

《贵州草药》:“性寒,味苦。”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凉。”

15 丁香蓼的功效及主治

中药大辞典》:“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湿热泻痢黄疸淋证水肿带下吐血尿血便血疔肿疥疮,跌打伤肿,外伤出血,蛇、虫、狂犬咬伤。”[4]

《中国药用植物志》:“治红白痢疾。”

《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治水肿小便淋沥。”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破血生新。治吐血黄疸,小儿水积及火疔。”

《湖南药物志》:“治目翳,蛇虫咬伤,外伤出血。”

《福建中草药》:“治湿热腹泻。”

《贵州草药》:“清热止咳。治火咳。”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膀胱炎白带痔疮;外用治痈疖疔疮,蛇虫咬伤。”

中医大辞典》:“清热解毒利尿消肿。1.治石淋白带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膀胱炎。煎服:15~30g。2.治目翳,煎水洗;痈疽,疔疮,蛇、虫咬伤,鲜品捣烂敷。”[4]

16 丁香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 g;或泡酒。外用:捣敷。[4]

全国中草药汇编》:“0.5~1两,治痢疾,鲜品可用3~4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17 选方

17.1 治火咳

仙草12 g,水白菊花9g,煨水服。(《贵州草药》)

17.2 急性喉炎

丁香蓼60 g,水煎后取汤分2份,1份调冰糖服,1份调醋含漱。(《福建药物志》)

17.3 小便淋沥

丁香蓼全草30 g,车前草15 g。冲开水炖1h,饭前服。日2次。(《福建民间草药》)

17.4 水肿

丁香蓼全草30 g。酌加水煎,加些冰糖饭前服,日2次。(《福建民间草药》)

17.5 治妇女带下赤白,或色黄秽臭,头晕目眩,肢软足酸

丁香蓼全草45 g,白鸡冠花30 g,加水2碗半,煎成1碗,去渣取汁小肚炖服。服药期间,勿食富含蛋白质食物,如豆干、豆腐、鸡蛋、鸭蛋等;禁食辛酸物,如辣椒、酒、醋等。(《泉州本草》)

17.6 跌打损伤出血

丁香蓼30 g,苏木15 g,桃仁6g,红花6g,黄酒125 g,水煎前4药,冲黄酒服。另用鲜丁香蓼叶捣烂敷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17.7 治狂犬咬伤

丁香蓼500 g,捣烂加酒60 ml,绞汁,服至呕吐为止。将渣调红糖豆腐敷伤部。(《福建药物志》)

18 临床报道

治疗顽固性湿疹:用新鲜丁香蓼全草200 g,水3000 ml煎煮20 min后倒入盒中熏蒸患处,上覆盖毛巾,随温度调节距离,避免烫伤,待水温降至不烫手时再充分浸洗患部,约半小时,每日2次,病情特别顽固的可熏洗3~4次,一直熏洗到痊愈为止。共治疗10例。结果:治疗3d后痊愈3例,5d后痊愈2例,7d后痊愈4例,10 d后痊愈1例[5] 。

1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
  2. ^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
  3. ^ [3] 刘立群,等.中草药,1986, 17(8):338.
  4. ^ [4]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
  5. ^ [5] 陈捷东. 福建中医药,1998, 29(2):3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丁香蓼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丁香蓼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古籍中的丁香蓼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