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痧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ū shā

2 英文参考

sha disease with blackish complex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eruptive disease with purplish rashe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乌痧(sha disease with blackish complexion[1])为病证名[2]痧证之一[2]。是指感受时疫秽浊之气,以满身胀痛,面目黧黑等为常见症的痧证[2]

4 乌痧症状

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乌痧,满身胀痛,面目黧黑。身有黑斑,毒在脏腑气滞血凝,以致疼痛难忍。”

《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乌痧》:“此症有二,俱系预先感冒风邪,未经发泄,又因受寒而发者,先发寒战牙齿眼白俱发青黑色,周身四肢胀痛入腹者,延过周时不治则死。有因受热而发者,先身热如火,牙齿眼白皆黑,若周身四肢胀痛入腹中者,半日内不治则死。”

5 乌痧的治疗

阿魏丸等方[2]

《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乌痧》:“治法先以三指拍曲池穴,一路拍上至臂臑穴,拍出紫黑块,不拘多少,刺出黑血。热症用麻油四两,滑石末三钱和服,服后呕出臭水而愈;寒症用鹅毛喉中搅呕,呕黏痰而愈。如腹仍痛,大便闭者,用小红药下之,或瓜蒂箭插入粪门,出大便而止。无论寒热症,针刺刮呕俱用,后再槟榔藿香砂仁、粟梗、木香灯草三十寸,阴阳水煎服。”

6 关于痧

痧为病名[3]。指感触秽浊不正之气而出现腹痛、吐泻等症[3]。多见夏秋二季[3]。《痧症全书·论痧》:“古无痧字……惟霍乱条下有不吐泻而腹绞痛者,曰干霍乱,亦名绞肠痧,缘南方体气不实之人,偶触粪土沙秽之气,多腹痛闷乱,名之曰痧,即沙字之讹也。”

6.1 病因病机

古方选注》:“痧者,寒热湿气,皆可以为患,或四时寒湿,凝滞于脉络;或夏日湿热,郁遏于经隧;或鼻闻臭气,而阻逆经气;或内因停积,而壅塞府气,则胃脘气逆,皆能胀满作痛,甚至昏愦欲死。”

6.2 症状

痧胀玉衡》卷上:“痧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从秽气痧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痧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痧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

6.3 辨证分型

《急救痧症全集》卷上:“痧者,厉气也,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瘀,遇食积痰火则气阻血滞,最忌热汤热酒。”

6.4 治疗

外治刮法刺法推拿法,内服平安散武侯行军散散痧汤[3]

6.5 分类

痧证热痧寒痧暑痧瘟痧阳痧阴痧绞肠痧[3]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乌痧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