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菌

中医鼻科 鼻息肉 鼻菌 中医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鼻病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í jun1

2 英文参考

nose canc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鼻菌为病名[1]。有2个义项:1.鼻息肉的别名;2.鼻道恶性肿瘤

4 鼻息肉的别名·鼻菌

鼻菌鼻息肉的别名[1]

鼻息肉(nasal polyp[2])又称鼻痔[3]鼻菌[3]。是指以鼻塞日久,鼻窍内见有表面光滑、触之柔软而不痛的赘生物为主要表现的鼻病[3]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也与某些全身疾病有关。其状若葡萄或榴子,光滑柔软,带蒂而可活动[4]

外科正宗》卷四曰:“鼻内息肉如榴子,渐大下垂,闭塞孔窍使气不宣通。”

鼻息肉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原是指鼻塞症状,“若鼻息肉不通”而言,至隋代《诸病源候论》始列为病名,并对其病机症状做了扼要论述[4]。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

4.1 病因病机

鼻息肉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致[4]

外科大成》卷三:“鼻痔……由肺经湿热内蒸,如朽木而生芝兰也。”

多由素嗜炙煿厚味,致使湿热内生,上蒸于肺胃,结滞鼻窍而成[4]。或因鼻窍长期受风湿热邪毒侵袭,致肺经蕴热,失于宣畅,湿热邪浊渐积鼻窍,留伏不散,凝滞而结成息肉之患[4]

医学入门》卷五:“鼻痔肺风热极,日久凝浊,结成息肉如枣,滞塞鼻窍。”

4.2 症状

鼻息肉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鼻塞,并有嗅觉减退,鼻涕增多,常有头昏头痛[4]

检查时,可见鼻腔内一个或多个赘生物,表面光滑,色灰白或淡红,半透明,触之柔软而不痛,可移动[4]。若息肉较多较大,可引起鼻外形的改变,鼻梁变宽而膨大[4]

4.3 证候分析

湿浊壅滞,积聚日久而成息肉[4]

肿为湿浊而生,故柔软而半透明,色灰白[4]

偏于热,则呈淡红色[4]

肿物阻于鼻腔,清窍不通,脉络受阻,故鼻塞多呈持续性,嗅觉减退[4]

鼻之上为頞,頞之上为脑,其气上通于脑,湿热停聚,肺窍不利,故头痛头昏,涕多[4]

4.4 鼻息肉的诊断

鼻腔检查,发现鼻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大小不一、带蒂可活动、质软无痛的赘生物,为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4]

4.5 鼻息肉的治疗

4.5.1 辨证分型

鼻息肉·寒湿凝聚证(nasal polyp with pattern of cold-dampness congelation and aggregation)是指寒湿凝聚,以渐进性或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或丧失,鼻黏膜色淡或苍白,鼻息肉色白透明,伴流涕清稀或白黏、喷嚏多、易感冒、畏风寒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等为常见症的鼻息肉证候[4]

鼻息肉·湿热蕴结证(nasal polyp with dampness-heat amassment pattern)是指湿热蕴积,以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涕液黄稠,鼻黏膜色红,息肉灰白、淡红或暗红,鼻道有稠脓涕,伴头痛头胀纳呆腹胀大便黏滞、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鼻息肉证候[4]

4.5.2 内治

4.5.2.1 治法

清肺宣气,泻湿散结[4]

4.5.2.2 方药

可选用辛夷清肺饮[备注]辛夷清肺饮(《医宗金鉴》):辛夷花、生甘草石膏知母栀子黄芩枇杷叶升麻百合麦冬车前子泽泻僵蚕等治疗:方中用黄芩栀子石膏知母桑白皮清肺胃之热,辛夷花、枇杷叶宣疏肺气。加用车前子泽泻僵蚕以泻湿解毒[4]

头痛白芷蔓荆子等以疏散风邪,清利头目。方中百合麦冬甘寒碍湿,可减去不用[4]

若涕痰多,宜燥湿化痰行气散结,可选用二陈汤贝母僵蚕枳实丝瓜络治疗:方中以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燥湿化痰,加贝母僵蚕枳实丝瓜络行气通络,散结消肿[4]

息肉暗红者,可酌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丹皮之类[4]

苍耳散为主方治疗鼻息肉肺经郁热者合桃红四物汤,脾湿犯肺者合二陈汤,脾肺气虚者合补中益气汤[5]

4.5.3 外治

1)用有腐蚀收敛作用中草药末,如硇砂散明矾散等,用水或香油调和,放于棉片上,敷于息肉根部或表面,每天1次,7~14次为一疗程。或于息肉摘除后1星期敷药,可减少复发。[5]

2)苦丁香、甘遂各18 g,青黛草乌枯矾各3g,共研细末,麻油调合,点涂息肉上,每日一次。或用瓜蒂细辛等分,研末,每用少许吹息肉处。[5]

3)用消息散或消息[5]:

消息散:白芷辛夷薄荷各6 g,研面,加冰片0.5g,麝香0.3 g,合研极细面,装瓶内备用。用时取药粉少许,吹入息肉处,或用蜜调,涂息肉处,每日2次。

消息油:白芷辛夷杏仁甘遂各20g,芝麻油250 ml。将药与油同放锅内浸24 h后,加火将药炸成黑黄色为度,离火除去药渣,加液状石蜡500 ml、冰片1.5 g、薄荷霜1g,搅匀过滤,分装入满瓶内备用。用时仰头滴鼻,或用棉球蘸药塞鼻,每日2~3次。

4)摘除息肉

外科正宗》卷四载有“取鼻痔秘法”:“先用茴香草散茴香草、高良姜晒干等分为末)连吹二次,次用细铜箸二根,箸头钻一小孔,用丝线穿孔内,二箸相离五分许,以二簪头直入鼻痔根上,将箸线绞紧,向下一拔,其痔自然拔落}置水中观其大小,预用胎发烧灰同象牙等分吹鼻内,其血自止。”

现代摘除息肉方法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手术器械及用药等方面做了改进[6]

适应证及禁忌证:

鼻息肉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可行手术摘除。如有下列情况,暂缓手术。

(1)身体有急性病存在时,暂缓手术。

(2)高血压患者,可在使用降压药,使血压降低后施行。

(3)血液病粒细胞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不宜手术。

术前准备:

术前1h给苯巴比妥0.06~0.09g口服,剪除鼻毛

手术步骤:

(1)以棉片蘸2%地卡因溶液或4%可卡因溶液,做鼻粘膜表面麻醉2次,每次时间为5 min。

(2)用鼻息肉圈套器套住鼻息肉根部,将息肉从根部绞断并取出。如一次套不干净,可多次将其套出。

(3)鼻息肉摘除后,用消毒凡士林纱布条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术后护理:

(1)术后宜安静休息。

(2)注意鼻腔出血情况,如少许出血,可不必处理。如渗血量多,应取出再行填塞,并可给予止血药物。

(3)术后24 h,取出鼻腔填塞物。如出血多,可用1%麻黄素溶液棉片再予填塞压迫止血。必要时,再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如术后数天,仍有出血,多数由于术面感染,必须结合抗菌消炎药物治疗。

(4)取出纱条后,鼻腔使用1%麻黄素及5%强蛋白银溶液等交替滴鼻。术后第7天开始,可用硇砂散明矾散敷放于鼻息肉的根部处,减少息肉的复发机会。

5 鼻道恶性肿瘤·鼻菌

鼻菌(nose cancer)为病名。是指发生于鼻部的恶性肿瘤[6][6]

5.1 辨证分型

5.1.1 火毒蕴结

鼻菌·火毒蕴结证(nose cancer with fire-toxin amassment pattern)是指火毒蕴结,以鼻塞头痛鼻流污浊血涕,鼻内恶臭,鼻腔肿物色红或暗红,溃烂,伴口苦咽干、渴而喜饮、心烦失眠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弦滑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鼻菌证候[6]

5.1.2 痰瘀互结

鼻菌·痰瘀互结证(nose cancer with pattern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stasis)是指痰瘀互结,以鼻腔生物色较淡,表面分泌物较多,颈部或有恶核,伴咳嗽痰多、胸闷不适、体倦身重头痛头重恶心呕吐、胃纳欠佳,或大便溏薄,舌质淡红或暗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鼻菌证候[6]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4.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 ^ [4]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3-54.
  5. ^ [5] 苍耳散治疗鼻息肉小议.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12期
  6. ^ [6]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7-128.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鼻菌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鼻菌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鼻菌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鼻菌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