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桑枝

炒黄 清炒法 中药饮片 炒法 中药学 中药炮制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ǎo sāng zhī

2 概述

炒桑枝桑枝炮制品,方法为炒黄。桑枝炮制唐代已有,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桑枝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1]桑枝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桑枝生品以祛血中风热为主,可用于风热营血所致遍体风痒,肌肤干燥紫白癜风,多煎汤外洗或炼膏涂抹,也可内服[1]酒炙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作用增强[1]炒桑枝表面微黄色,偶有焦斑[1]炒桑枝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水肿脚气[1]

3 炒桑枝炮制方法

唐代有醋淬、制炭(《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方法[1]

宋代增加了醋炙米醋炒黑存性为末(《圣济总录》)、细切炒香(《普济本事方》)等法[1]

清代又增加了酒蒸(《得配本草》)、蜜炙(《良朋汇集》)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酒炙清炒[1]

桑枝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筛去碎屑[1]

炒桑枝炮制方法为:取桑枝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1]

4 炒桑枝性状

桑枝为椭圆形的斜薄片,俗称瓜子片,片面黄白色,呈放射状纹理,中心有髓,白色,海绵状,周边灰黄色或黄褐色[1]。质坚韧[1]。气微,味淡[1]

炒桑枝表面微黄色,偶有焦斑[1]

5 桑枝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桑枝味微苦,性平。归肝经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桑枝味苦、性平,入肝经

本草图经》:"平。"

本草纲目》:"苦,平。"

医林纂要》:"甘辛,平。"

本草再新》:"味清苦,微寒,无毒。""桑头:味苦,性寒,无毒。"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6 桑枝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中药大辞典》: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功效。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中华本草》:桑枝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的功效。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

《中药炮制学》桑枝生品以祛血中风热为主,可用于风热营血所致遍体风痒,肌肤干燥紫白癜风[1]。多煎汤外洗或炼膏涂抹,也可内服[1]。如治内外障及翳膜,赤脉,昏涩的洗眼方(《圣济总录》);治紫癜风桑枝煎(《太平圣惠方》)[1]

酒桑枝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作用增强[1]。如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的桑尖汤(《中药临床应用》)[1]

炒桑枝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水肿脚气[1]。如治风湿热痹,尤宜上肢臂痛,单用本品炒香煎服(《本事方》);治水气脚气亦以桑条炒香水煎(《圣济总录》);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脚气水肿桑枝膏(《景岳全书》)[1]

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焮肿毒痈。"

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

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玉楸药解》:"治中风歪斜,咳嗽。"

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

《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

现代实用中药》:"嫩枝及叶熬膏服,治高血压手足麻木。"

本草撮要》:"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

7 炒桑枝炮制作用

桑枝生品以祛血中风热为主,可用于风热营血所致遍体风痒,肌肤干燥紫白癜风[1]。多煎汤外洗或炼膏涂抹,也可内服[1]。如治内外障及翳膜,赤脉,昏涩的洗眼方(《圣济总录》);治紫癜风桑枝煎(《太平圣惠方》)[1]

炒桑枝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水肿脚气[1]。如治风湿热痹,尤宜上肢臂痛,单用本品炒香煎服(《本事方》);治水气脚气亦以桑条炒香水煎(《圣济总录》);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脚气水肿桑枝膏(《景岳全书》)[1]

8 贮存方法

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1]。防霉[1]

9 参考资料

  1.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7-178.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