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麻疹综合征

副黏病毒性皮肤病 疾病 病毒性皮肤病 皮肤科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atypical measles syndrome)是指曾接种过麻疹疫苗2~6年后,血中抗体水平下降,再感染麻疹病毒而引起的不典型发病,失去了麻疹临床的特征性表现,多发于青少年,冬春季散发,无传染性。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通常与以前曾接受过麻疹灭活疫苗(现已不再使用)免疫有关。据推测,灭活麻疹病毒疫苗不能阻止野毒株病毒感染并能使病人致敏,以致临床表现明显改变。不过已经知道,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也会发生非典型麻疹综合征,这很可能是由于贮藏不当致使灭活不全的结果。在广泛进行计划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每2-3年流行一次,其间伴有地区性小流行。现在,暴发常见于以前接受过疫苗的十几岁的少年和青年及未接受过疫苗的学龄前儿童。母亲患过麻疹婴儿,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差不多能维持一年,一年后易感性增高。患一次麻疹后能产生终生免疫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可能突然发病,伴有高热,中毒症状,头痛,腹痛咳嗽。1-2日后可能出现皮疹。皮疹常常开始于四肢并呈斑丘疹,水泡样,荨麻疹样或紫癜样。可能发生手,足水肿;常见肺炎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小结状密度增生变化可能持续12周或更长。非典型麻疹的鉴别诊断类似于典型的麻疹,不过有时多形性皮疹和严重的全身症状可提示洛基山斑疹热,钩端螺旋体病,出血水痘脑膜炎球菌感染。其他鉴别诊断包括一些细菌病毒性肺炎,胶原-血管性疾病,例如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川崎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有接触麻疹的病史和接受过病毒疫苗免疫史提示非典型性麻疹,但要确诊,需要病毒分离和/或血清检查

麻疹病毒疫苗能提供持久的免疫。这种疫苗产生轻的或不明显的非传染感染,其抗体反应自然感染相似。接种疫苗后5-12日内发热达38℃以上,并接着出现皮疹的被接种者,不到5%。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极为少见。治疗是对症性的。继发性细菌性并发症需要使用适当抗菌药物维生素A能降低营养不良麻疹病人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血清免疫球蛋白对脑炎无效;只能依靠对症处理。

3 英文名称

atypical measles syndrome

6 ICD号

B05

7 流行病学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多发于青少年,冬春季散发,无传染性。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8 病因

接种麻疹疫苗。一般认为是以往接种的麻疹疫苗使机体获得了持久性细胞免疫,当再感染自然麻疹病毒时,则致敏的淋巴细胞病毒抗原及其改变了的宿主细胞成分发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因而引起本症,但亦有人认为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发生是由于麻疹病毒抗原循环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所致。

9 病机

接种麻疹疫苗使机体获持久性免疫力,再感染麻疹病毒时,致敏淋巴细胞病毒抗原宿主细胞的成分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因而引起本病。也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麻疹病毒抗原循环抗体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

10 病理生理

早期真皮内见有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晚期则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直接荧光检查血管上见有IgG、补体麻疹抗原

11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热头痛腹痛、肌痛等全身不适,但无咳嗽、流涕及结膜炎症状。发病2~3天开始于四肢末端、足、踝、腕部及皱襞处出现斑疹丘疹、瘀点、荨麻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3~5天蔓延至躯干、四肢、掌跖部。口腔腭部有瘀点,无Koplik斑。在接种疫苗部位皮疹更为明显。皮疹约2周消退。常并发肺炎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肺部残存结节性病灶,可持续2年以上,易误诊为肺肿瘤。其它尚可并发脑炎、感染后迁延性关节痛、心肌炎舌炎及持续性低血压等。

12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的并发症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可并发肺炎胸腔积液及肺部淋巴结肿大,也可并发脑炎、心肌炎等。

1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减少,常低于3×109/L,淋巴细胞或嗜酸性细胞增多,此外尚可有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尿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清麻疹抗体滴度增高,麻疹病毒养阴性。

14 诊断

依据接种麻疹疫苗后2~3天,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诊断不难。

15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的治疗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的治疗一般为对症处理。

16 预后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预后良好。

编辑: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