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噎丸

理气剂 温中理气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yē wán

2 概述

五噎丸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3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方之五噎丸

3.1 别名

食茱萸丸(《普济方》卷二O五)。

3.2 处方

干姜川椒食茱萸、桂心、人参各五分,细辛白术茯苓附子各四分,陈皮六分[1]

干姜 蜀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37.5克 细辛 白术 橘皮各45克 茯苓 附子各30克

3.3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1]

3.4 功能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方之五噎丸主治胸中久寒,呕逆结气,饮食不下[1]

温中散寒行气开结。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

3.5 用法用量

每服三至十丸,温酒送下,日三次[1]

每服3丸,不知,渐加至10丸,温酒送下,日三次。

3.6 附注

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之五噎丸,组成与本方同,但治证同《外台秘要》卷八引《经心录》方[1]

3.7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4 外台秘要》卷八引《经心录》方之五噎丸

4.1 别名

人参丸

4.2 组成

人参半夏、桂心、防葵(一方用防风小草各二两)、炮附子细辛炙甘草各二两,食茱萸三合紫菀干姜芍药、炙枳实、炮乌头各六分[1]

人参2两,半夏2两,桂心2两,防葵(一方用防风2两、小草2两)2两,附子(炮)2两,细辛2两,甘草(炙)2两,食茱萸3合,紫菀6分(炮),干姜6分(炮),芍药6分(炮),枳实(炙)6分(炮),乌头6分(炮)。

4.3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1]

4.4 功能主治

外台秘要》卷八引《经心录》方之五噎丸主治噎塞不通[1]

治五种噎气。

4.5 用法用量

每服五至十五丸,日三次[1]

每服5丸,1日3次。不知,加至15丸。

4.6 用药禁忌

羊肉、饧、海藻菘菜猪肉、生葱、生菜

4.7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方中乌头风寒湿痹,即五噎丸川椒之变;半夏祛痰湿,即白术之变;枳实助脾健运,即橘皮之变;芍药益气小便,即茯苓之变;紫菀润肺散结气,即五膈九中麦冬之变;小草肾气,即远志之变,取其利窍去湿,故以防风佐之;其间姜、辛、萸、桂、附子人参甘草辛温破结,辟邪养正之味,无庸变换也。

4.8 附注

人参丸(《太平圣惠方》卷五十)。

5 外台秘要》卷八引《古今录验》方之五噎丸

5.1 别名

桂丸食茱萸

5.2 组成

干姜5分,蜀椒(汗)5分,食茱萸5分,人参5分,桂心5分,细辛4分,白术4分,茯苓4分,附子(炮)4分,橘皮6分。

5.3 主治

外台秘要》卷八引《古今录验》方之五噎丸主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食饮不下,结气不消。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隔,胁下支满胸中填塞,令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者,食无多少,唯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思噎者,心悸喜忘,目视(目荒)(目荒)。此皆忧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胁所致。

5.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酒送下,1日2次。不知渐增。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6 用药禁忌

忌桃、李、雀肉、大醋、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醋物。

5.7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五噎丸首取姜、萸温散胃气于中,椒、姜开发肺气于上,桂、附收摄肾气于下,则参、苓、术、橘得诸辛温鼓舞之力,何惮气嘻不除,并可预杜隔塞之患。

5.8 附注

桂丸(《鸡峰普济方》卷二十)。食茱萸丸(《普济方》卷二○五)。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