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诊疗规范 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 精神障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iān yuán xíng rén gé zhàng ài zhěn liáo guī fàn ( 2 0 2 0 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边缘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是《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的一部分。《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0年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45号)印发。

3 诊疗规范全文

3.1 一、概述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种以情感人际关系自我意象不稳定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复杂而严重的人格障碍,以反复无常的心境和不稳定行为为主要表现。在 ICD-10中,其仍被称为“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包括“冲动型”和“边缘型”两个亚型。而 ICD-11 疾病分类中则使用了“人格障碍相关特质”,其中包含“边缘模式”。边缘型人格障碍起病于成年早期,具有自杀率高、社会负担重、共病率高的特点。国外调查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占普通人群的0.5%~5.9%。边缘型人格障碍常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其中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焦虑障碍和物质滥用,共病的患者治疗难度更大。

3.2 二、临床特征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包括以下 4 个方面:

①强烈和不稳定人际关系患者人际界限不清,在过度介入和退缩两极间波动,与人关系极好或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

情绪不稳定:可出现抑郁、焦虑、易激惹,容易愤怒、甚至引发肢体冲突;尤其是当患者感到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心境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

自我认知异常:患者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心的偏好(包括性偏好)常常是模糊不清或者扭曲的,低自尊,缺乏持久的自我认同感,常有持续的空虚感;在应激情况下可出现偏执和分离症状

行为症状:可能伴有一连串的自杀威胁或自伤行为(这些表现也可能在没有明显促发因素的情况下发生),患者行为不计后果,计划能力差,容易冲动

3.3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3.3.1 (一)DSM-5 诊断要点

患者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 5 项,方可诊断。

1.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抛弃。注:不包括条目 5 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2.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其特征为在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变化。

3.认同障碍: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

4.至少在两个存在潜在自我伤害的领域内有冲动行为(如消费、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条目 5 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5.反复的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自杀威胁,或者是自残行为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稳定(如强烈的发作性烦躁不安、易激惹,或出现焦虑,通常持续数小时,很少超过数天)。

7.长期的空虚感。

8.不恰当的强烈的愤怒,或难以控制愤怒 (如: 频繁地发脾气,经常生气,反复斗殴)。

9.短暂的、与应激相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分离症状

3.3.2 (二)鉴别诊断

1.抑郁发作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也会表现出抑郁情绪、治疗不合作、挑剔、甚至会发生自伤、自杀行为;有的患者感到生活无意义、缺乏目的或无用感,类似抑郁发作,但根据缺乏兴趣下降、精力疲乏等抑郁障碍核心症状可与抑郁发作区别。

2.双相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双相障碍的共病率较高,凭单次的临床表现很难区分,须结合患者的整个病程综合考虑。边缘型人格障碍更强调一种行为模式,而双相障碍强调发作时的情绪状态。

3.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类似,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也存在寻求关注、情绪多变的特点,两者的区别在于,边缘型人格障碍还存在自伤行为、在亲密关系中的愤怒以及长期的孤独感和空虚感。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也容易因为小事产生愤怒,但是患者自我意象是稳定的。

3.4 四、治疗原则和疾病管理

在目前的治疗指南中,心理治疗是首选。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它是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经典方法,而辩证行为治疗是近年来在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通过训练患者情绪管理能力,从而减少自伤行为、帮助患者接纳现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情绪问题,并提高自尊。研究显示,进行辩证行为治疗患者冲动控制能力、专注力及情绪管理能力能够获得大幅提高。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