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诊疗规范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精神障碍 其他应激障碍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ù yì zhì xìng shè huì cān yù zhàng ài zhěn liáo guī fàn ( 2 0 2 0 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是《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的一部分。《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0年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45号)印发。

3 诊疗规范全文

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disinhibited social engagementdisorder,DSED)常起病于 5 岁之前,与生命早期的被忽视有关,其核心表现为超出了社会预期的、亲疏不分的社交行为模式。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评估需要建立在儿童与主要照护者关系的背景下直接观察儿童。患有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儿童无法区别依恋对象,很愿意离开照护者,毫不犹豫地陪伴或“离开”陌生人。通常具有侵入性,缺乏适当的社交和身体界限,而且在情感上“过于聪明”,寻求关注。他们的“友好”经常被照护者描述为不舒服,寻求关注有时包括攻击性行为

根据 DSM-5 诊断标准,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的诊断要点:

(1)儿童主动与陌生成人亲近和互动的行为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与陌生成人亲近和互动的过程中很少或一点都不害羞;

②自来熟的言语或肢体接触;

儿童冒险离开再回来时很少或完全不和成人照料者打招呼;

④可以心甘情愿地跟着陌生成年人走,很少犹豫或一点都不犹豫。

(2)上述行为并不只是一时冲动,而是去抑制性的社交行为模式。

(3)曾经历过一种极端的不被满足的照料模式:

①社会忽视,表现为持续性的缺乏由照料者提供的安慰、鼓励和喜爱等基本情感需求;

②因为反复变换主要照料者导致没有机会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③或者成长在特定环境下,如儿童多、照料者少的机构,以至于没有机会建立依恋关系。

(4)儿童的异常表现是由于上述照料模式导致的。

(5)儿童发育年龄至少为 9 个月。

(6)病程至少持续 12 个月。心理治疗是干预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

治疗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多感官体验、增加交流,让儿童学习社交技巧、感受情绪并进行自我探索等。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游戏疗法和创作性艺术疗法。对有攻击性和对立违抗行为儿童,可能需要行为矫正治疗。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