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脾虚湿困证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证名 臌胀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 zhàng ·pí xū shī kùn zhèng

2 英文参考

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damp retention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臌胀·脾虚湿困证(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damp retention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1])是指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以腹部胀满,肠鸣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无力,少气懒言,舌淡胖有齿痕,苔薄腻,脉沉弱等为常见症的臌胀证候[1]

4 关于臌胀

臌胀为病证名[2]。即鼓胀。见《黄帝内经灵枢·水胀》。又称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蜘蛛胀(《类证治裁》)、蜘蛛蛊(《医学入门》卷五)、血鼓(《石室秘录·内伤门》)、蛊胀(《古今医鉴·胀满》)、气胀(《医碥》卷三)[3]。是指由水、气、瘀血寄生虫等所致,以腹部膨胀如鼓,腹皮青筋显露,肤色苍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4]。《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载:“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鼓胀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虫积日久,肝脾受损,日久伤肾,终致气滞血瘀,水湿不行所致[5][5]。亦有由癥瘕积块发展而成[5]。治宜健脾渗湿、化瘀通络、理气逐水、益肾养肝等法[5]

西医的的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血吸虫病营养不良及腹腔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后期,多属鼓胀范畴,可参考鼓胀治疗[5]

臌胀现常分为肝脾血瘀证阴虚水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湿阻证寒湿凝滞证水热蕴结证正虚邪恋证脾虚湿困证等辨治,详见鼓胀条。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68.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0.
  4. ^ [4]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2-197.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1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你知道吗?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