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宋 王怀隐;陈昭遇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治热渴诸方

五脏六腑。皆有津液也。若五脏因虚而生热者。热气在内。则津液竭少。故为渴也。夫渴者数饮水。其人必头目眩。背寒而呕。皆因利虚故也。诊其心脉滑甚。不为喜渴也。

治脾胃中热。引饮水浆。渴即不止。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两)栝蒌根(一两)黄芩(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生干地黄(一两)知母(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小麦半合。淡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热渴。天竹黄散方。

天竹黄(一两细研)黄连(一两去须)茯神(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川芒硝(一两)犀角屑(一两)栝蒌根(一两)川升麻(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每于食后。煎淡竹叶汤调下一钱。

治脾胃中热。烦渴不止。黄散方。

黄(一两锉)茯神(一两)地骨皮(一两)栝蒌根(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黄芩(一两)生干地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淡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心脾热。渴不止。小便难。宜服此方。

赤茯苓(一两)芦根(一两锉)黄芩(一两)知母(一两)栝蒌根(一两)蘧麦穗(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甘草(一两炙微赤锉)木通(一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心脾实热。烦渴不止。知母散方。

知母(一两)芦根(一两半锉)栝蒌根(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黄芩〔三(五)分〕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脾胃中热。烦渴。身渐消瘦。宜服此方。

黄连(一两去须)川升麻(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黄芩(一两)栝蒌根(一两)知母(一两)茯神(半两)栀子仁(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石膏(二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脾胃热。渴不止。羸瘦困乏。猪肚黄连丸方。

猪肚(一枚洗令净)黄连(三两去须别捣为末)栝蒌根(一两)白粱米一合淘净)柴胡(一两去苗)茯神(一两)知母(一两)麦门冬(二两去心焙)上件药。捣罗为末。先将黄连末及米。入肚内。缝合。蒸令烂熟。砂盆内研如膏。入药末。和令熟。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清粥饮下三十丸。

治心脾壅热。烦渴口干。宜服此方。

知母(一两)栝蒌根(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焙)黄连(一两去须)茯神(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

又方。

豉(一合黄连(一两去须)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又方。

黄连(半两去须)麦门冬(一两去心)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治心肺热渴。面赤口干。宜服此方。

马牙硝(半斤)川芒硝(四两)寒水石(四两)石膏(三两)上件药。以水五升。浸三日。用银器中煎至水尽。后入寒水石。及石膏。候凝硬。阴干

治热极。渴不止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石膏(二两)芦根(一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热渴不止。心神烦躁。宜服此方。

黄连(五两去须捣为末)地黄汁(二升)蜜(五合)上件药。于银器内。以慢火煎成膏。收于瓷盒中。每于食后。煎竹叶麦门冬汤。调弹子大服之。

又方。

黄连去须栝蒌根各等分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麦门冬去心。煮熟烂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小麦汤下三十丸。

又方。

上取水中萍。洗曝干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