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骨折

中医诊断学 中医骨伤科 中医学 中医病名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ōng gǔ wài kē jǐng gǔ zhé

2 英文参考

fracture of surgical neck of humeru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肱骨外科颈骨折(fracture of surgical neck of humerus[1])为病名[2]。是指以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和伤肢纵轴叩击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上臂上段可见瘀斑等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的骨折[2][2]

4 疾病名称

肱骨外科颈骨折

5 英文名称

fracture of surgical neck of humerus

6 分类

骨科 > 四肢损伤 > 肩部损伤 > 肱骨上端骨折

7 ICD号

S42.2

8 肱骨外科颈骨折病因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渡且稍细,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应特别注意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或肘着地,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冲击引起骨折;肩部外侧直接暴力亦可引起骨折

8.1 裂缝骨折和无移位嵌插骨折

较小的直接暴力可产生裂缝骨折;若跌倒时手掌触地,较小的间接暴力向上传导,可形成无移位嵌插骨折

8.2 外展型骨折

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间接暴力向上传导引起骨折骨折近端内收、远端外展,形成向前、向内的成角畸形或错位重叠畸形。临床上较多见。

8.3 内收型骨折

内收型骨折与外展型骨折相反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上肢内收,骨折近端外展、远端内收,形成向外成角畸形。较少见。

9 病机

同样的外力作用于肱骨近端,由于年龄因素以及骨与关节囊韧带结构的强度不同,可发生不同类型的损伤。正常的肱骨上端由较致密的网状骨松质小梁构成。其强度大于关节囊韧带。因而在青壮年时期,肩部外伤更易发生肩关节脱位,较少发生肱骨上端骨折。除非遭受严重创伤,可造成严重的肱骨上端骨折脱位儿童时期,肱骨上端骨骺板是解剖上最薄弱的部位,因此外伤易造成肱骨上端骨骺分离,较少发生关节脱位。中老年的病人,肱骨上端骨质变疏松,骨强度大大减弱,因此较为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肱骨外斜颈骨折

10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表现

肱骨外科颈骨折与其他肩部骨折大致相似,但其症状多较严重。患肩肿胀,前、内侧常出现瘀血斑。骨折有错位时,上臂较健侧略短,可有外展或内收畸形。大结节下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护下可活动肩关节注意肩关节脱位鉴别。如合并臂丛、腋动静脉及腋神经损伤,可出现相应体征。

10.1 肿胀

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较为明显,尤以内收型及粉碎型者为甚。

10.2 疼痛

除外展型者外,多较明显,尤以活动时明显且伴有环状压痛及叩痛。

10.3 活动受限

以后二型为最严重。

10.4 其他

注意有无神经血管受压症状。错位明显者患肢可出现短缩、成角畸形

10.5 分型

(1)裂纹型骨折:即由直接暴力所致。

(2)外展型骨折:由于跌倒时上肢外展位所致,并使骨折远侧段呈外展,近侧段相应的内收,形成两骨折端向外成角移位,且常有两骨折端互相嵌插。

(3)内收型骨折跌倒时上肢内收位,使骨折远侧段内收,近侧段相应的外展。形成两骨折端向内成角移位,两骨折端内侧常有互相嵌插。

(4)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节前脱位:多为上肢外展外旋暴力导致肩关节脱位,暴力继续作用,再引起肱骨颈外科骨折(图1)。

11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并发症

11.1 血管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有的报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损伤率为4.9%,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

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一些病例由于侧支循环,肢端仍有血液供应。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证实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探查。固定骨折,同时修复损伤血管,可行大隐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

11.2 臂丛神经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1%。有的报道高达21%~36%,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肌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内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行神经探查。

11.3 胸部损伤

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合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12 检查

肩部X线检查可确诊。

13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诊断

手或肘部着地摔伤史或肩部直接暴力击伤史,肩部疼痛活动加重。X 线片可确诊,且可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外伤史  多种暴力均可引起。

2.临床表现主要依据肩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3.影像检查  常规X线片可显示肱骨外科颈骨折线及成角畸形与移位情况,大多可明确诊断;一般勿需行MRI、CT等检查

14 鉴别诊断

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
肩外形正常方肩
贴胸试验阴性阳性
肱骨头位置正常移位

15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

肱骨外科颈接近盂肱关节骨折又多发生在中老年,特别是老年患者,极易因此引起冻结肩,因此仔细了解病情,选择治疗方法保持肩关节一定的活动度,是治疗所必须考虑的。

15.1 裂纹骨折

用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当疼痛减轻后尽早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

15.2 外展型骨折

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无需复位,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并逐步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无嵌插的骨折应行手法整复,随后以石膏或小夹板固定3~4周;

15.3 内收型骨折

有移位者皆应复位,复位方法手法及切开两种,并给以适当的外固定或内固定。

15.4 手法复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肿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以内收型为例。一助手用布带绕过患者腋下向上牵拉肩部,另一助手握患肢肘部并保持立位,肘关节屈曲90°,沿肱骨纵轴方向牵引。当两助手将骨折两断端拉开后,术者两拇指按住骨折部位向内推,其余四指抱住骨折远端向外牵拉,同时外展上臂。向外成角矫正后,再徐徐前屈肩关节过头部,术者用力向后挤压骨折部位以矫正向前成角,一般骨折即可复位(图2)。若畸形较大,此法仍不能复位时,可改用以下手法进行复位: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两拇指置于骨折远段后侧,其余四指环抱肩前侧相当于骨折成角部位,在牵引下持握前臂的助手将上臂逐渐前屈上举过顶,此时术者两拇指抵住骨折远端向前推顶,其余四指由前向后扣挤按压成角部位,如有骨擦感时表示骨折断端相互抵触,成角畸形矫正骨折已复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适当的外固定。常用者有:

(1)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于上举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应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3)外展支架(飞机架) 固定: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现已少用。

无论用哪种方法固定,皆需早期开始功能活动,一般4周左右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15.5 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15.5.1 (1)适应

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②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③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④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青枝骨折

15.5.2 (2)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取肩前外侧切口,在三角肌前缘分开部分肌纤维,并在离肩峰止点1cm处横断三角肌,显露骨折处,认清肱二头肌长头腱及两骨折端,撬拨断端复位,以克氏针交叉固定,缝合肌肉皮肤(图3)。术后当天可起床,臂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去克氏针,逐渐练习活动

16 预后

肱骨外科颈骨折一般良好,肩关节大部分功能可恢复。老年粉碎型、有肱骨头缺血、坏死及严重移位而又复位不佳者,则预后欠佳。

17 关于骨折

骨折(fracture[2])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3]

17.1 病因病机

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3]

17.2 症状

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3]。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功能障碍等[3]。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3]

17.3 治疗

治宜视伤情采用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夹缚固定[3]。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外敷栀乳散[3]。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3]后期恢复时宜培补肝肾,舒筋通络[3]。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损伤洗方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3]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3]手法整复或手术切开整复可参见不同部位之单纯骨折或复杂骨折

17.4 关于附骨痈附骨痰骨瘤

17.4.1 附骨痈

17.4.1.1 病因病机

附骨痈是由邪气深入,结于骨而发[4]。《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附骨痈,亦由体盛热而当风取凉,风冷入于肌肉,与热气相搏,伏结近骨成痈。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

17.4.1.2 症状

初起病势急骤,全身不适、倦怠,继而寒战高热、汗出而热不减,食少、苔黄腻、质红,脉滑数,甚则恶心呕吐,患处疼痛如锥,色红、肿胀、焮热、拒按活动受限[4]。类似急性化脓性骨髓炎[4]

17.4.1.3 治法

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若脓已成而未溃,应以托为主,宜托里透脓,方选托里消毒饮加减,局部切开排脓,或采用其他方法施治[4]

17.4.2 附骨痰

附骨痰流痰病的一种[5]

17.4.2.1 病因病机

多为先天不足,三阴亏损,或有所伤,致使气血凝滞所致[5]

17.4.2.2 症状

多发于小儿,常见于大腿内侧或外侧处[5]。初起全身寒热间作、食少、困倦、无力、面黄、形体消瘦腰痛腿酸,朝轻暮重,甚则午后潮热,进而患处漫肿,皮色不变,久而破溃,脓呈清稀或夹有败絮样物,淋漓不断,疮口难敛[5]。相当于腰椎结核或大转子滑囊结核,形成脓液流注大腿内侧或外侧的冷脓肿[5]

17.4.3 骨瘤

17.4.3.1 病因病机

骨瘤肾气不足,寒湿夹痰侵袭骨骼,以致气血凝聚于骨所致[6]

17.4.3.2 症状

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6]。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6]。恶性者病初隐痛,继则难忍,入夜尤甚,生长较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褐,表面静脉怒张,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6]

17.4.3.3 治疗

治宜补益肾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外贴阳和解凝膏,必要时可用手术治疗[6]

1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9.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3.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4.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